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富水地层中新旧管道联通井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5566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市政管线迁改施工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富水地层中的新旧管道联通井的施工方法,包括止水帷幕施工、袖阀管注浆施工、护壁施工、底板施工、及新污水管道施工步骤,特点有:1、其止水帷幕为两排扣联的三管高压旋喷桩并通过袖阀管注浆将旧管道包围加固;2、其护壁位于止水帷幕内侧采用逆作法自上而下挖土并一节一节衔接护壁板构成,期间将旧污水管道截断除去;2、然后施工底板,护壁和底板围成的空间为管道联通井;最后使新污水管道与管道联通井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采用三管旋喷桩斜打工艺和袖阀管注浆加固措施,再辅以降水井施工的方法,可以实现在新旧管道联通井的顺利施工,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特点。

A New and Old Pipeline Connecting Well in Water-rich Stratu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富水地层中新旧管道联通井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管线迁改施工
,特别是一种在富水地层中的新旧管道联通井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时常要对大量的市政管道进行迁改接驳施工,尤其当对大型污水管道迁改施工时,通常采用明挖法和顶管法,而顶管法施工是通过顶管设备在接收井和工作井之间顶管作业将新旧管道联通起来的。而旧污水管道往往直径大且埋深深度大,新接收井是在旧污水管道的正上方进行开挖作业,尤其在富水地层中就面临着旧管道与新接收井的交叉部位极容易出现渗漏水的问题,导致新接收井结构难以顺利实施,为此专利技术一种能在富水地层中顺利进行新旧管道联通井施工的方法就十分有意义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富水地层新旧管道联通井的施工方法,其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一种富水地层中的新旧管道联通井,其包括有联通井结构,所述联通井结构的主体为护壁,所述的护壁是由若干个护壁板自上而下一节一节衔接而成,护壁的底部具有底板,护壁和底板围成的空间为管道联通井,联通井结构还包括端部与护壁连接的旧污水管和新污水管,所述的旧污水管和新污水管均横置于底板的上方且处于大致同一标高位置。上述的新旧管道联通井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步骤一、止水帷幕施工在拟建管道联通井的护壁外侧施工止水帷幕,止水帷幕包括两排扣联的直径为800~1000mm,中心间距为600~800mm的三管高压旋喷桩,靠近旧污水管道两侧的三管高压旋喷桩为斜向施工,其余为垂直向施工,使三管高压旋喷桩的浆体将旧污水管道包围,三管高压旋喷桩的最底位置距离旧污水管道底部至少1m。步骤二、袖阀管注浆施工在桩止水帷幕外侧的旧污水管道两侧布置有袖阀管注浆孔,通过袖阀管注浆孔向旧污水管道外侧注浆,进一步将旧污水管道包围。步骤三、护壁施工在止水帷幕的内侧逆作法施工护壁,自上而下挖土并一节一节衔接护壁板,遇到旧污水管道将其截断除去,旧污水管道端与护壁内侧平齐。步骤四、底板施工拟建管道联通井内护壁的下方再挖土并用双液注浆加固,然后施工底板,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护壁和底板围成的空间为管道联通井。步骤五、新污水管道施工在新污水管道的另一端布置操作井,从操作井向管道联通井用盾构法施工新污水管道,使新污水管道与管道联通井连通。在步骤三的护壁施工进行前或期间,如出现漏水漏砂现象,在止水帷幕外侧施工降水井。本专利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在于:在富水地层中采用止水帷幕并结合斜向三管旋喷桩和袖阀管注浆的一个联合止水包管措施,再辅以适当数量的降水井用于降低地下水位及动水压力的方式来实现逆作法井得以顺利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联通井施工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管道联通井结构施工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案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案例的附图做简单介绍。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一种富水地层中的新旧管道联通井,其包括有联通井结构,所述联通井结构的主体为护壁1,所述的护壁1是由若干个护壁板自上而下一节一节衔接而成,护壁1的底部具有底板2,护壁1和底板2围成的空间为管道联通井10,联通井结构还包括端部与护壁1连接的旧污水管3和新污水管4,所述的旧污水管3和新污水管4均横置于底板2的上方且处于大致同一标高位置。