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69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包括带有出水面板的本体,所述出水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环形设置于第一出水孔的外侧,并将第一出水孔包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达到了防止水花飞溅的效果。

A splash-proof t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抽拉龙头在使用清洗较脏的东西时,由于冲击力度不够,不能将脏污的东西清洗干净。同时,在用水流冲击脏污的东西时会产生飞溅,造成周边环境的积水,并产生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具体为设置有聚集水,将水流汇集于一点,从而加强了冲击力,并在聚集水的外周设置有瀑布水,防止冲击水流的飞溅。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包括带有出水面板的本体,所述出水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环形设置于第一出水孔的外侧,并将第一出水孔包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孔的出水方向为向内倾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配合连接有第一出水装置,所述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设置于第一出水装置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孔为多个且环形阵列布置于第一出水装置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孔的个数为8个。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装置的外壁与本体的内壁形成第二出水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装置外壁的下端为一向外倾斜的弧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内还包括进水道、第一过水道和第二过水道,所述出水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三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与第一过水道相通,所述第三出水孔与第二过水道相通,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切换水流从第一过水道出水或从第二过水道出水的切换开关。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水孔设置于第一出水孔的内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配合连接有第二出水装置,所述第三出水孔设置于第二出水装置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装置上设置有起泡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装置与本体通过一紧固螺丝固定,所述第二出水装置固定于第一出水装置的内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装置与本体之间设置有一整流装置,所述整流装置的外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实现了整流装置的限位固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整流装置配合的整流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道内设置有一限流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龙头还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于本体的外部,所述外壳与本体之间还设置有一固定环。本技术的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第一出水孔的出水方向向内倾斜,形成聚集水,加大了水流的冲击力,使脏物更容易被清洗。2、第二出水孔环形设置于第一出水孔的外侧将其包围,形成瀑布水,阻挡了冲击水花即聚集水的向外飞溅,保证了周边环境的洁净,并节约了用水。3、第二出水装置内设置有起泡器,增加了水的柔度,并节约了用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出水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出水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本体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出水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出水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0-本体;11-进水道;12-第一过水道;13-第二过水道;14-固定部;15-凸块;16-整流槽;20-切换开关;21-按钮;30-第一出水装置;31-第一出水道;31a-第一出水孔;32-第二出水道;32a-第二出水孔;33-弧面;40-第二出水装置;43-第三出水道;43a-第三出水孔;50-紧固螺丝;60-整流装置;61-凹槽;70-限流件;80-外壳;90-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内设置有进水道(11)、第一过水道(12)和出水道,所述出水道包括第一出水道(31)和第二出水道(32),所述第一出水道(31)、第二出水道(32)均与第一过水道(12)相通,所述第一出水道(31)的出水孔为第一出水孔(31a),所述第二出水道(32)的出水孔为第二出水孔(32a),所述第一出水孔(31a)设置于本体(10)的出水面板上,所述第二出水孔(32a)环形设置于第一出水孔(31a)的外侧,将第一出水孔(31a)包围,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第一出水孔(31a)流出溅起的水流受到了第二出水孔(32a)流出水流的阻挡,防止了第一出水孔(31a)冲击水流的飞溅,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更加符合人机关系。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孔(31a)的出水方向为向内倾斜,所述第一出水孔(31a)采取向内倾斜设计的目的在于:使从第一出水孔(31a)流出的水流形成聚集水花,加强了水流的冲击力,使脏物能容易被冲洗掉。在本技术中,第一出水孔(31a)的出水为聚集水,第二出水孔(32a)的出水为瀑布水,聚集水与瀑布水为同时出水。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0)还配合连接有第一出水装置(30),所述第一出水道(31)和第二出水道(32)设置于第一出水装置(30)上,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出水孔(31a)为多个且环形阵列布置于第一出水装置(30)上。进一步的,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孔(31a)的个数为8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装置(30)的外壁与本体(10)的内壁形成第二出水道(32),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出水装置(30)外壁的下端为一向外倾斜的弧面(33),所述弧面(33)的设计能使流经第二出水道(32)的水流略向外倾斜,保证更大的冲洗面积,同时使瀑布水不会与聚集水产生干涉现象。进一步的,所述出水道还包括第三出水道(43),所述第三出水道(43)的出水孔为第三出水孔(43a),所述本体(10)内还设置有第二过水道(13),所述第三出水道(43)与第二过水道(13)相通,所述本体(10)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切换水流从第一过水道(12)出水或从第二过水道(13)出水的切换开关(20),更为具体的,所述切换开关(20)通过按钮(21)进行控制,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固定部(14),所述按钮(21)的一端与固定部(14)相连接,所述按钮(21)的另一端与切换开关(20)相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龙头的出水状态具有两种,一种为水流从第一过水道(12)流经,形成第一出水状态;另一种为水流从第二过水道(13)流经,形成第二出水状态。进一步的,当水流从第一过水道(12)流入时,所述水流会分成两路,一路从第一出水道(31)流出,形成聚集水;另一路从第二出水道(32)流出,形成瀑布水,聚集水与瀑布水为同步出水;当水流从第二过水道(13)流入时,水流会从第三出水孔(43a)流出,形成缓水流。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包括带有出水面板的本体,所述出水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孔环形设置于第一出水孔的外侧,并将第一出水孔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包括带有出水面板的本体,所述出水面板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孔环形设置于第一出水孔的外侧,并将第一出水孔包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孔的出水方向为向内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配合连接有第一出水装置,所述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设置于第一出水装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孔为多个且环形阵列布置于第一出水装置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装置的外壁与本体的内壁形成第二出水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装置外壁的下端为一向外倾斜的弧面。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一种防飞溅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还包括进水道、第一过水道和第二过水道,所述出水面板上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定军王永生许伟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