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22664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7:04
本申请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通过获取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使得能够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这样,第二用户则可以根据所输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迅速地对第一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进行回复,能够有效减少编辑回复消息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智能地回复即时消息,从而提高了即时通信的效率。

Instant Messaging Method, Equipment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即时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从而使得终端的系统功能列表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相应的应用(Application,APP)。有些应用是具有社交属性的应用,其中会涉及一些即时通信场景,例如,微信APP等即时通信类APP。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即时通信类APP,实现随时随地的及时交流。目前,即时消息需要用户完全自行编辑,非常浪费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减少用户编辑回复消息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智能地回复即时消息,用以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包括: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即时通信方法。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进而,则可以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使得能够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这样,第二用户则可以根据所输出的回复消息的提示,迅速地对第一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进行回复,能够有效减少编辑回复消息的时间,帮助用户更加快速地、智能地回复即时消息,从而提高了即时通信的效率。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能够根据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使得能够实现即时消息的智能回复,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生成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所采用的匹配处理所依据的数据库,配置在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本地,能够有效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生成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所采用的匹配处理所依据的数据库,配置在云端,能够有效提高匹配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另外,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B~图1G为图1A对应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界面示意图;图2为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服务器12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PC)、MP3播放器、MP4播放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等。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如
技术介绍
中所述,在用户使用即时通信类APP进行通信的过程中,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即时通信类APP,实现随时随地的及时交流。在一些社交场景中,很多时候沟通模式较为固定。例如,使能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请做某事”;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可以固定为同意、拒绝、扩展这三个类别。或者,再例如,疑问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某个问题?”;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可以固定为不想回答、其他时候回答过再次回答、公理式回答、希望认真回答这四个类别。或者,再例如,简单对话式沟通模式:a用户的发送内容为“在吗?”;b用户的回复内容通常为“在”。但是,即便采用上述较为固定的沟通模式所进行的即时通信,目前在一些情况中例如,用户在处理其他事务的过程中、用户对于回复消息的内容无法确定时等,用户通过这些即时通信类APP接收到其它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也可能会不能立即自己编辑回复消息进行回复,只能等到自己方便的时候再编辑回复消息进行回复,使得用户无法及时与对方进行交流。这种即时通信服务,操作复杂,并且灵活性较差,从而导致了即时通信的效率和灵活性的降低。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即时通信方法,用以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和灵活性。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即时通信包括但不限于语音通信、文本通信和图片通信中的至少一项,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即时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A所示。101、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102、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103、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本申请中,所获取的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的即时消息,是来自具有社交属性的应用,例如,微信APP等即时通信类APP。所述即时消息,具体可以是指第一用户基于该第一用户的即时通信的交互界面向第二用户所发送的消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语音消息、文本消息、图片消息(例如,静态图片或动态图片等)和表情消息(例如,非图片格式的字符串等)中的至少一项,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相比简单的文本消息的交互方式,本申请的即时消息形式多样,丰富了交互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用户在使用这类具有社交属性的应用时,需要通过自己所注册的用户账号进行用户登录,并始终保持该用户账号的登录状态,才能够实现即时消息的发送与接收,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即时消息的安全性。具体地,第一用户具体可以采用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的长连接的通信方式,与第二用户进行即时消息的交互,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即时通信的效率。本申请中,可以在第二用户的即时通信的交互界面中的任意位置,例如,输出第一用户所发送的即时消息的位置周围或第二用户的即时通信的交互界面中的其他空闲区域,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如图1B和图1C所示。需要说明的是,101~103的执行主体的部分或全部可以为位于第二用户本地终端的应用,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位于第二用户本地终端的应用中的插件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即时消息,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类型;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和所述用户类型,为所述第二用户生成所述即时消息的回复消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利用推荐组件,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包括下列至少一项: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以及所述回复消息的指示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指示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或所述第二指示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用户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之后,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将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或者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二用户的输入框中输出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一操作,在所述输入框中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内容信息进行调整处理,并将所述调整处理之后的结果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或者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输入框的第二操作,对所述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一操作,或者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基于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的第二操作,还包括:对所述回复消息的提示进行消隐处理。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为第一用户发送给第二用户,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年梁文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