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鱼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7133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鱼养殖系统,包括稻田和预处理池,稻田的第一侧与田埂之间挖有用于养鱼的宽沟,稻田的田面高度随着与宽沟的距离增大而增高,宽沟中设有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预处理池包括池体、清水浇灌泵和粪液浇灌泵,池体内设有将池体分为清水区和发酵区的隔板,清水区设有过滤板,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的出水口经抽水管伸入清水区的上侧,清水浇灌泵的进水口位于清水区的下侧,粪液浇灌泵的进水口位于发酵区,清水浇灌泵和粪液浇灌泵的出水口位于稻田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水稻对鱼粪的吸收,改善了养鱼水质,增加了水稻和鱼的产量。

A Rice Fish Cultur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鱼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稻田养鱼
,特别是涉及一种稻鱼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稻田养鱼主要采用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田面上种水稻,环沟内养鱼的模式,这种方式具有一田两用的作用,在生产水稻的同时还收获了鱼。但这种方式有三个缺点:一是鱼的排泄物主要堆积在环沟底,易造成局部水质恶化;二是水体在稻田中的交换并不畅,水稻对鱼粪的吸收效果并不好;三是养在环沟里的鱼不好管理和捕捞。此外,稻田长期灌水或土壤水分含量不足均不利于稻谷,特别是禾苗根系的生长;稻田长期漫水时,水表面积较大,水分蒸发量较大,不利于节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稻鱼养殖系统,增加水稻对鱼粪的吸收,改善养鱼水质,增加水稻和鱼的产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稻鱼养殖系统,包括稻田和预处理池,所述稻田的四周围有田埂,所述稻田的第一侧与田埂之间挖有用于养鱼的宽沟,所述稻田的田面高度随着与宽沟的距离增大而增高,所述宽沟内的水位低于稻田的最低田面高度,所述宽沟中设有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所述预处理池包括池体、清水浇灌泵和粪液浇灌泵,所述池体内设有将池体分为清水区和发酵区的隔板,所述清水区设有用于将清水区分为上下两侧的过滤板,所述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的出水口与抽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抽水管的第二端伸入清水区的上侧,所述清水浇灌泵的进水口经一连接管伸入清水区的下侧,所述清水浇灌泵的出水口与清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清水管的第二端伸入稻田内,所述粪液浇灌泵的进水口经一连接管伸入发酵区,所述粪液浇灌泵的出水口与粪液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粪液管的第二端伸入稻田内。优选的,所述清水管的第二端和粪液管的第二端位于稻田的第二侧,所述稻田的第二侧为其第一侧的对侧。优选的,所述稻田的第二侧设有浇灌槽,所述清水管的第二端和粪液管的第二端伸入浇灌槽内。优选的,所述浇灌槽的两端与稻田的第二侧的相邻侧接触。优选的,所述宽沟的侧壁和底部设有防渗层。优选的,所述防渗层为防渗膜。优选的,所述宽沟的截面呈倒梯形状。优选的,所述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的进水口位于宽沟的底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宽沟中设置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利用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将含有鱼粪的水抽出,经预处理池处理后对稻田进行浇灌,含有鱼粪的水经稻田的沉淀和吸附后,水又流回宽沟,提高了鱼粪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加了宽沟中水体的溶氧量,改善了宽沟中养鱼的水质,促进了水稻和鱼的生长;(2)宽沟的侧壁和底部均设有防渗层,可以防止宽沟中含鱼粪的水渗透流失,影响宽沟中水体的肥效;(3)通过设置浇灌槽,使得含鱼粪的水被送至稻田的多个地方,使得更多的水稻能够吸收含鱼粪的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稻鱼养殖系统的一种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稻田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预处理池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稻鱼养殖系统的又一种俯视图;图中,1—稻田,2—预处理池,21—隔板,22—过滤板,3—田埂,4—宽沟,5—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6—浇灌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稻鱼养殖系统:如图1所示,一种稻鱼养殖系统,包括稻田1和预处理池2,所述稻田1的四周围有田埂3,所述稻田1的第一侧与田埂3之间挖有用于养鱼的宽沟4。如图2所示,所述稻田1的田面高度随着与宽沟4的距离增大而增高,所述宽沟4内的水位低于稻田1的最低田面高度,所述宽沟4中设有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如图3所示,所述预处理池2包括池体、清水浇灌泵和粪液浇灌泵,所述池体内设有将池体分为清水区和发酵区的隔板21,所述清水区设有用于将清水区分为上下两侧的过滤板22,所述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的出水口与抽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抽水管的第二端伸入清水区的上侧,所述清水浇灌泵的进水口经一连接管伸入清水区的下侧,所述清水浇灌泵的出水口与清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清水管的第二端伸入稻田1内,所述粪液浇灌泵的进水口经一连接管伸入发酵区,所述粪液浇灌泵的出水口与粪液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粪液管的第二端伸入稻田1内。