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52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体模座和下模体模座,所述下模体模座设于上模体模座下方,所述上模体模座下方中间焊接有上模体夹板,所述上模体夹板下方设有上脱板,所述上模体夹板一端下方固定连接导柱和成型插刀,且导柱的底端和成型插刀的底端均贯穿于上脱板内部,所述上模体夹板和上脱板之间固定连接二号弹簧,且成型插刀设于导柱和二号弹簧之间,所述下模体模座上方焊接有下模体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原有的显示器的后钣金单折墙支撑和承载强度缺陷,运用双折墙的后钣金机构高强度解决超薄显示器的整体支撑和承载强度,双折墙的后钣金的需要通过一种精密冲压模具之工具成型而成。

A Stamping Die for Double Folded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后钣金是作为超薄显示器的重要支撑和承载的机构件,对超薄钣金的折墙强度尤为重要,原有的单折墙的钣金机构无法支撑和承载显示器的结构强度,故双折墙的后钣金机构的冲压模具在超薄显示器的钣金开发尤为重要的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解决原有的显示器的后钣金单折墙支撑和承载强度缺陷,运用双折墙的后钣金机构高强度解决超薄显示器的整体支撑和承载强度,双折墙的后钣金的需要通过一种精密冲压模具之工具成型而成,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体模座和下模体模座,所述下模体模座设于上模体模座下方,所述上模体模座下方中间焊接有上模体夹板,所述上模体夹板下方设有上脱板,所述上模体夹板一端下方固定连接导柱和成型插刀,且导柱的底端和成型插刀的底端均贯穿于上脱板内部,所述上模体夹板和上脱板之间固定连接二号弹簧,且成型插刀设于导柱和二号弹簧之间,所述下模体模座上方焊接有下模体夹板,所述下模体夹板上方滑动连接推块,所述推块一端固定连接一号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体夹板上方中间设有放置台,所述下模体夹板上方两端均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位于导柱正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插刀活动设于推块和固定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置台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解决原有的显示器的后钣金单折墙支撑和承载强度缺陷,运用双折墙的后钣金机构高强度解决超薄显示器的整体支撑和承载强度,双折墙的后钣金的需要通过一种精密冲压模具之工具成型而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的闭模动作示意图。图中:1、导柱;2、上脱板;3、推块;4、成型插刀;5、一号弹簧;6、上模体模座;7、上模体夹板;8、下模体夹板;9、下模体模座;10、二号弹簧;11、放置台;12、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体模座6和下模体模座9,所述下模体模座9设于上模体模座6下方,所述上模体模座6下方中间焊接有上模体夹板7,所述上模体夹板7下方设有上脱板2,所述上模体夹板7一端下方固定连接导柱1和成型插刀4,且导柱1的底端和成型插刀4的底端均贯穿于上脱板2内部,所述上模体夹板7和上脱板2之间固定连接二号弹簧10,且成型插刀4设于导柱1和二号弹簧10之间,所述下模体模座9上方焊接有下模体夹板8,所述下模体夹板8上方滑动连接推块3,所述推块3一端固定连接一号弹簧5。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解决原有的显示器的后钣金单折墙支撑和承载强度缺陷,运用双折墙的后钣金机构高强度解决超薄显示器的整体支撑和承载强度,双折墙的后钣金的需要通过一种精密冲压模具之工具成型而成。其中,所述下模体夹板8上方中间设有放置台11,所述下模体夹板8上方两端均焊接有固定块12,且固定块12位于导柱1正下方。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放置台11用于放置零件,固定块12可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其中,所述成型插刀4活动设于推块3和固定块12之间。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便于驱动推块3到达限定的位置。其中,所述一号弹簧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置台11一端。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便于推块3的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包括导柱1,上脱板2,推块3,成型插刀4,一号弹簧5,上模体模座6,上模体夹板7,下模体夹板8,下模体模座9,二号弹簧10,放置台11,固定块1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放置台11用于放置零件,上模体模座6固定上模体夹板7,下模体模座9固定下模体夹板8,上模体板夹7和下模体板夹8的功能是定位夹板中零件作用,上模体模座6下行,首先导柱1接触下模体模座9,导正模具间隙,然后上脱板2下行,接触材料并压死固定材料,最后成型插刀4接触推块3,并驱动推块3到达限定的位置,完成双折墙动作,上模体模座6在脱开下模体模座9时,一号弹簧5反弹将推块3复原到限定位置,二号弹簧10反弹将上脱板2复原到限定位置。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体模座(6)和下模体模座(9),所述下模体模座(9)设于上模体模座(6)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模座(6)下方中间焊接有上模体夹板(7),所述上模体夹板(7)下方设有上脱板(2),所述上模体夹板(7)一端下方固定连接导柱(1)和成型插刀(4),且导柱(1)的底端和成型插刀(4)的底端均贯穿于上脱板(2)内部,所述上模体夹板(7)和上脱板(2)之间固定连接二号弹簧(10),且成型插刀(4)设于导柱(1)和二号弹簧(10)之间,所述下模体模座(9)上方焊接有下模体夹板(8),所述下模体夹板(8)上方滑动连接推块(3),所述推块(3)一端固定连接一号弹簧(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折墙冲压模具,包括上模体模座(6)和下模体模座(9),所述下模体模座(9)设于上模体模座(6)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模座(6)下方中间焊接有上模体夹板(7),所述上模体夹板(7)下方设有上脱板(2),所述上模体夹板(7)一端下方固定连接导柱(1)和成型插刀(4),且导柱(1)的底端和成型插刀(4)的底端均贯穿于上脱板(2)内部,所述上模体夹板(7)和上脱板(2)之间固定连接二号弹簧(10),且成型插刀(4)设于导柱(1)和二号弹簧(10)之间,所述下模体模座(9)上方焊接有下模体夹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仕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