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6635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其包括第一风力机及第二风力机,第一风力机设置有第一机架,第二风力机设置有第二机架,第一风力机与第二风力机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流罩,导流罩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导流罩底端部设置有第三机架,第三机架设置在第一机架及第二机架之间,导流罩外侧部间隔设置有太阳能收集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风力机及第二风力机之间设置导流罩,利用导流罩的导流作用,使得风力经过第一风力机后再被第二风力机的重复利用,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同时,利用导流罩外侧部设置的太阳能收集模组进行光能收集并转换为电能,同时兼具风能与太阳能之发电功能,提高整体发电效果。

Wind and Solar Hybri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使用石化燃料会造成环境的高度污染,所以许多制造业都已经开始致力于开发更为洁净的替代能源。目前已知的发电方式包括核能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等,其中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均会对环境造成高度的污染,另外,水力发电对水坝的要求很高,在水源枯竭时水力发电无从起到作用。而风能、太阳能均是取自于大自然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的风能与太阳能均单独进行发电,不利于能源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整体发电效率的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其包括第一风力机及第二风力机,所述第一风力机设置有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一扇叶,所述第二风力机设置在第一风力机后方,所述第二风力机设置有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一风力机与第二风力机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导流罩进风口设置在第一风力机后侧部,所述导流罩出风口设置在第二风力机前端部,所述导流罩底端部设置有第三机架,所述第三机架设置在第一机架及第二机架之间,所述导流罩外侧部间隔设置有太阳能收集模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架上端部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分别固定在导流罩进风口内侧壁,所述第二机架上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分别固定在导流罩出风口内侧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扇叶转动形成的圆形轨迹直径小于第一扇叶形成的圆形轨迹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的进风口直径大于出风口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力机与第一风力机处于同一条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呈圆锥台状构造。综上所述,本技术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通过在第一风力机及第二风力机之间设置导流罩,利用导流罩的导流作用,使得风力经过第一风力机后再被第二风力机的重复利用,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同时,利用导流罩外侧部设置的太阳能收集模组进行光能收集并转换为电能,同时兼具风能与太阳能之发电功能,提高整体发电效果,可适合气候的弹性选择,达到最佳发电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包括第一风力机10及第二风力机20,所述第一风力机10设置有第一机架11,所述第一机架11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一扇叶12,所述第一扇叶12用于承受风力而产生机械动力,所述第一风力机10通过第一扇叶12运转产生的机械动力转换为电能存储。所述第二风力机20设置在第一风力机10后方,具体地,所述第二风力机20与第一风力机10处于同一条线上,以将穿过第一风力机10的风力再次利用,提升风能的利用率;所述第二风力机20设置有第二机架21,所述第二机架21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二扇叶22,所述第二扇叶22转动形成的圆形轨迹直径小于第一扇叶12形成的圆形轨迹直径。所述第一风力机10与第二风力机20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流罩30,所述导流罩30呈圆锥台状构造,所述导流罩30设置有进风口31及出风口32,所述导流罩30的进风口31直径大于出风口32直径,所述导流罩30进风口31设置在第一风力机10后侧部,所述导流罩30出风口32设置在第二风力机20前端部,所述导流罩30底端部设置有第三机架40,所述第三机架40设置在第一机架11及第二机架21之间,所述第三机架40用于将导流罩30进行悬空固定。所述导流罩30外侧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太阳能收集模组33,所述太阳能收集模组33用于接收光能并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架11上端部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3分别固定在导流罩30的进风口31内侧壁,所述第二机架21上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架23,所述第二支架23分别固定在导流罩30的出风口32内侧壁,从而进一步对导流罩30进行固定,增强了导流罩30的稳固性。本技术具体工作时,外部风力经过第一风力机10后,第一扇叶12将风力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经过第一风力机10后的风力会变弱,此时,变弱的风力进入到导流罩30内,由于导流罩30的进风口31直径大于出风口32直径,从而使得变弱的风力在导流罩30内由弱变强,经过出风口32后继续对第二风力机20进行推动,第二风力机20的第二扇叶22将风力的机械能进一步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从而完成对风能的充分利用;同时,导流罩30外侧部向阳面安装的太阳能收集模组33会接收外部的光能并转换为电能,使得本系统同时兼具风能与太阳能之发电功能,提高整体发电效果,可适合气候的弹性选择,达到最佳发电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通过在第一风力机10及第二风力机20之间设置导流罩30,利用导流罩30的导流作用,使得风力经过第一风力机10后再被第二风力机20的重复利用,提高了风能利用率,同时,利用导流罩30外侧部设置的太阳能收集模组33进行光能收集并转换为电能,同时兼具风能与太阳能之发电功能,提高整体发电效果,可适合气候的弹性选择,达到最佳发电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力机及第二风力机,所述第一风力机设置有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一扇叶,所述第二风力机设置在第一风力机后方,所述第二风力机设置有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一风力机与第二风力机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导流罩进风口设置在第一风力机后侧部,所述导流罩出风口设置在第二风力机前端部,所述导流罩底端部设置有第三机架,所述第三机架设置在第一机架及第二机架之间,所述导流罩外侧部间隔设置有太阳能收集模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力机及第二风力机,所述第一风力机设置有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一扇叶,所述第二风力机设置在第一风力机后方,所述第二风力机设置有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二扇叶,所述第一风力机与第二风力机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置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导流罩进风口设置在第一风力机后侧部,所述导流罩出风口设置在第二风力机前端部,所述导流罩底端部设置有第三机架,所述第三机架设置在第一机架及第二机架之间,所述导流罩外侧部间隔设置有太阳能收集模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及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汉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