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节组件和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599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链节组件和可穿戴设备,该链节组件包括钢片、通过钢片连接的至少两个链节;链节包括上端部,沿上端部向上端部高度方向延伸的下端部,上端部的宽度大于下端部的宽度;钢片连接至少两个链节的上端部,至少两个链节的上端部间无缝相邻;解决了现有终端的佩戴连接的表带各节之间通过销轴和圆孔相连,销轴轴心在屏体上,导致屏体拉伤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通过链节间距离的变化,避免钢片上的屏体被拉伤,实现了可穿戴设备的限位佩戴,提升了用户体验。

A Chain Component and Wearabl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链节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终端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链节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尤其是在柔性屏技术不断发展突破的趋势下,人们也在不断地追求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佩戴连接;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大部分智能穿戴设备的表带制作大部分都是采用通常采用粉末冶金或者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精密机械加工CNC加工而成,其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也较高,并且表带各节之间通过销轴和圆孔相连。这要求销轴轴心在屏体上,否则有拉伤屏体的风险,使得用户体验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终端的佩戴连接的表带各节之间通过销轴和圆孔相连,销轴轴心在屏体上,导致屏体拉伤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链节组件,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连接;所述链节组件包括:钢片、通过所述钢片连接的至少两个链节;所述链节包括上端部,沿所述上端部向所述上端部高度方向延伸的下端部,所述上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端部的宽度;所述钢片连接所述至少两个链节的上端部,所述至少两个链节的所述上端部间无缝相邻。可选的,所述上端部的长度大于所述下端部,所述链节通过所述上端部与所述下端部形成空心环形立体。可选的,所述上端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点;所述钢片包括与所述连接点对应的焊接点,通过所述焊接点与所述连接点连接所述钢片与所述链节。可选的,所述链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链节,第二链节;所述第二链节位于所述链节组件的中部,所述第二链节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链节相邻。可选的,所述第二链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链节的宽度,所述第二链节与所述第一链节的高度相同。可选的,所述第一链节的上端部包括位于两端的平面件,沿所述平面件向下端部方向弯曲的弧形件,通过所述弧形件连接所述两端的平面件,所述平面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点。可选的,所述第二链节的上端部包括向下内凹的凹面件、位于所述上端部边角的凸面件,所述凸面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点。可选的,所述凹面件为“十”字型,且纵轴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横轴方向的宽度。可选的,所述凹面件的内凹高度等于所述第一链节弧形件距离所述平面件的最低高度。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屏,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屏下如上所述的链节组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链节组件和可穿戴设备,针对现有终端的佩戴连接的表带各节之间通过销轴和圆孔相连,销轴轴心在屏体上,导致屏体拉伤的问题,通过链节组件构成的表带应用在可穿戴设备中,钢片、通过所述钢片连接的至少两个链节;所述链节包括上端部,沿所述上端部向所述上端部高度方向延伸的下端部,所述上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端部的宽度;所述钢片连接所述至少两个链节的上端部,所述至少两个链节的所述上端部间无缝相邻;进而当钢片弯折时,带动各链节在下端部间空隙范围内移动,使得链节之间相对靠近,当钢片展开时,链节相互远离;该链节组件通过链节间距离的变化,避免钢片上的屏体被拉伤。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的硬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链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链节组件无钢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链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链节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链节组件的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可穿戴设备正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背面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随着屏幕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屏、折叠屏等屏幕形态的出现,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也可以作为可穿戴设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RF(RadioFrequency,射频)单元、WiFi模块、音频输出单元、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传感器、显示单元、用户输入单元、接口单元、存储器、处理器、以及电源等部件。后续描述中将以可穿戴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其为实现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可穿戴设备100可以包括:RF(RadioFrequency,射频)单元101、WiFi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可穿戴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可穿戴设备的限定,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下面结合图1对可穿戴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射频单元101可以将上行信息发送给基站,另外也可以将基站发送的下行信息接收后,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110处理,基站向射频单元101发送的下行信息可以是根据射频单元101发送的上行信息生成的,也可以是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的信息更新后主动向射频单元101推送的,例如,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后,基站可以向可穿戴设备的射频单元101发送地理位置变化的消息通知,射频单元101在接收到该消息通知后,可以将该消息通知发送给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110处理,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110可以控制该消息通知显示在可穿戴设备的显示面板1061上;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具体的可以包括: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系统中的服务器通信,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从服务器中下载文件资源,比如可以从服务器中下载应用程序,在可穿戴设备将某一应用程序下载完成之后,若服务器中该应用程序对应的文件资源更新,则该服务器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向可穿戴设备推送资源更新的消息通知,以提醒用户对该应用程序进行更新。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2000(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2000,码分多址2000)、WCDMA(Wideb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链节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连接,所述链节组件包括:钢片、通过所述钢片连接的至少两个链节;所述链节包括上端部,沿所述上端部向所述上端部高度方向延伸的下端部,所述上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端部的宽度;所述钢片连接所述至少两个链节的上端部,所述至少两个链节的所述上端部间无缝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节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连接,所述链节组件包括:钢片、通过所述钢片连接的至少两个链节;所述链节包括上端部,沿所述上端部向所述上端部高度方向延伸的下端部,所述上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端部的宽度;所述钢片连接所述至少两个链节的上端部,所述至少两个链节的所述上端部间无缝相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部的长度大于所述下端部,所述链节通过所述上端部与所述下端部形成空心环形立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点;所述钢片包括与所述连接点对应的焊接点,通过所述焊接点与所述连接点连接所述钢片与所述链节。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链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链节,第二链节;所述第二链节位于所述链节组件的中部,所述第二链节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链节相邻。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里强王德全
申请(专利权)人: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