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疲劳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193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疲劳鞋垫,所述鞋垫本体上端设有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下侧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下侧对应鞋垫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里侧粘接有前脚掌减震片,所述第一凹槽下侧对应鞋垫本体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里侧粘接有缓冲垫,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鞋垫本体底侧的前脚掌减震片与后脚跟减震片贴合使用者的前脚掌与后脚跟设计,覆盖面积更大相应的缓冲减震效果更好;鞋垫本体前侧的第一凸条设计配合边侧的第二凸条设计,便于使用者在运动时进行抓力,同时在平常的步行中对使用者进行相应的按摩,防止相应的疲劳;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Anti-fatigue in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疲劳鞋垫
本技术属于鞋垫
,具体涉及一种抗疲劳鞋垫。
技术介绍
患有的扁平足人群,长期站立或者行走时,通常位于足底内侧(后足后内侧疼痛),疼痛关节外肿胀,以足舟骨结节处为甚;患足疼痛及足弓塌陷可造成跑步甚至行走能力下降,步态异常,如外八字步态;可同时伴发有跖筋膜炎、跗骨窦综合征等。因此本司在研究上述人群在穿鞋时,利用鞋垫的调节,从而可以缓解上述人群的病状。对此CN205696039U公开了一种3D抗疲劳鞋垫,包括鞋垫主体、中腰减震片、中腰硬托、鞋跟减震片,所述鞋垫主体的底面中腰处设置有减震槽孔A,该鞋垫主体的底面鞋跟处设置有减震槽孔;所述鞋垫主体底面的减震槽孔A、减震槽孔B内分别设置有中腰减震片、鞋跟减震片;所述中腰硬托设置在鞋垫主体的底面中腰处,该中腰硬托_设置有与中腰减震片相配合的槽洞;所述鞋垫主体表面前掌处设置有若干椭圆状凸点;它采用在鞋垫的中腰内侧处采用硬托设计结构;鞋垫表面中后部设置的若干沟槽以及在其表面前部设置的若干椭圆状凸点,能起到止滑,排气功能;鞋垫后跟及中部设置有减震片,能起到缓解冲击力的作用。但是上述方案仍在存在以下相应的局限性:1、相应的适用范围较窄,对于正常人的常见足型如内翻、外翻以及正常足等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2、相应的减震片设计没有有效的贴合足底,同时中部缺乏连贯的缓冲,易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疲劳鞋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疲劳鞋垫,包括鞋垫本体,所述鞋垫本体上端设有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下侧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下侧对应鞋垫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里侧粘接有前脚掌减震片,所述第一凹槽下侧对应鞋垫本体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里侧粘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槽边侧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边侧对应鞋垫本体上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下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里侧粘接有后脚跟减震片。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开设的形状贴合人体的前脚掌部以及后脚跟部,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截面深度一致。优选的,所述前脚掌减震片与后脚跟减震片的厚度一致,所述前脚掌减震片上等距离开设有第一防滑槽,所述后脚跟减震片上开设有第二防滑槽,所述第一防滑槽呈条状,所述第二防滑槽呈圆弧状。优选的,所述鞋垫本体的边侧设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不少于两个且第二凸条呈圆弧状。优选的,所述缓冲槽以及里侧的缓冲垫均设有三个,所述缓冲槽以及里侧的缓冲垫的边侧均呈圆弧状。优选的,所述鞋垫本体包括上侧的纱网层、中侧的EVA层以及底端的PU层,所述EVA层的厚度大于纱网层以及PU层的厚度。