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115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包括依次对接的出料装置、传送装置和位于传送装置上方的喷码机,出料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料斗,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设置于出料通道内的出料转动件,出料转动件的外周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卡合锂电池的卡合位,以及用于驱动出料转动件的驱动电机;首端承接出料转动件的导料槽、尾端与传送装置的首端对接;位于导料槽的首端用于推出落入导料槽的首端的锂电池的推块,以及驱动推块的气缸;传送装置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传送带,导料槽的尾端位于两个传送带的首端的上方,喷码机设置在两个传送带之间的上方。结构合理、紧凑,锂电池不会出现左右摆动的现象,防止喷码机喷出的码变形弯曲,喷码精度高。

A Spray Coding Device for Lithium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喷码装置
,涉及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近些年来圆柱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圆柱型锂离子二次电池主要用于串并联组装成电池PACK,广泛应用到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和军事国防领域。圆柱型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最后工序为包装出货,在该工序中锂电池需要经过热缩和喷码。现有技术中,存在锂电池常规喷码工序均采用平面皮带拉线,在生产过程中拉线上的圆柱电池会左右摆动,喷出的码容易变型弯曲,对外观影响很大,不良率高返工品比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解决了锂电池常规喷码工序均采用平面皮带拉线,在生产过程中拉线上的圆柱电池会左右摆动,喷出的码容易变型弯曲,对外观影响很大,不良率高返工品比较多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包括依次对接的出料装置、传送装置和位于传送装置上方的喷码机,其中:所述出料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料斗,所述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设置于出料通道内的出料转动件,所述出料转动件的外周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卡合锂电池的卡合位,所述出料转动件的下端与导料槽之间存在间距,以及用于驱动出料转动件的驱动电机;首端承接出料转动件的导料槽、尾端与传送装置的首端对接;位于导料槽的首端用于推出落入导料槽的首端的锂电池的推块,以及驱动推块的气缸;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传送带,所述两个传送带的上侧之间的间距大于锂电池的直径、下侧的间距小于锂电池的直径,所述导料槽的尾端位于两个传送带的首端的上方,所述喷码机设置在两个传送带之间的上方,且位于两个传送带的首端和尾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导料槽的首端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具有锂电池的传感器。进一步地,还包括内侧为弧形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出料通道的一侧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内侧与所述出料转动件的部分外周贴合。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传送带倾斜的角度相同。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一端与导料槽的尾端连通、另一端延伸到两个传送带之间且位于两个传送带的上侧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槽与导料槽之间的角度为120°-16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结构合理、紧凑,通过出料装置可以快速的将锂电池分配到传送装置进行喷码,位于传送装置的锂电池不会出现左右摆动的现象,防止喷码机喷出的码变形弯曲,喷码精度高,提高锂电池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00-出料装置、101-料斗、102-出料通道、103-出料转动件、104-卡合位、105-缓冲槽、106-导料槽、107-推块、108-气缸、109-传感器、1010-限位板、200-传送装置、201-传送带、300-喷码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实施例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包括依次对接的出料装置100、传送装置200和位于传送装置200上方的喷码机300,其中:所述出料装置100包括:竖直设置的料斗101,所述料斗10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102;设置于出料通道102内的出料转动件103,所述出料转动件103的外周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卡合锂电池的卡合位104,所述出料转动件103的下端与导料槽106之间存在间距,以及用于驱动出料转动件103的驱动电机;首端承接出料转动件103的导料槽106、尾端与传送装置200的首端对接;位于导料槽106的首端用于推出落入导料槽106的首端的锂电池的推块107,以及驱动推块107的气缸108;所述传送装置200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传送带201,所述两个传送带201的上侧之间的间距大于锂电池的直径、下侧的间距小于锂电池的直径,所述导料槽106的尾端位于两个传送带201的首端的上方,所述喷码机300设置在两个传送带201之间的上方,且位于两个传送带201的首端和尾端之间。为了防止气缸108驱动推板出现空推,本技术所述导料槽106的首端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具有锂电池的传感器109。其中,本技术还包括内侧为弧形的限位板1010,所述限位板1010与所述出料通道102的一侧连接,所述限位板1010的内侧与所述出料转动件103的部分外周贴合。实施时,通过限位板1010对位于出料转动件103的外周上卡合位104内的锂电池进行限定,避免锂电池未到达指定位置时从卡合位104内掉落。优选地,所述两个传送带201倾斜的角度相同。锂电池落入两个传送带201之间受到挤压力相同,便于两个传送带201协同传输锂电池。其中,本技术还包括缓冲槽105,所述缓冲槽105的一端与导料槽106的尾端连通、另一端延伸到两个传送带201之间且位于两个传送带201的上侧下方。优选地,所述缓冲槽105与导料槽106之间的角度为120°-160°。实施时,位于导料槽106的尾端的锂电池沿着缓冲槽105滑入到两个传送带201之间,减小锂电池掉落时的位置高度,避免锂电池出现损伤。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使用时,将多个锂电池均横卧在料斗101中,启动驱动电机带动出料转动件103转动,料斗101中的锂电池通过出料通道102依次落入到出料转动件103的外周上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卡合位104中,当锂电池位于出料转动件103的下侧时由于重力的原因掉落到导料槽106中,此时,气缸108驱动推块107推动位于导料槽106中的锂电池移动一定距离,为接下来掉落的锂电池腾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对接的出料装置、传送装置和位于传送装置上方的喷码机,其中:所述出料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料斗,所述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设置于出料通道内的出料转动件,所述出料转动件的外周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卡合锂电池的卡合位,所述出料转动件的下端与导料槽之间存在间距,以及用于驱动出料转动件的驱动电机;首端承接出料转动件的导料槽、尾端与传送装置的首端对接;位于导料槽的首端用于推出落入导料槽的首端的锂电池的推块,以及驱动推块的气缸;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传送带,所述两个传送带的上侧之间的间距大于锂电池的直径、下侧的间距小于锂电池的直径,所述导料槽的尾端位于两个传送带的首端的上方,所述喷码机设置在两个传送带之间的上方,且位于两个传送带的首端和尾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用喷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对接的出料装置、传送装置和位于传送装置上方的喷码机,其中:所述出料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料斗,所述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出料通道;设置于出料通道内的出料转动件,所述出料转动件的外周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用于卡合锂电池的卡合位,所述出料转动件的下端与导料槽之间存在间距,以及用于驱动出料转动件的驱动电机;首端承接出料转动件的导料槽、尾端与传送装置的首端对接;位于导料槽的首端用于推出落入导料槽的首端的锂电池的推块,以及驱动推块的气缸;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个倾斜设置的传送带,所述两个传送带的上侧之间的间距大于锂电池的直径、下侧的间距小于锂电池的直径,所述导料槽的尾端位于两个传送带的首端的上方,所述喷码机设置在两个传送带之间的上方,且位于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朗星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