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表及控制表带的长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459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带、表及控制表带的长度的方法,所述表带包括沿表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连接组件和传感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表带与用户肢体发生接触的一侧,所述传感器用于用户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是否匹配;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中设置有磁极。由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的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极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中设置的磁极相互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相匹配。

Watchband, watchband and th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length of watch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带、表及控制表带的长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带、表及控制表带的长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穿戴方便,并保证表带的长度与手腕的粗细相匹配,表带常被设计成按一定的扣合方式扣合的两部分(这两部分可被称为A带和B带),例如,设计成按图1所示的蝴蝶扣扣合的两部分,或设计成按图2所示的插孔扣合的两部分。但是,目前的表带,不论设计成何种扣合方式,都很难保证A带和B带扣合以后的长度与手腕的粗细完全匹配,不是有点松,就是有点紧。如果有点松的话,会出现表在手腕上移动的现象,对佩戴者的生活或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如果有点紧的话,又会让佩戴者产生不适感。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表和控制表带的长度的方法,以使表带的长度能够智能伸缩,从而与用户肢体(手腕)完美贴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表带,所述表带包括所述表带包括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连接组件和传感器,其中,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表带与用户肢体发生接触的一侧,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是否匹配;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设置有线圈,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中设置有磁极。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表,包括:显示屏和连接所述显示屏的表带,所述表带是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表带。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表带的长度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是否匹配;在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不匹配时,根据所述特征参数向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的线圈输出电流,使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产生磁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中产生的磁极,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中设置的磁极相互作用,改变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相匹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带、表及控制表带的长度的方法,由于在第一连接单元中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极与第二连接单元中设置的磁极相互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使得所述表带的长度也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且可以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特征参数控制所述线圈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使所述表带的长度与用户的肢体尺寸相匹配。因此,可以实现表带长度的智能伸缩,使表带长度与用户肢体(手腕)完美贴合,有效提高用户佩戴所述表带时的舒适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表带的图像。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表带的图像。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中的连接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中的连接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中的连接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中的连接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10为图8中的C-C向局部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中的连接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表带的长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表带的长度不能与用户的手腕很好地贴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表带、表和一种控制表带的长度的方法,所述表不限于普通手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需要通过表带佩戴在用户肢体上的各种设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组件和传感器,所述连接组件既可以包含在A带中,也可以包含在B带中。其中,传感器设置在表带与用户肢体发生接触的一侧,该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是否匹配。作为一个例子,在所述表带包含连接A带和B带的连接扣的情况下,传感器具体可以设置在连接扣上,且该传感器具体是在所述连接扣扣合之后采集所述特征参数。作为另一个例子,传感器也可以设置在A带和/或B带上。无论设置在什么位置,传感器都是用于采集用户的特征参数,并且,可选地,传感器是在表带的连接扣扣合之后采集用户的特征参数,避免传感器在用户未佩戴表带时仍在采集用户的特征参数,造成电能、计算资源的浪费。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单元,其中,第一连接单元中设置有线圈,第二连接单元中设置有磁极。在第一连接单元中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极与第二连接单元具有的磁极相互作用,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从而使表带的长度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并与佩戴所述表带的用户的肢体尺寸相匹配。例如,与用户的手腕的粗细相匹配。为了使表带的尺寸与用户的肢体尺寸相匹配,第一连接单元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特征参数确定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表带,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组件和传感器,其中,传感器能够采集用户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表带长度与用户的肢体尺寸是否匹配,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中设置有线圈,第二连接单元具有磁极。由于在第一连接单元中的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极与第二连接单元中设置的磁极相互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使得所述表带的长度也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且可以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特征参数控制所述线圈中的通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使所述表带的长度与用户的肢体尺寸相匹配。因此,可以实现表带长度的智能伸缩,使表带长度与用户肢体(手腕)完美贴合,有效提高用户佩戴所述表带时的舒适性。下面先结合附图3-附图11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进行详细说明。首先请参考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组件2和传感器3。然后参考图4可知,连接组件2既可以设置在A带中,也可以设置在B带中,且表带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A带和所述B带的连接扣1,其中,连接扣1可以是蝴蝶扣。传感器3,可以设置在表带与用户肢体发生接触的一侧(或者说表带的内侧),该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是否匹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传感器3可设置在连接扣1上。具体的,传感器3可包括两部分,且这两部分分别对应设置在连接扣(一般也包括可扣合的两部分)1的相应部分上,当连接扣1扣合时,该传感器3开始工作,当连接扣1打开时,该传感器3结束工作。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传感器3还可设置在A带和/或B带上。作为一个更为详细的实施方式,传感器3可包括两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包括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连接组件(2)和传感器(3),其中,所述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表带与用户肢体发生接触的一侧,所述传感器(3)用于采集用户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是否匹配;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单元(2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单元(22),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1)中设置有线圈(215),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中设置有磁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包括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连接组件(2)和传感器(3),其中,所述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表带与用户肢体发生接触的一侧,所述传感器(3)用于采集用户的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用于表征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肢体尺寸是否匹配;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一连接单元(2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单元(22),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1)中设置有线圈(215),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中设置有磁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还包括连接扣(1),所述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连接扣(1)上;所述传感器(3)在所述连接扣(1)扣合之后采集所述特征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包括多个所述连接组件(2);其中,所述多个所述连接组件(2)沿所述表带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组件(2)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单元(5),所述第三连接单元(5)与两侧的所述连接组件(2)均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单元(5)由非铁磁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1)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位于所述第一链接单元(21)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1)均弹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1)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的第四连接单元(6);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1)内设置有第一卡槽(213),所述第一卡槽(213)内设置有第一弹性部件(214);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内设置有第二卡槽(223),所述第二卡槽(223)内设置有第二弹性部件(224);所述第四连接单元(6)通过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14)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224)分别接触,实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1)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22)的弹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214)为气囊、弹簧、橡胶垫和硅胶垫中的任一种,和/或,所述第二弹性部件(224)为气囊、弹簧、橡胶垫和硅胶垫中的任一种。7.一种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和连接所述显示屏的表带,所述表带是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表带。8.一种控制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表带的长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传感器采集到的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表带的长度与所述用户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祥群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