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19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包括水封本体、清污底座、四通管、主槽L形短管、Z形旋转长管、L形长管以及副槽L形短管,所述清污底座安装在水封本体上,所述水封本体与四通管连接,所述主槽L形短管可相对四通管伸缩的安装在四通管上,所述Z形旋转长管可相对四通管旋转的安装在四通管上,所述L形长管可相对Z形旋转长管旋转和伸缩的安装在Z形旋转长管,所述副槽L形短管可相对L形长管伸缩的安装在L形长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装方便,整体适配性好,Z形旋转长管可360°旋转,以调整主水槽与主槽L形短管之间、副水槽与副槽L形短管之间的连接高度,以适应具有安装高度差的主水槽和副水槽。

A New Type of Double Postpositioned Lifting and Drainag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
本技术涉及下水管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面单、双槽洗涤槽的下水管连接结构都存在占用及浪费空间等问题,并且,这些下水管结构通常都是固定设置,无调节功能,无法适应不同高度洗涤槽的安装连接。除此之外,下水管中的防脏污反窜结构通常都是安装在下水管内,不易拆卸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拆装方便、适配性好的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包括水封本体、清污底座、四通管、主槽L形短管、Z形旋转长管、L形长管以及副槽L形短管,所述清污底座安装在水封本体上,所述水封本体与四通管连接,所述主槽L形短管可相对四通管伸缩的安装在四通管上,所述Z形旋转长管可相对四通管旋转的安装在四通管上,所述L形长管可相对Z形旋转长管旋转和伸缩的安装在Z形旋转长管,所述副槽L形短管可相对L形长管伸缩的安装在L形长管上。需要调节主、副槽之间的高度时,相对四通管旋转Z形旋转长管,调整主、副槽之间的高度,高度调整完后,相对Z形旋转长管旋转L形长管,将副槽L形短管调正,方便安装下水器。进一步地,为了将主槽L形短管、副槽L形短管以及溢流管与排水管连接起来;所述四通管具有上接口、下接口、第一侧接口和第二侧接口四个接口,所述水封本体安装在四通管的下接口上,所述主槽L形短管安装在第一侧接口上,所述Z形旋转长管安装在第二侧接口上,所述上接口上安装有溢流管。进一步地,为了将Z形旋转长管与两端的连接件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侧接口上螺接有第一旋转圈,所述第一旋转圈与Z形旋转长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Z形旋转长管的另一端螺接有第二旋转圈,所述L形长管与第二旋转圈转动连接。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主槽L形短管和副槽L形短管内的水反窜回水槽;所述主槽L形短管的顶部和副槽L形短管的顶部均可拆卸安装有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头内设有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隔水套和隔水板,所述隔水套设于螺纹接头内,所述隔水板可向下转动的安装在隔水套内。进一步地,为了将主水槽或副水槽内的水排出;所述水封本体还连接有排水管。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拆装方便,整体适配性好,Z形旋转长管可360°旋转,以调整主水槽与主槽L形短管之间、副水槽与副槽L形短管之间的连接高度,以适应具有安装高度差的主水槽和副水槽,并且主槽L形短管、L形长管以及副槽L形短管可伸缩的安装结构,可适配于各种尺寸规格下水器的安装,适应性更好;除此之外,主水槽和副水槽之间的连接管整体后置,防止占用和浪费空间,隔板组件的设置,有效防止污水反窜回水槽,同时,本技术整体高度小于260mm,能有效防止脏污反窜,结构简单,拆卸清洗方便。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中:1-主槽L形短管;2-水封本体;3-清污底座;4-排水管;5-副槽L形短管;6-L形长管;7-Z形旋转长管;8-四通管;801-第一侧接口;802-上接口;803-下接口;804-第二侧接口;9-溢流管;10-第一旋转圈;11-第二旋转圈;12-隔水套;13-隔水板;14-螺纹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包括水封本体2、清污底座3、四通管8、主槽L形短管1、Z形旋转长管7、L形长管6以及副槽L形短管5,所述清污底座3安装在水封本体2上,所述水封本体2与四通管8连接,所述主槽L形短管1可相对四通管8伸缩的安装在四通管8上,所述Z形旋转长管7可相对四通管8旋转的安装在四通管8上,所述L形长管6可相对Z形旋转长管7旋转和伸缩的安装在Z形旋转长管7,所述副槽L形短管5可相对L形长管6伸缩的安装在L形长管6上。