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染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350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污染注射器:包括针筒、活塞、推杆以及设置于推杆外侧的环形滑腔,环形滑腔及推杆与位于针筒外侧的推板相连,环形滑腔与设置于针筒侧壁上的环槽滑动配合,环形滑腔的壁面内设置有气道,气道与外界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环形滑腔与针筒侧壁环槽形成压缩腔的基础上,利用气道将压缩腔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使得推动推杆时,压缩腔内气体可以快速排出,从而可以顺利的将针筒内全部药液经针头接口排出,完成注射,结构和操作都更为简单。

An anti-pollution syri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污染注射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增加了排气通道的防污染注射器。
技术介绍
注射器的活塞推杆在操作者借助针头吸取药液时,不可避免的需要相对针筒向外运动,这样就存在活塞推杆暴露于环境,存在接触污染源的可能。为此中国专利CN202554643U、CN204815178U、CN205268755U、CN207341762U中都采用在针筒与活塞推杆之间外置弹性护套(管)的方式,将活塞推杆始终置于由针筒与护套组成的封闭空间内。但是,外设的护套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破损,不适合反复吸取和推针操作,也会发生护套无法恢复原状而遮挡观察视线的问题,影响注射操作。中国专利CN207654486U(无菌注射器)提出了一种将滑筒与活塞推杆一体化设计的方案,滑筒沿轴向嵌入针筒壁面内,可相对该壁面上的环槽相对滑动,但面临环槽内空气被压缩后阻碍推针的问题(即随着滑筒深入,紧密配合的滑筒与针筒壁面的环槽界面形成了密封,导致前端气体无法排出,影响活塞继续推进,造成推针困难),其尽管采用了收放气路和橡胶膜解决将针筒药液全部排尽的问题,但是,显然导致注射操作复杂,药液推进效率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污染注射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针筒、活塞、推杆以及设置于推杆外侧的环形滑腔,所述针筒的一端设置有针头接口,另一端设置有环形压板,环形滑腔及推杆与位于所述针筒另一端的外侧(与环形压板所在针筒端部相对)的推板相连,活塞设置于针筒内,并且活塞与推杆相连,在推板带动下,环形滑腔与设置于针筒侧壁上的环槽滑动配合(与借助推杆使活塞沿针筒内壁滑动的过程同步),环形滑腔的壁面内设置有气道,气道的一端位于环形滑腔与针头接口相对的一端(即靠近针头接口),气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推板上,通过推板与外界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环形滑腔与针头接口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细菌滤膜。优选的,所述环形滑腔内设置有分别与针筒及推板相连的弹性内护套。优选的,所述环形压板的表面为内凹的弧形。优选的,所述气道的另一端(远离针头接口)延伸至推板的端面。优选的,所述气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推板的侧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在环形滑腔与针筒侧壁环槽形成压缩腔的基础上,利用气道将压缩腔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使得推动推杆(推板)时,压缩腔内气体可以快速排出,从而可以顺利的将针筒内全部药液经针头接口排出,完成注射操作,无需对活塞作任何结构调整,使得注射器的结构和操作都更为简单;同时,外界环境与针筒内部通过环形滑腔隔离,依然达到了防止操作中推杆及针筒内药液被污染的效果。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细菌滤膜或弹性内护套,可以阻止液体或气体中的污染物顺着环形滑腔进入针筒内部,提高防污染等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防污染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带气路套筒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带气路套筒外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防污染注射器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防污染注射器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为推板,2为环形滑腔,3为环形压板,4为推杆,5为针筒,6为活塞,7为细菌滤膜,8为针头接口,9为压缩腔,10为气道,11为弹性内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污染注射器包括针筒5、推杆4、活塞6、带气路套筒及推板1,所述针筒5的前端设置有针头接口8,针筒5的后端设置有环形压板3(其一侧表面为弧形,方便手指夹持施力),活塞6与推板1相连,活塞6的侧面与针筒5的内壁面形状相契合,通过驱动推杆4,可使活塞6相对针筒5内壁滑动,带气路套筒包括环形滑腔2,推杆4及环形滑腔2与推板1相连,环形滑腔2环绕于推杆4外侧并可与开设在针筒5侧壁上的环槽滑动配合,环形滑腔2的侧壁上设置有气道10,气道10的一端贯穿推板1端面,从而与外界相通,气道10的另一端的开口位于滑行滑腔2靠近针头接口8一端(前端),气道10通过该开口与由所述环槽和环形滑腔2前端围成的压缩腔9相连通,环形滑腔2前端还覆盖并固定有细菌滤膜7。上述防污染注射器在使用时,在针头接口8安装针头后通过拉动与推杆4相连的推板1吸取药液至针筒5内,吸取药液期间活塞6及环形滑腔2均向针筒5后端移动,倘若外界气体或液体(污染)要进入针筒5内,则需要首先经过环形滑腔2端面上的细菌滤膜7过滤,确保基本无菌体污染。注射时,扣住环形压板3并回压推板1,推杆4和活塞6向针头接口8移动,药液经针头排出,注射期间压缩腔9内气体通过气道10(可通过细菌滤膜)快速排出至大气,解决了推针困难的问题。实施例2参见图4,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将气道10延伸入推板1后,沿推板1径向贯通至推板1的侧面,从而避免推针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手指按压推板1时堵住气道10开口(如果开口在推板1端面),而阻碍气体快速从压缩腔9排出。实施例3参见图5,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采用弹性内护套11(例如,采用塑料膜制作)替换细菌滤膜7,相当于将现有设置于针筒5与推板1(即推杆4的端部)之间的外置的护套移动至环形滑腔2内,避免外界大气(包括压缩腔内气体等)进入针筒5内。本技术应用的具体场合包括大量药液配制、转移,体内液体大量吸出或液体注入(例如,冲洗、积液吸取)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污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5)、活塞(6)、推杆(4)以及设置于推杆(4)外侧的环形滑腔(2),所述针筒(5)的一端设置有针头接口(8),另一端设置有环形压板(3),环形滑腔(2)及推杆(4)与位于所述针筒(5)另一端的外侧的推板(1)相连,活塞(6)设置于针筒(5)内并与推杆(4)相连,环形滑腔(2)与设置于针筒(5)侧壁上的环槽滑动配合,环形滑腔(2)的壁面内设置有气道(10),气道(10)的一端位于环形滑腔(2)与针头接口(8)相对的一端,气道(10)的另一端通过推板(1)与外界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污染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筒(5)、活塞(6)、推杆(4)以及设置于推杆(4)外侧的环形滑腔(2),所述针筒(5)的一端设置有针头接口(8),另一端设置有环形压板(3),环形滑腔(2)及推杆(4)与位于所述针筒(5)另一端的外侧的推板(1)相连,活塞(6)设置于针筒(5)内并与推杆(4)相连,环形滑腔(2)与设置于针筒(5)侧壁上的环槽滑动配合,环形滑腔(2)的壁面内设置有气道(10),气道(10)的一端位于环形滑腔(2)与针头接口(8)相对的一端,气道(10)的另一端通过推板(1)与外界相连通。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文平王西玲童亚楠曹妍蔺栖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