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801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中的应用,通过晶种生长法,通过调节前驱体浓度的用量,获得不同的钯纳米颗粒,再与活性炭进行材料复合,最后作为电极材料,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材料具有二氧化碳催化还原性能优越,具有一定工业价值,有效缓解当今化石燃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问题。

Pd nanoparticles-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arbon dioxid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碳电催化阴极产一氧化碳电极领域,更加具体地说,具体为一种高指数晶面钯金属在二氧化碳电催化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从工业革命到现代社会,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对于煤、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不但造成了能源危机,同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已经从19世纪的280ppm提高到了目前的385ppm,专家预计到210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将达到600ppm,二氧化碳的迅速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和土地荒漠化1,2。那么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来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价值的能源,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3-5。但是由于二氧化碳本身的化学稳定性,很难被活化,导致所用的Au6,7,Ag8,Cu9,目前的转化效率不是很高。因此,寻找价格相对较低,同时活性高的金属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金属Pd具有一定的二氧化碳电催化活性,收到广泛关注,比如Bao课题组通过制备Pd的金属颗粒10,发现当粒径在3nm左右时,催化活性很高,但是受到粒径影响很大,当粒径大时,活性急剧下降,而小粒径的钯颗粒,在反应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团聚现象,稳定性差,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使用。对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电催化的影响,还是简单停留在粒径和形貌上,没有从更深入的方面进入研究。通过合理设计催化剂,对于钯金属表面的有效调控,将大大提升催化剂CO2电催化活性,参考文献如下:1.Zhang,L.,Zhao,Z.J.,Gong,J.,NanostructuredMaterialsforHeterogeneousElectrocatalyticCO2ReductionandtheirRelatedReactionMechanisms.Angew.Chem.Int.Ed.2017,56,11326-113532.Lu,Q.,Jiao,F.,ElectrochemicalCO2reduction:Electrocatalyst,reactionmechanism,andprocessengineering.NanoEnergy2016,29,439-456.3.Chen,Y.,Li,C.W.,Kanan,M.W.,AqueousCO2reductionatverylowoverpotentialonoxide-derivedAunanoparticles.J.Am.Chem.Soc.2012,134,19969-19972.4.Huang,H.,Jia,H.,Liu,Z.,Gao,P.,Zhao,J.,Luo,Z.,Yang,J.,Zeng,J.,UnderstandingofStrainEffectsintheElectrochemicalReductionofCO2:UsingPdNanostructuresasanIdealPlatform.Angew.Chem.Int.Ed.2017,56,3594-3598.5.Luc,W.,Collins,C.,Wang,S.,Xin,H.,He,K.,Kang,Y.,Jiao,F.,Ag-SnBimetallicCatalystwithaCore-ShellStructureforCO2Reduction.J.Am.Chem.Soc.2017,139,1885-1893.6.Mistry,H.,Reske,R.,Zeng,Z.,Zhao,Z.J.,Greeley,J.,Strasser,P.,Cuenya,B.R.,Exceptionalsize-dependentactivityenhancementintheelectroreductionofCO2overAunanoparticles.J.Am.Chem.Soc.2014,136,16473-16476.7.Zhu,W.,Zhang,Y.J.,Zhang,H.,Lv,H.,Li,Q.,Michalsky,R.,Peterson,A.A.,Sun,S.,ActiveandselectiveconversionofCO2toCOonultrathinAunanowires.J.Am.Chem.Soc.2014,136,16132-16135.8.Kim,C.,Jeon,H.S.,Eom,T.,Jee,M.S.,Kim,H.,Friend,C.M.,Min,B.K.,Hwang,Y.J.,AchievingSelectiveandEfficientElectrocatalyticActivityforCO2ReductionUsingImmobilizedSilverNanoparticles.J.Am.Chem.Soc.2015,137,13844-13850.9.Reske,R.,Mistry,H.,Behafarid,F.,RoldanCuenya,B.,Strasser,P.,ParticlesizeeffectsinthecatalyticelectroreductionofCO2onCunanoparticles.J.Am.Chem.Soc.2014,136,6978-6986.10.Gao,D.,Zhou,H.,Wang,J.,Miao,S.,Yang,F.,Wang,G.,Wang,J.,Bao,X.,Size-dependentelectrocatalyticreductionofCO2overPdnanoparticles.J.Am.Chem.Soc.2015,137,4288-429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由钯纳米颗粒和活性炭组成,采用活性炭加入到分散有钯纳米颗粒的体系中并超声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钯纳米颗粒和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1—10),优选1:(4—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钯纳米颗粒为钯立方体纳米晶、内凹钯纳米晶或者八面体钯纳米晶,其中钯立方体纳米晶的边长为20nm—25nm;八面体钯纳米晶的边长为21nm—24nm;内凹钯纳米晶的立方体边长为22nm—26nm,Pd纳米晶在每个面上呈现一个平滑的平面凹陷结构,内凹表面与平面之间的角度为18°,对应的表面是(310)晶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活性炭比表面积220—260m2/g,粒径10—30nm。本专利技术的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以及钯纳米颗粒(钯立方体纳米晶、内凹钯纳米晶或者八面体钯纳米晶)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应用,对于内凹钯纳米晶在-0.9V可以达到88-92%,对于钯立方体纳米晶可以达到80.5%-81.5%,对于八面体钯纳米晶可以达到67%-73%。本专利技术通过晶种生长法,通过调节前驱体浓度的用量,获得不同配位数表面的催化剂,合成的催化剂颗粒表现出优秀的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内凹钯纳米晶的{310}表面具有不饱和配位原子,对于反应过程中的中间步骤有促进作用,促进了吸附态羧基的产生,以及吸附态CO的解析,从而实现了在-0.9V的一氧化碳的法拉第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钯纳米颗粒和活性炭组成,采用活性炭加入到分散有钯纳米颗粒的体系中并超声复合,钯纳米颗粒和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1—10)。

【技术特征摘要】
1.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钯纳米颗粒和活性炭组成,采用活性炭加入到分散有钯纳米颗粒的体系中并超声复合,钯纳米颗粒和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1—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钯纳米颗粒和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4—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活性炭比表面积220—260m2/g,粒径10—3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钯纳米颗粒为钯立方体纳米晶、内凹钯纳米晶或者八面体钯纳米晶,其中钯立方体纳米晶的边长为20nm—25nm;八面体钯纳米晶的边长为21nm—24nm;内凹钯纳米晶的立方体边长为22nm—26nm,Pd纳米晶在每个面上呈现一个平滑的平面凹陷结构,内凹表面与平面之间的角度为18°,对应的表面是(310)晶面。5.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钯纳米颗粒—活性炭复合材料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对于内凹钯纳米晶在-0.9V达到88-92%,对于钯立方体纳米晶达到80.5%-81.5%,对于八面体钯纳米晶达到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金龙董浩张雷赵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