需要调节主、副槽之间的高度时,相对四通管8旋转Z形旋转长管7,调整主、副槽之间的高度,高度调整完后,相对Z形旋转长管7旋转L形长管6,将副槽L形短管5调正,方便安装下水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主槽L形短管1、副槽L形短管5以及溢流管9与排水管4连接起来;所述四通管8具有上接口802、下接口803、第一侧接口801和第二侧接口804四个接口,第一侧接口801和第二侧接口804呈90°分布,从而将Z形旋转长管7和L形长管6后置,以避免占用空间,所述水封本体2安装在四通管8的下接口803上,所述主槽L形短管1安装在第一侧接口801上,所述Z形旋转长管7安装在第二侧接口804上,所述上接口802上安装有溢流管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Z形旋转长管7与两端的连接件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侧接口804上螺接有第一旋转圈10,所述第一旋转圈10与Z形旋转长管7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Z形旋转长管7的另一端螺接有第二旋转圈11,所述L形长管6与第二旋转圈11转动连接,伸缩结构可采用两节管来实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主槽L形短管1和副槽L形短管5内的水反窜回水槽;所述主槽L形短管1的顶部和副槽L形短管5的顶部均可拆卸安装有螺纹接头14,所述螺纹接头14内设有隔板组件,这里螺纹接头可拆装的结构方便拆装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包括隔水套12和隔水板13,所述隔水套12设于螺纹接头14内,所述隔水板13可向下转动的安装在隔水套12内,这里隔水板13具体可以通过扭力弹簧安装在隔水套12内以实现水流向下运动时顶开隔水板13,没有水流动时隔水板13在扭力弹簧作用下复位到水平位置,当污水反窜时隔水板13则保持对水的阻挡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主水槽或副水槽内的水排出;所述水封本体2还连接有排水管4。本技术拆装方便,整体适配性好,Z形旋转长管7可360°旋转,以调整主水槽与主槽L形短管1之间、副水槽与副槽L形短管5之间的连接高度,以适应具有安装高度差的主水槽和副水槽,并且主槽L形短管1、L形长管6以及副槽L形短管5可伸缩的安装结构,可适配于各种尺寸规格下水器的安装,适应性更好;除此之外,主水槽和副水槽之间的连接管整体后置,防止占用和浪费空间,隔板组件的设置,有效防止污水反窜回水槽,同时,本技术整体高度小于260mm,能有效防止脏污反窜,结构简单,拆卸清洗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封本体、清污底座、四通管、主槽L形短管、Z形旋转长管、L形长管以及副槽L形短管,所述清污底座安装在水封本体上,所述水封本体与四通管连接,所述主槽L形短管可相对四通管伸缩的安装在四通管上,所述Z形旋转长管可相对四通管旋转的安装在四通管上,所述L形长管可相对Z形旋转长管旋转和伸缩的安装在Z形旋转长管,所述副槽L形短管可相对L形长管伸缩的安装在L形长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封本体、清污底座、四通管、主槽L形短管、Z形旋转长管、L形长管以及副槽L形短管,所述清污底座安装在水封本体上,所述水封本体与四通管连接,所述主槽L形短管可相对四通管伸缩的安装在四通管上,所述Z形旋转长管可相对四通管旋转的安装在四通管上,所述L形长管可相对Z形旋转长管旋转和伸缩的安装在Z形旋转长管,所述副槽L形短管可相对L形长管伸缩的安装在L形长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后置升降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管具有上接口、下接口、第一侧接口和第二侧接口四个接口,所述水封本体安装在四通管的下接口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麟汪文波陈良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科发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