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浩洋专利>正文

一种光伏节能环保路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759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节能环保路灯,所述路灯包括一个基座,一个路灯杆,一个照明单元、一个光伏单元,及一个旋转固定单元;所述路灯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路灯杆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固定单元连接所述光伏单元,所述照明单元由所述路灯杆延伸形成;所述旋转固定单元通过光伏单元提供的电力实现驱动自转及固定,提高光伏转换效率;同时应用多支点进行磁吸固定,能够提高转动后的结构稳定性;因能够自驱动转动,则可以通过预设的时间进行长时间的稳定控制,降低了人工成本。

A Photovoltaic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eet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节能环保路灯
本技术涉及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节能环保路灯。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能源提供日渐突出,电力供应开始存在着严重短缺的局面,节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传统能源日益枯竭,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成为未来的主道新能源,在2016年《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目标到2020年底,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国家提出决定利用6年时间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在世界的层面上,同样清洁能源也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其中翘楚的太阳能光伏,其地位更不言而喻。但与传统能源比起来,可再生能源见效慢,成本高,覆盖率低。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更好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很多国家出台了多种补贴政策对可再生能源予以扶持。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因政府的奖励措施推动而不断扩张,已成为应用广泛的清洁能源。光伏行业不总是平稳的,随着市场的起起伏伏,各国的光伏政策也随之变化。有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扶持之后取消对光伏的优待,有的国家上调补贴。综上所述,能够理解光伏发电产业及其在应用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存在,目前光伏节能路灯已经大面积的存在于人们常规的生活中,然而一直为人诟病的是光伏路灯无法旋转,进而提高光伏的转化率,虽然已经有人提出能够旋转的路灯,但是其抗风能力差,仍无法应用于常规使用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支撑功能及旋转功能的环保路灯。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伏节能环保路灯,所述路灯包括一个基座,一个路灯杆,一个照明单元、一个光伏单元,及一个旋转固定单元;所述路灯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路灯杆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固定单元连接所述光伏单元,所述照明单元由所述路灯杆延伸形成;所述旋转固定单元包括下支杆、上支杆,外套管,及内套杆,在所述路灯杆顶部截面向内延伸形成一个凹腔结构,具有所述凹腔的路灯杆为所述外套管,所述内套杆一端与所述光伏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内套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凹腔内;并所述内套杆置于所述凹腔的一端通过一个轴承件与所述外套管连接;在所述外套管的外周侧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下支杆,在所述上支杆置于所述凹腔外部的部分的外周侧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上支杆,所述上支杆与所述下支杆的数量相同,并为至少三个,并所述上支杆及下支杆均匀布置;所述下支杆外端部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为第一磁性件;所述上支杆外端部具有一个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外部缠绕有第二线圈。进一步地,在所述内套杆设置轴承件的上方均匀的设置有多个转子齿,在所述外套管的内侧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定子齿,所述定子齿上缠绕有第一线圈。进一步地,在所述内套杆设置轴承件的下方设置有一个连接线圈,在所述外套管对应连接线圈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与所述连接线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与所述照明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路灯还包括一个单片机、一个储电单元,一个第一电控开关及一个第二电控开关,所述光伏单元具有一个光伏电池板,所述光伏电池板连接所述储电单元,所述储电单元通过第一电控开关连接所述第一线圈,所述储电单元通过第二电控开关连接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电控开关及所述第二电控开关均连接所述单片机,所述储电单元同时连接所述单片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能够通过光伏发电产生的电量进而实现驱动自转,提高光伏转换效率;同时应用多支点进行磁吸固定,能够提高转动后的结构稳定性;因能够自驱动转动,则可以通过预设的时间进行长时间的稳定控制,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旋转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记载的前、后均以附图为准,仅用于明确位置关系,并不用于限定。