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按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62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按摩床,包括底部框架、下滑轨、上滑轨、床体框架、床体、第一升降支架、第二升降支架、内对接杆、外对接杆和升降电机,下滑轨设置于底部框架顶面的两侧,床体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支架交错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外对接杆朝向内侧的一端端面伸入装配孔并与内对接杆的端面相接触,升降电机的一端与底部框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升降支架铰接,使得电力线得以放置于底部框架内侧面,避免卷入下滑轨,外对接杆端面与内对接杆相接触,且内对接杆对两侧支架进行支撑,使得铰接结构形成一体的支撑结构,提高升降按摩床的支撑能力和使用寿命。

A Lifting Massage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按摩床
本技术涉及按摩床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升降按摩床。
技术介绍
按摩床又有理疗床、搓背床等别称,广泛应用于足浴店、美容院、理疗医院、浴场等场所,便于操作人员对顾客或患者进行指压按摩、脊椎矫正、温热施炙、按摩推拿等操作。升降按摩床普遍装配于地板预设的凹槽内,在按摩床处于降下的状态时,床板与地面处于同一高度,在按摩床处于升起状态时离开地面,便于操作人员的工作。然而在升降按摩床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升降按摩床及其他电器的电力线普遍布置于地板预设的凹槽内,以保证场所的整洁,而升降床在升降过程中升降支架的移动常常将电力线卷入轨道,损伤电力线。且公共场所的按摩床使用频率及使用强度大,常用的支架铰链结构在支架两侧独立承载重量,除了床体的压力以外还要受到交叉设置的升降支架之间产生的剪力,容易出现支架壳体及铰链撕裂及变形的现象,造成升降按摩床的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增加经营场所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升降按摩床,以解决升降床在升降过程中升降支架的移动常常将电力线卷入轨道,损伤电力线,常用的支架铰链结构容易出现支架壳体及铰链撕裂及变形,造成升降按摩床的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升降按摩床,包括底部框架、下滑轨、上滑轨、床体框架、床体、第一升降支架、第二升降支架、内对接杆、外对接杆和升降电机;所述下滑轨设置于底部框架顶面的两侧,下滑轨的宽度小于底部框架的宽度,位于两侧的下滑轨分别与底部框架外侧面对齐,床体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上滑轨设置于床体框架底面的两侧,床体设置于床体框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支架交错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第一升降支架的交错处设有装配孔,第一升降支架的一端与底部框架铰接,另一端装配于上滑轨上,第二升降支架的一端装配于下滑轨上,另一端铰接于床体框架上;所述内对接杆两端装配于第一升降支架两侧的装配孔内;所述外对接杆连接于第二升降支架两侧的内侧面上,外对接杆朝向内侧的一端端面伸入装配孔并与内对接杆的端面相接触;所述升降电机的一端与底部框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升降支架铰接。进一步地,还包括靠背支架和靠背电机,靠背支架铰接于床体框架上,靠背电机的两端分别与靠背支架和床体支架铰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头部靠垫,所述头部靠垫包括靠垫支架、第一靠板和第二靠板,靠垫支架装配于床体框架的一端,第一靠板为弧形结构,并装配于靠垫支架上,第二靠板为平板结构,通过绳索悬挂于靠垫支架或放置于第一靠板的顶面。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框架两端框架高度低于底部框架两侧框架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内对接杆与外对接杆的直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外对接杆位于装配孔内的长度大于内对接杆位于装配孔内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外对接杆贯穿第二升降支架,并焊接固定于第二升降支架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床架支撑杆,所述床架支撑杆竖直设置于底部框架与床体框架之间,床架支撑杆的一端与底部框架相连接。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下滑轨设置于底部框架顶面,并使底座内侧面与下滑轨不在一个平面上,使得电力线得以放置于底部框架内侧面,避免卷入下滑轨,通过将外对接杆伸入装配孔,端面与内对接杆相接触,且内对接杆对两侧支架进行支撑,使得铰接结构形成一体的支撑结构,避免水平方向产生的外力对连接处的剪力影响,破坏连接处结构,提高升降按摩床的支撑能力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按摩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底部框架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对接杆与外对接杆的细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头部靠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底部框架;102、下滑轨;103、床架支撑杆;201、床体框架;202、上滑轨;203、床体;204、靠背支架;205