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简易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386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简易水处理装置,包括槽形体,所述槽形体依次由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和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组成,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漏斗形污物沉淀仓,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之间通过过渡段A衔接,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之间通过过渡段B衔接,在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A,在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B,分隔板A的横杆A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档杆A,分隔板B的横杆B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档杆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提水处理费用,且不占陆地面积或不占用专门的船只,灵活机动,处理快捷高效,成本低廉。

A Very Simple 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简易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极简易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煤浆是由大约65%的煤、34%的水和1%的添加剂通过物理加工得到的一种低污染、高效率、可管道输送的代油煤基流体燃料。它改变了煤的传统燃烧方式,显示出了巨大的环保节能优势。尤其是近几年来,采用废物资源化的技术路线后,研制成功的环保水煤浆,可以在不增加费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水煤浆的环保效益。在我国丰富煤炭资源的保障下,水煤浆也已成为替代油、气等能源的最基础、最经济的洁净能源。然而,水煤浆因在运输或输送过程中,或因管道破裂、或因交通事故,均会导致水煤浆外泄而污染水体,造成水面大面积污染,使水面漆黑一片,严重影响水生态。目前,治理水煤浆污染的方法鲜有报道,特别是涉及大水体水煤浆污染的快速处理方法更是未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极简易水处理装置,无需将被水煤浆污染的水提升至船上或岸上的处理厂,降低了提水处理费用,且不占陆地面积或不占用专门的船只,灵活机动,处理快捷高效,成本低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极简易水处理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的槽形体,所述槽形体依次由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和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组成,所述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漏斗形污物沉淀仓,所述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的宽度和高度,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的宽度和高度,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之间通过过渡段A衔接,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之间通过过渡段B衔接,在所述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A,在所述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B,所述分隔板A的横杆A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档杆A,分隔板B的横杆B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档杆B。所述分隔板A的结构为:所述横杆A上悬挂有下垂的薄膜片,所述薄膜片的宽和长等于或大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的宽和长,薄膜片下边设有一排沉坠A;所述分隔板B的结构为:所述横杆B上悬挂有下垂的板片,所述板片的宽和长等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的宽和长,板片下边设有一排沉坠B(33)。所述槽形体的各部分槽底和各部分侧壁均由薄膜材料构成,各块槽底薄膜和各块侧壁薄膜的周边均设有撑条,在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的两端顶部设有横撑条A,在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的两端顶部设有横撑条B。位于所述槽形体的顶部的各个撑条均为可漂浮的竹竿、木条、或两端封堵的塑料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无需将被水煤浆污染的水提升至船上或岸上的处理厂,降低了提水处理费用,且不占陆地面积或不占用专门的船只,灵活机动,处理快捷高效,成本低廉。所述的絮凝剂组分和配比,能够迅速、高效地沉淀水煤浆,清洁水质的效果非常出色,被沉淀的水煤浆污物还能够送抵水煤浆厂家重新加工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极简易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向前拉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1至3,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是一种极简易水处理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的槽形体,所述槽形体依次由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01、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和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组成,所述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底部设有漏斗形污物沉淀仓25,所述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01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宽度和高度,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的宽度和高度,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01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之间通过过渡段A012衔接,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之间通过过渡段B023衔接,在所述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A20,在所述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B30,所述分隔板A20的横杆A22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档杆A27,分隔板B30的横杆B32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档杆B36。作为优选,所述分隔板A20的结构为:所述横杆A22上悬挂有下垂的薄膜片21,所述薄膜片21的宽和长等于或大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宽和长,薄膜片21下边设有一排沉坠A23,这里所说的大于,主要是指薄膜片21的宽(竖直方向)稍大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宽,这样可以较好地防止污物沉淀仓25内的水流出;所述分隔板B30的结构为:所述横杆B32上悬挂有下垂的板片31,所述板片31的宽和长等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的宽和长,板片31下边设有一排沉坠B33。所述槽形体的各部分槽底和各部分侧壁均由薄膜材料构成,各块槽底薄膜和各块侧壁薄膜的周边均设有撑条,在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两端顶部设有横撑条A26,在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的两端顶部设有横撑条B35。横撑条A26、横撑条B35与相应的撑条的对接处可采用快速插拔结构。位于所述槽形体的顶部的各个撑条均为可漂浮的竹竿、木条、或两端封堵的塑料管。也可以根据需要,加装浮体1(图中只画出了一段浮体1,以作示意。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浮体)。所述薄膜片21可以是塑料薄膜、彩条防水膜、土工布、帆布或人造皮革。在实际应用中,过渡段B023可以做的尽量短,以使清水排除的比较完全;之所以要使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宽度大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的宽度、使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高度大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的高度,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小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可以大大减小分隔板B30的面积,故而减小流动的河水(或湖水)对分隔板B30的压力。所述分隔板B30的板片31可以采用塑料板,在该塑料板上可以加设加强撑,为了防止分隔板B30向后移动,可以在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前端的两侧设置导槽。使用上述极简易水处理装置进行拉网式处理水煤浆大水面污染的方法,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所述极简易水处理装置放入被水煤浆污染的水体中,使其漂浮于水面,待被水煤浆污染的水进入所述极简易水处理装置的槽形体内后,将分隔板A20放置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前端,将分隔板B30放置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的前端,分隔板A20与分隔板B30之间的槽形体形成水下水处理容器;步骤二:加入絮凝剂将事先溶解好的氯化钙溶液,氯化镁或硫酸镁溶液,加入到所述水下水处理容器内搅拌均匀,然后再将事先溶解好的聚丙烯酰胺溶液加入水下水处理容器内,边加入边搅拌,其中,氯化钙用量为20-1000mg/l,氯化镁或硫酸镁用量为20-1000mg/l,聚丙烯酰胺用量为5-400mg/l;具体的,当水煤浆污染程度较低时,氯化钙用量为20mg/l,氯化镁或硫酸镁用量为20mg/l,聚丙烯酰胺用量为5mg/l;当水煤浆污染程度中等时,氯化钙用量为510mg/l,氯化镁或硫酸镁用量为510mg/l,聚丙烯酰胺用量为202.5mg/l;当水煤浆污染程度较高时,氯化钙用量为1000mg/l,氯化镁或硫酸镁用量为1000mg/l,聚丙烯酰胺用量为400m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简易水处理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的槽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体依次由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01)、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和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组成,所述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底部设有漏斗形污物沉淀仓(25),所述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01)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宽度和高度,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的宽度和高度,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01)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之间通过过渡段A(012)衔接,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之间通过过渡段B(023)衔接,在所述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A(20),在所述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B(30),所述分隔板A(20)的横杆A(22)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档杆A(27),分隔板B(30)的横杆B(32)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档杆B(3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简易水处理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的槽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体依次由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01)、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和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组成,所述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底部设有漏斗形污物沉淀仓(25),所述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01)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宽度和高度,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的宽度和高度均大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的宽度和高度,前部长方形污水进入区(01)与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之间通过过渡段A(012)衔接,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与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之间通过过渡段B(023)衔接,在所述中部长方形絮凝沉淀区(02)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A(20),在所述后部长方形清水流出区(03)设有横跨在槽沿上的分隔板B(30),所述分隔板A(20)的横杆A(22)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档杆A(27),分隔板B(30)的横杆B(32)两端均设有向下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呈祥周礼晴俞觊觎张建兵魏星蔡建华余姮蓉杨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科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