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粗矿脱泥和筛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5831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粗矿脱泥和筛分的装置,涉及矿物处理领域。包括壳体、运料板、脱泥架、喷淋装置、凸轮、电机、风机、破碎气缸以及压缩气缸;粗矿经由入料口进入,落下至运料板中,运料板由凸轮带动,使得运料板上的粗矿周期性地进入脱泥架中;粗矿进入脱泥架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向左下方运动,在此过程中,喷淋装置启动,对脱泥架上的粗矿进行冲洗,冲洗后的粗矿进入落料孔中,在经过第二侧腔时,由破碎气缸推动的破碎板能够对粗矿进行初步的破碎,掉入筛板上,硬度小的被破碎的粗矿穿过筛板从底出料口出料,硬度小的未被破碎的粗矿停留在筛板上,经由推板推出,从侧出料孔出料。解决现有的粗矿脱离后进行筛分后依旧含有杂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粗矿脱泥和筛分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物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粗矿脱泥和筛分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国内处理含泥矿的选矿厂都要在矿石进粗矿仓前设置洗矿工序,如采用板式给矿机或振动格筛加水冲洗,配合螺旋洗矿机使原矿脱泥等工艺,脱泥后的矿石再进入碎矿工序。对于选矿系统规模较小、受场地和资金限制的选矿厂来说,常常会省掉洗矿脱泥工序,但是这样做在处理含泥量较多的矿石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现有的粗矿脱泥和筛分的装置中,脱泥后的粗矿在破碎时由于含有大量的泥浆,导致初步筛选的矿物干燥后依旧含有部分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粗矿脱泥和筛分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粗矿脱离后进行筛分后依旧含有杂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粗矿脱泥和筛分的装置,包括壳体、运料板、脱泥架、喷淋装置、凸轮、电机、风机、破碎气缸以及压缩气缸;所述壳体的顶面右侧设有入料口,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设有储水池;所述壳体内部从右至左设有第一容腔、第二容腔以及落料孔;所述第一容腔以及第二容腔的深度均开至所述壳体中部,所述落料孔贯通至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第一容腔上方正对所述入料口,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粗矿脱泥和筛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运料板(2)、脱泥架(3)、喷淋装置(4)、凸轮(5)、电机(6)、风机(7)、破碎气缸(8)以及压缩气缸(9);所述壳体(1)的顶面右侧设有入料口(11),所述壳体(1)顶部的左侧设有储水池(12);所述壳体(1)内部从右至左设有第一容腔(13)、第二容腔(14)以及落料孔(15);所述第一容腔(13)以及第二容腔(14)的深度均开至所述壳体(1)中部,所述落料孔(15)贯通至所述壳体(1)底部;所述第一容腔(13)上方正对所述入料口(11),所述第一容腔(13)的底部设有安装腔(131);所书第二容腔(14)内设有出泥口(1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粗矿脱泥和筛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运料板(2)、脱泥架(3)、喷淋装置(4)、凸轮(5)、电机(6)、风机(7)、破碎气缸(8)以及压缩气缸(9);所述壳体(1)的顶面右侧设有入料口(11),所述壳体(1)顶部的左侧设有储水池(12);所述壳体(1)内部从右至左设有第一容腔(13)、第二容腔(14)以及落料孔(15);所述第一容腔(13)以及第二容腔(14)的深度均开至所述壳体(1)中部,所述落料孔(15)贯通至所述壳体(1)底部;所述第一容腔(13)上方正对所述入料口(11),所述第一容腔(13)的底部设有安装腔(131);所书第二容腔(14)内设有出泥口(141),所述出泥口(141)联通至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落料孔(15)的右侧从上至下设有第一侧腔(151)、第二侧腔(152)以及第三侧腔(153),所述第一侧腔(151)位于所述第二容腔(14)的下方,所述落料孔(15)的左侧设有贯通至壳体(1)外侧的出风口(154)以及侧出料口(155),所述出风口(154)正对所述第一侧腔(151),所述侧出料口(155)正对所述第三侧腔(153),所述落料孔(15)的底部为底出料口(156),所述底出料口(156)贯通至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运料板(2)销接在所述第一容腔(13)的左侧的顶部,所述凸轮(5)通过安装轴(51)安装在所述第一容腔(13)中,所述凸轮(5)的安装轴(51)上安装有被动带轮(52),所述凸轮(5)的圆弧面与所述运料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况金明范房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宜丰万国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