、靠背电机;301、第一升降支架;302、内对接杆;303、装配孔;401、第二升降支架;402、外对接杆;501、升降电机;601、头部靠垫;602、靠垫支架;603、第一靠板;604、第二靠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升降按摩床,包括底部框架101、床体框架201、第一升降支架301、第二升降支架401和升降电机501,底部框架101的两侧的顶面设有下滑轨102,下滑轨102的宽度小于底部框架101顶面的宽度,且下滑轨102的外侧面与底部框架101的外侧面对其,下滑轨102的内侧面与底部框架101的内侧面不在一个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下滑轨朝端部与底部框架端部的内侧面之间设有间隙,通过设置间隙可避免电力线在第一升降支架移动至底部框架端部时挤压电力线造成损坏),床体框架201设置于底部框架101上方,床体203设置于床体框架201的顶面,上滑轨202设置于床体框架201底面的两侧。第一升降支架301和第二升降支架401设置于底部框架101和床体框架201之间,第一升降支架301与第二升降支架401交叉设置,第一升降支架301的一端铰接于底部框架101上,另一端设置于床体框架201的上滑轨202上,第二升降支架401的一端设置于底部框架101的下滑轨102上,另一端铰接于床体框架201上。在第一升降支架301上,与第二升降支架401的交叉位置设有装配孔303(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孔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装配孔设置于第一升降支架的交叉位置,通过设置筒状结构,便于通过筒状结构在交叉位置进行支撑),内对接杆302的两端分别插接并固定于装配孔303内,外对接杆402连接于第二升降支架401交叉位置的内侧面,并朝向二升降支架401的内侧面凸起,外对接杆402的凸起部分接入第一升降支架301的装配孔303内,且外对接杆402的端部与内对接杆302的端部相接触。升降电机501装配于底部框架201上,升降电机501的活动端与第一升降支架201朝向底部框架201的一端铰接。根据上述结构,在升降按摩床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操作人员将按摩床降下时,驱动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带动第一升降支架,第一升降支架朝向底部框架的一端沿下滑轨向端部移动,使按摩床降下。当操作人员需要将按摩床从地面所处位置升起时,驱动升降电机反转,电机带动第一升降支架沿下滑轨向相反方向移动,使按摩床升起。在升起、降下以及固定的使用过程中,躺在按摩床上的使用者在向床体两侧挪动的过程中,内对接杆和外对接杆的端部相互支撑,将水平方向的力在内对接杆和外对接杆上相互传递,内对接杆在力传递的过程中接收两端的受力,并将框架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升降支架两侧的交叉位置各自独立受力。并且在升降过程中,布设于底部框架内侧的电力线始终位于第一升降支架滑动部分的下方,且即便电力线所处位置高于底部框架的高度,也不会与下滑轨相接触,增加升降按摩床的使用寿命。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还包括靠背支架204和靠背电机205,靠背支架204铰接于床体框架201上,靠背电机205装配于床体框架201上,并与靠背支架205铰接(在本实施例中,床体203为两段结构,两段结构的床体与靠背支架及床体框架的长度相对应),通过设置靠背支架和靠背电机,便于将使用者上半身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下滑轨、上滑轨、床体框架、床体、第一升降支架、第二升降支架、内对接杆、外对接杆和升降电机;所述下滑轨设置于底部框架顶面的两侧,下滑轨的宽度小于底部框架的宽度,位于两侧的下滑轨分别与底部框架外侧面对齐,床体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上滑轨设置于床体框架底面的两侧,床体设置于床体框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支架交错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第一升降支架的交错处设有装配孔,第一升降支架的一端与底部框架铰接,另一端装配于上滑轨上,第二升降支架的一端装配于下滑轨上,另一端铰接于床体框架上;所述内对接杆两端装配于第一升降支架两侧的装配孔内;所述外对接杆连接于第二升降支架两侧的内侧面上,外对接杆朝向内侧的一端端面伸入装配孔并与内对接杆的端面相接触;所述升降电机的一端与底部框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升降支架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下滑轨、上滑轨、床体框架、床体、第一升降支架、第二升降支架、内对接杆、外对接杆和升降电机;所述下滑轨设置于底部框架顶面的两侧,下滑轨的宽度小于底部框架的宽度,位于两侧的下滑轨分别与底部框架外侧面对齐,床体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上滑轨设置于床体框架底面的两侧,床体设置于床体框架上;所述第一升降支架和第二升降支架交错设置于底部框架上方,第一升降支架的交错处设有装配孔,第一升降支架的一端与底部框架铰接,另一端装配于上滑轨上,第二升降支架的一端装配于下滑轨上,另一端铰接于床体框架上;所述内对接杆两端装配于第一升降支架两侧的装配孔内;所述外对接杆连接于第二升降支架两侧的内侧面上,外对接杆朝向内侧的一端端面伸入装配孔并与内对接杆的端面相接触;所述升降电机的一端与底部框架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升降支架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背支架和靠背电机,靠背支架铰接于床体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铭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泰自然健康养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