本实施例中,通过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抽取宽沟4中含鱼粪的水,经抽水管将含鱼粪的水送至预处理池2,含鱼粪的水经过滤板22过滤后,清水进入清水区下侧,鱼粪残留在过滤板22上,定期人工或通过机械设备将过滤板22上的鱼粪送至发酵区进行发酵,形成粪液,然后将清水和粪液按照一定比例排至稻田1中,由于稻田1的田面高度随着与宽沟4的距离增大而增高,清水和粪液经稻田1沉淀和吸附后,水又流回宽沟4中,提高了鱼粪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加了宽沟4中水体的溶氧量,改善了宽沟4中养鱼的水质,促进了水稻和鱼的生长;经试验验证,采用这种稻鱼共生系统,水稻增产10%,鱼的生长速度提高10-15%,鱼的产量增加10-20%。优选的,所述宽沟4的截面呈倒梯形状,所述宽沟4的侧壁和底部设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为防渗膜,可以防止宽沟4中含鱼粪的水向周围渗透,避免了水的流失以及水体肥效的降低。优选的,所述宽沟4的宽度为3-4米,深度为1.5-2米,坡比为1:1.5,宽沟4的面积占整个稻田1面积的10-15%。优选的,所述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的进水口位于宽沟4的底部,由于鱼粪主要堆积在沟底,这种设置可以增加向稻田1中抽水时水中鱼粪的含量。优选的,所述稻鱼养殖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清水浇灌泵和粪液浇灌泵信号连接,控制装置对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清水浇灌泵和粪液浇灌泵的启停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中设有定时器,从而可以定时控制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清水浇灌泵和粪液浇灌泵对稻田1进行浇灌,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减轻了用户的工作量。所述稻鱼养殖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宽沟4中水位的液位传感器、用于向宽沟4中注水或将宽沟4中的水排出的加排水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液位传感器和加排水装置信号连接,当宽沟4中的水位过低时,控制加排水装置向宽沟4中注水,当宽沟4中的水位过高时,控制加排水装置将宽沟4中的水排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计时器、存储器、键盘、显示器、通信模块和电源等,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计时器、存储器、键盘、显示器、通信模块和电源等连接,控制器经通信模块分别与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清水浇灌泵、粪液浇灌泵和加排水装置等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或PLC等,所述加排水装置包括用于将外部水池中的水抽至宽沟4中的加式水泵和用于将宽沟4中的水抽至外部水池中的排水泵。如图4所示,所述稻田1的第二侧设有浇灌槽6,所述稻田1的第二侧为其第一侧的对侧,所述浇灌槽6的两端与稻田1的第二侧的相邻侧接触,所述清水管的第二端和粪液管的第二端伸入浇灌槽6内,使得对稻田1进行浇灌时够覆盖稻田1中的所有区域,从而更好地促进稻田1中水稻的生长等。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稻田(1)和预处理池(2),所述稻田(1)的四周围有田埂(3),所述稻田(1)的第一侧与田埂(3)之间挖有用于养鱼的宽沟(4),所述稻田(1)的田面高度随着与宽沟(4)的距离增大而增高,所述宽沟(4)内的水位低于稻田(1)的最低田面高度,所述宽沟(4)中设有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所述预处理池(2)包括池体、清水浇灌泵和粪液浇灌泵,所述池体内设有将池体分为清水区和发酵区的隔板(21),所述清水区设有用于将清水区分为上下两侧的过滤板(22),所述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的出水口与抽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抽水管的第二端伸入清水区的上侧,所述清水浇灌泵的进水口经一连接管伸入清水区的下侧,所述清水浇灌泵的出水口与清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清水管的第二端伸入稻田(1)内,所述粪液浇灌泵的进水口经一连接管伸入发酵区,所述粪液浇灌泵的出水口与粪液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粪液管的第二端伸入稻田(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鱼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稻田(1)和预处理池(2),所述稻田(1)的四周围有田埂(3),所述稻田(1)的第一侧与田埂(3)之间挖有用于养鱼的宽沟(4),所述稻田(1)的田面高度随着与宽沟(4)的距离增大而增高,所述宽沟(4)内的水位低于稻田(1)的最低田面高度,所述宽沟(4)中设有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所述预处理池(2)包括池体、清水浇灌泵和粪液浇灌泵,所述池体内设有将池体分为清水区和发酵区的隔板(21),所述清水区设有用于将清水区分为上下两侧的过滤板(22),所述无堵塞移动式潜水排污泵(5)的出水口与抽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抽水管的第二端伸入清水区的上侧,所述清水浇灌泵的进水口经一连接管伸入清水区的下侧,所述清水浇灌泵的出水口与清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清水管的第二端伸入稻田(1)内,所述粪液浇灌泵的进水口经一连接管伸入发酵区,所述粪液浇灌泵的出水口与粪液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壮志陈霞陈健李良玉杨马魏文燕唐洪张小丽刘家星涂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