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为建于城市地下的用于布置多种市政管线的构筑物。综合管廊通常单独设置于道路下方,其断面小,长度大,综合造价高。由于设备、管线等安装及运营维护的需要,综合管廊通常设置吊装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等通往地面的建筑物,上述建筑物通常设置在地面的绿化带内,众多的出地面建筑物给城市地面景观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且不利于管理。综合考虑上述不利因素,有必要提出一种隧道与管廊共建的方法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综合管廊单独设置,综合造价高以及其出地面建筑物给城市地面景观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包括明挖的车行隧道以及管廊,所述管廊与车行隧道的暗埋段合建,所述管廊位于所述车行隧道一侧,所述管廊包括管线舱、管廊综合通道以及管廊新风道,所述管廊综合通道以及管廊新风道布置在所述管线舱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挖的车行隧道以及管廊,所述管廊与车行隧道的暗埋段合建,所述管廊位于所述车行隧道一侧,所述管廊包括管线舱、管廊综合通道以及管廊新风道,所述管廊综合通道以及管廊新风道布置在所述管线舱上方;所述管廊综合通道为所述综合管廊的吊装通道、人员检修通道及人员逃生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挖的车行隧道以及管廊,所述管廊与车行隧道的暗埋段合建,所述管廊位于所述车行隧道一侧,所述管廊包括管线舱、管廊综合通道以及管廊新风道,所述管廊综合通道以及管廊新风道布置在所述管线舱上方;所述管廊综合通道为所述综合管廊的吊装通道、人员检修通道及人员逃生的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综合通道的净高不小于2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管廊与车行隧道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隔开,所述钢筋混凝土墙体的厚度不小于200mm;所述管线舱各舱室间的分隔墙体厚度不小于200mm;所述地下结构与地下水直接接触的构件厚度不小于250mm。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舱及其上方的管廊综合通道按规范要求设置防火分区,所述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墙以及防火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新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车行隧道的入口处,所述管廊新风道的进风口面向所述车行隧道,并与所述车行隧道采用金属网格分隔,网孔净尺寸不大于10mm×10mm;管线舱每个防火分区在顶板处设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管廊新风道之间通过风管连接,形成进风通道。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明挖隧道与管廊合建的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采用机械排风,每个管线舱防火分区在其顶板处设管线舱排风口,在与车行隧道相对位置的中墙处设中墙排风口,管线舱排风口与中墙排风口通过风管连接,形成排风通道;中墙排风口采用金属网格与车行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勇利,曹诗定,王伟,韦彬,周倩茹,胡昌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