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技术相应的鞋垫本体采用纱网层、EVA层以及PU层的复合设计使得鞋垫本体本身更加的柔软同时提升相应的舒适感;第一透气孔与第二透气孔的双层设计使得鞋垫的透气性更强,更适用长时间步行或是远动;鞋垫本体底侧的前脚掌减震片与后脚跟减震片贴合使用者的前脚掌与后脚跟设计,覆盖面积更大相应的缓冲减震效果更好;鞋垫本体前侧的第一凸条设计配合边侧的第二凸条设计,便于使用者在运动时进行抓力,同时在平常的步行中对使用者进行相应的按摩,防止相应的疲劳;相应的沟槽、缓冲槽与缓冲垫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对脚底的中部进行缓冲减震,防止脚底中部出现相应的不适,相应的适用范围广,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鞋垫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鞋垫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鞋垫本体、101纱网层、102EVA层、103PU层、2第二凸条、3第一凸条、4第一透气孔、5第一凹槽、6前脚掌减震片、7第一防滑槽、8缓冲槽、9缓冲垫、10沟槽、11第二凹槽、12后脚跟减震片、13第二防滑槽、14第二透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抗疲劳鞋垫,包括鞋垫本体1,所述鞋垫本体1上端设有第一凸条3,所述第一凸条3下侧开设有第一透气孔4,所述第一透气孔4下侧对应鞋垫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里侧粘接有前脚掌减震片6,所述第一凹槽5下侧对应鞋垫本体1上开设有缓冲槽8,所述缓冲槽8里侧粘接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槽8边侧开设有沟槽10,所述沟槽10边侧对应鞋垫本体1上开设有第二透气孔14,所述第二透气孔14下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里侧粘接有后脚跟减震片12。具体的,所述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11开设的形状贴合人体的前脚掌部以及后脚跟部,所述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11的截面深度一致。具体的,所述前脚掌减震片6与后脚跟减震片12的厚度一致,所述前脚掌减震片6上等距离开设有第一防滑槽7,所述后脚跟减震片12上开设有第二防滑槽13,所述第一防滑槽7呈条状,所述第二防滑槽13呈圆弧状。具体的,所述鞋垫本体1的边侧设有第二凸条2,所述第二凸条2不少于两个且第二凸条2呈圆弧状。具体的,所述缓冲槽8以及里侧的缓冲垫9均设有三个,所述缓冲槽8以及里侧的缓冲垫9的边侧均呈圆弧状。具体的,所述鞋垫本体1包括上侧的纱网层101、中侧的EVA层102以及底端的PU层103,所述EVA层102的厚度大于纱网层101以及PU层103的厚度。该技术在使用时,相应的鞋垫本体1采用纱网层、EVA层102以及PU层103的复合设计使得鞋垫本体1本身更加的柔软同时提升相应的舒适感,第一透气孔4与第二透气孔14的双层设计使得鞋垫的透气性更强,更适用长时间步行或是远动,鞋垫本体1底侧的前脚掌减震片6与后脚跟减震片12贴合使用者的前脚掌与后脚跟设计,覆盖面积更大相应的缓冲减震效果更好,鞋垫本体1前侧的第一凸条3设计配合边侧的第二凸条2设计,便于使用者在运动时进行抓力,同时在平常的步行中对使用者进行相应的按摩,防止相应的疲劳,相应的沟槽10、缓冲槽8与缓冲垫9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对脚底的中部进行缓冲减震,防止脚底中部出现相应的不适,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疲劳鞋垫,包括鞋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本体(1)上端设有第一凸条(3),所述第一凸条(3)下侧开设有第一透气孔(4),所述第一透气孔(4)下侧对应鞋垫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里侧粘接有前脚掌减震片(6),所述第一凹槽(5)下侧对应鞋垫本体(1)上开设有缓冲槽(8),所述缓冲槽(8)里侧粘接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槽(8)边侧开设有沟槽(10),所述沟槽(10)边侧对应鞋垫本体(1)上开设有第二透气孔(14),所述第二透气孔(14)下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里侧粘接有后脚跟减震片(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疲劳鞋垫,包括鞋垫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本体(1)上端设有第一凸条(3),所述第一凸条(3)下侧开设有第一透气孔(4),所述第一透气孔(4)下侧对应鞋垫本体(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里侧粘接有前脚掌减震片(6),所述第一凹槽(5)下侧对应鞋垫本体(1)上开设有缓冲槽(8),所述缓冲槽(8)里侧粘接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槽(8)边侧开设有沟槽(10),所述沟槽(10)边侧对应鞋垫本体(1)上开设有第二透气孔(14),所述第二透气孔(14)下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里侧粘接有后脚跟减震片(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疲劳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11)开设的形状贴合人体的前脚掌部以及后脚跟部,所述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11)的截面深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长凯长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