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节能环保路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述路灯包括一个基座1,一个路灯杆2,一个照明单元3、一个光伏单元4,及一个旋转固定单元5;所述路灯杆2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路灯杆2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固定单元5连接所述光伏单元4,所述照明单元3由所述路灯杆2延伸形成;如图2所示,所述旋转固定单元5包括下支杆53、上支杆54,外套管51,及内套杆52,所述外套管51由所述路灯杆2顶部延伸形成,具体可以理解为:在所述路灯杆2顶部截面向内延伸形成一个凹腔510结构,具有所述凹腔510的路灯杆2为所述外套管51,所述内套杆52一端与所述光伏单元4固定连接,所述内套杆52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凹腔510内;并所述内套杆52置于所述凹腔510的一端通过一个轴承件520与所述外套管51连接;在所述外套管51的外周侧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下支杆53,在所述上支杆54置于所述凹腔510外部的部分的外周侧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上支杆54,所述上支杆54与所述下支杆53的数量相同,并为至少三个,并所述上支杆54及下支杆53均匀布置;所述下支杆53外端部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延伸部530,所述延伸部530为第一磁性件;所述上支杆54外端部具有一个第二磁性件540,所述第二磁性件540外部缠绕有第二线圈541,极性相反;在所述内套杆52设置轴承件520的上方均匀的设置有多个转子齿521,在所述外套管51的内侧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定子齿511,所述定子齿511上缠绕有第一线圈5110;在所述内套杆52设置轴承件520的下方设置有一个连接线圈522,在所述外套管51对应连接线圈522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触点和第二连接触点,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与所述连接线圈5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一线圈51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触点与所述照明单元3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路灯还包括一个单片机6、一个储电单元7,一个第一电控开关8及一个第二电控开关9,所述光伏单元4具有一个光伏电池板,所述光伏电池板连接所述储电单元7,所述储电单元7通过第一电控开关8连接所述第一线圈5110,所述储电单元7通过第二电控开关9连接第二线圈541,所述第一电控开关8及所述第二电控开关9均连接所述单片机6,所述储电单元7同时连接所述单片机6;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初步设定指定的时间段进行光伏单元4进行旋转,首先单片机6控制第二电控开关9连通,所述第二线圈541内通电,因极性相反,导致第二磁性件540的磁性相互抵消至微小,随后,单片机6控制第一电控开关8连通,定子齿511获得脉冲通电,进一步推动转子齿521转动,在转至指定位置后,第一电控开关8及第二电控开关9同时断开,第二磁性件540具有磁性,与第一磁性件相互磁吸,光伏单元4转动完成,通过三个支角进行磁吸固定,能够增加转动后的光伏单元4的稳定性,同时有目的性的转动,能够调整光照的角度,进而增加光伏的转化效率。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节能环保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灯包括一个基座,一个路灯杆,一个照明单元、一个光伏单元,及一个旋转固定单元;所述路灯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路灯杆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固定单元连接所述光伏单元,所述照明单元由所述路灯杆延伸形成;所述旋转固定单元包括下支杆、上支杆,外套管,及内套杆,在所述路灯杆顶部截面向内延伸形成一个凹腔结构,具有所述凹腔的路灯杆为所述外套管,所述内套杆一端与所述光伏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内套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凹腔内;并所述内套杆置于所述凹腔的一端通过一个轴承件与所述外套管连接;在所述外套管的外周侧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下支杆,在所述上支杆置于所述凹腔外部的部分的外周侧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上支杆,所述上支杆与所述下支杆的数量相同,并为至少三个,并所述上支杆及下支杆均匀布置;所述下支杆外端部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为第一磁性件;所述上支杆外端部具有一个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外部缠绕有第二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节能环保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灯包括一个基座,一个路灯杆,一个照明单元、一个光伏单元,及一个旋转固定单元;所述路灯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路灯杆的另一端通过旋转固定单元连接所述光伏单元,所述照明单元由所述路灯杆延伸形成;所述旋转固定单元包括下支杆、上支杆,外套管,及内套杆,在所述路灯杆顶部截面向内延伸形成一个凹腔结构,具有所述凹腔的路灯杆为所述外套管,所述内套杆一端与所述光伏单元固定连接,所述内套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凹腔内;并所述内套杆置于所述凹腔的一端通过一个轴承件与所述外套管连接;在所述外套管的外周侧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下支杆,在所述上支杆置于所述凹腔外部的部分的外周侧垂直延伸形成所述上支杆,所述上支杆与所述下支杆的数量相同,并为至少三个,并所述上支杆及下支杆均匀布置;所述下支杆外端部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为第一磁性件;所述上支杆外端部具有一个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外部缠绕有第二线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浩洋叶钧泽
申请(专利权)人:范浩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