上述的新旧管道联通井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步骤一、止水帷幕施工在拟建管道联通井的护壁外侧施工止水帷幕5,本专利技术的止水帷幕5采用两排直径为800mm,桩中心间距为600mm的三管高压旋喷桩51,桩长12m,水泥标号为不低于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采用1:1的水泥浆液,水泥掺量约为30%,要求28天强度不小于1.8MPa。斜向旋喷桩:靠近旧污水管道3两侧的三管高压旋喷桩51为斜向施工,其余为垂直向施工,斜向旋喷桩中心线与水平线交角以72°向下斜向打入,使三管高压旋喷桩51的浆体全方位覆盖住旧污水管道3。步骤二、袖阀管注浆施工在桩止水帷幕5外侧的旧污水管道3两侧再分别布置两个袖阀管注浆孔6,是作为斜向三管高压旋喷桩51的一个联合止水措施。详细工艺参数详见下表:。步骤三、护壁施工在止水帷幕5的内侧逆作法施工护壁1,施工工序:工作井放样→测量放线→检验中心点及开挖范围→开挖至第一层深度→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开挖至第二层并循环上述工作到基底,施工过程中遇到旧污水管道3将其截断除去,使旧污水管道3端与护壁1内侧平齐。步骤四、底板施工拟建管道联通井内的护壁1下方再挖土并用双液注浆加固,然后施工底板2,底板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护壁1和底板2围成的空间为管道联通井10。底板2由500mmm厚的C30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底板2的下方由2500mm厚的双液注浆层21加固和100mm厚的C15素混凝土垫层22。步骤五、新污水管道施工在新污水管道4的另一端布置操作井,从操作井向管道联通井10用盾构法施工新污水管道4,使新污水管道4与管道联通井10连通。本实施例还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降水井施工:降水井可视现场逆作法井体结构大小和位置而布置,可在逆作法井体结构施工之前先行施工,也可在逆作法井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水漏砂现象时根据漏点位置再同步施工,以做到更有针对性的降水效用。本实施例的降水井7布置于止水帷幕5外侧,降水井7的井深为15m、孔径550mm,采用直径300mm,壁厚3mm的钢管,外包2层30目尼龙布滤网,外填M5-M20级配碎石滤水层,下设1m沉淀管,设置12m滤管,滤管为同规格的桥式滤水管,滤料回填至地面下约2m,其上采用原地层土回填固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水地层中的新旧管道联通井,其包括有联通井结构,所述联通井结构的主体为护壁(1),所述的护壁(1)是由若干个护壁板自上而下一节一节衔接而成,护壁(1)的底部具有底板(2),护壁(1)和底板(2)围成的空间为管道联通井(10),联通井结构还包括端部与护壁(1)连接的旧污水管(3)和新污水管(4),所述的旧污水管(3)和新污水管(4)均横置于底板(2)的上方且处于大致同一标高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1)外侧有具有止水帷幕(5),止水帷幕(5)由两排直径为800~1000mm、桩中心间距为600~8000mm的三管高压旋喷桩(51)构成,三管高压旋喷桩(51)的浆体将旧污水管道(3)全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地层中的新旧管道联通井,其包括有联通井结构,所述联通井结构的主体为护壁(1),所述的护壁(1)是由若干个护壁板自上而下一节一节衔接而成,护壁(1)的底部具有底板(2),护壁(1)和底板(2)围成的空间为管道联通井(10),联通井结构还包括端部与护壁(1)连接的旧污水管(3)和新污水管(4),所述的旧污水管(3)和新污水管(4)均横置于底板(2)的上方且处于大致同一标高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1)外侧有具有止水帷幕(5),止水帷幕(5)由两排直径为800~1000mm、桩中心间距为600~8000mm的三管高压旋喷桩(51)构成,三管高压旋喷桩(51)的浆体将旧污水管道(3)全包围。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管道联通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步骤一、止水帷幕施工在管道联通井拟建护壁的外侧施工止水帷幕(5),止水帷幕(5)包括两排扣联的直径为800~1000mm,中心间距为600~8000mm的三管高压旋喷桩(51),靠近旧污水管道(3)两侧的三管高压旋喷桩(51)为斜向施工,其余高压旋喷桩(51)为垂直向施工,使三管高压旋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武兴刘则邹唐文杨飞虎陆金伦许燮枢黎柳坤梁志坚冯颖娇翁文明叶恩云昌倬罗辉刘磊李馀马南贵蔡富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