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300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0:37
公开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能够显著改善空气流路上的空气流动的阻力而提高效率性。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壳体,其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及空气排出口,并在内部形成有空气通道;鼓风机单元,其向上述空气流入口送入空气;冷却部件及加热部件,它们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而依次设置在上述壳体的空气通道上,上述壳体的空气排出口具备底部排出口及第1通风排出口,上述底部排出口及第1通风排出口在高度方向上配置在上述加热部件(103)的下部,上述加热部件的宽度范围内配置有上述底部排出口。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更具体地,涉及设置于车辆的后座侧而与车辆的前方的空调装置独立地执行车辆的后座的空调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用空调装置是在将车辆外部的空气导入到车辆室内或使车辆室内的空气循环的过程中进行加热或冷却而对车辆室内实现制冷或供暖的装置。在空调壳体的内部具备用于进行冷却作用的蒸发器和用于执行加热作用的加热器芯。车辆用空调装置使用送风模式转换用门而将通过蒸发器或加热器芯来冷却或加热空气选择性地送到车辆室内的各个部分。车辆用空调装置构成为使制冷或供暖用空气从设于车辆室内的前方的仪表板的通风管道排出,因此在室内空间大的车辆,例如高级轿车或统称为货车或RV的四轮驱动车辆等大型车辆的情况下,制冷或供暖效果不能充分地达到后排座为止。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室内空间大的车辆的情况下,为了辅助对后排座的制冷及供暖性能,在侧面板(SideOutPNL)与后备箱之间另设后排(Rear)空调装置。图1是表示以往的车辆用后排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以往的车辆用后排空调装置在一侧具备送风机8。在制冷模式时,将供经过了加热器芯1的空气流动的空气排出流路2关闭。在供暖模式时,将供通过了蒸发器3的空气流动的蒸发器侧空气排出流路4关闭。混合模式时,将加热器芯侧空气排出流路2打开一部分的同时将蒸发器侧空气排出流路4打开一部分而使它们彼此连通,由此通过了蒸发器3的空气和通过了加热器芯1的空气彼此被混合。在空气流路5具备可转动地设于壳体6的临时门7。在以往的车辆用后排空调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向混合性良好的方向调节温度,但具备温度调节功能的临时门7的位置位于空气流路5的通道中间,因此由空气的阻力产生临时门7的颤动、噪音,另外临时门7位于空气流路5上而阻挡空气的流动,因此还会减少风量。图2是表示以往的另一个车辆用后排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以往的车辆用后排空调装置具备壳体10。壳体10具备:送风通道11,其在内部的一端具备内气流入口11a、外气流入口11b;通风出口12,其与用于从送风通道11向车辆的车顶侧送出空气的通风管道连通;及底部出口13,其与用于向车辆的底部侧送出空气的底部管道连通。壳体10形成从送风通道11连接至通风出口12和底部出口13的一个空气流路14。在送风通道11内设置有通过内气流入口11a及外气流入口11b而强制地流入内气及外气的鼓风机单元20,在最靠近鼓风机单元20的空气流路14a内垂直地设置有蒸发器30。在蒸发器30的下游侧隔开规定间隔而大致垂直地设置有加热器芯40,在加热器芯40的后方部形成有热风流路14b,该热风流路14b与壳体10保持一定间隔而形成。在蒸发器30与加热器芯40之间以轴部51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有温控门50,该温控门50在制冷模式时阻挡空气流入加热器芯40,并在供暖模式时阻挡空气流路,以使空气流入加热器芯40。根据温控门50的位置而决定制冷模式和供暖模式、混合模式。即,在温控门50向图示为虚线状态的位置转动而关闭冷风流路14c的情况下为供暖模式,在温控门50向图示为实线状态的位置转动而阻挡向加热器芯40侧流动的空气流动的情况下为制冷模式,在门50向图示为双点划线状态的位置转动的情况下为混合模式。在混合模式下,通过蒸发器30而实现换热的冷气中的一部分冷气通过加热器芯40,并且剩余冷气不通过加热器芯40而通过冷风流路14c,通过加热器芯40而实现换热的热气和未通过加热器芯40的冷气在形成于蒸发器30和加热器芯40的上部的混合区(MixingZone:MZ)中混合而排出到室内。在该情况下,符号60作为以轴部61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通风出口12与底部出口13之间的送风模式转换门,起到关闭通风出口12或关闭底部出口13或向通风出口12和底部出口13均流动空气的作用。在这样的以往的车辆用后排空调装置中,因热风流路14b与冷风流路14c之间的截面积的差异及通道阻力差异等,存在温度的混合性不好的问题。同时,因设于车辆的后座侧的空间上的限制,壳体内的混合区(MZ)变小,导致排出空气的上下温度差变大。另外,在车辆用后排空调装置的内部空气流路结构中发生阻力,能够维持适当的向两侧排出的空气的排风量,但当通过阻力而改善排风时,减少风量并对克服噪音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改善空气流路上的空气流动的阻力而提高效率性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壳体,其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及空气排出口,并在内部形成有空气通道;鼓风机单元,其向上述空气流入口送入空气;冷却部件及加热部件,它们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而依次设置在上述壳体的空气通道上,上述壳体的空气排出口具备底部排出口及通风排出口,上述底部排出口及通风排出口在高度方向上配置在上述加热部件的下部,在上述加热部件的宽度范围内配置有上述底部排出口。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在通风模式时使空气通过冷却部件的整个面而提高效率性,将通过了冷却部件的冷空气引导至第2温控门和底部模式门而直接输送到通风排出口,并在供暖模式时将经过了加热部件的空气直接输送到底部排出口而减少风压及风量的损失。另外,具有如下的效果:各种模式门靠近设置于在混合模式时经过了第1冷风通道、第2冷风通道及热风通道的空气全部聚集而实现混合的混合区的一侧,通过调节第2温控门,通过简单的控制而能够补充在混合区中不足的风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以往的车辆用后排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表示以往的另一个车辆用后排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通风模式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供暖模式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混合模式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模式的图。图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供暖模式。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混合模式。图11是图10的一部分放大图。(符号说明)100:壳体102:冷却部件103:加热部件112a:底部排出口112b:第1通风排出口112c:第2通风排出口116:通风模式门117:底部模式门150:鼓风机单元210:第1冷风通道220:第2冷风通道230:第1温控门240:第2温控门252:隔壁253:支承隔壁254:延伸部270:热风通道280:分隔隔壁MZ:混合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技术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壳体100、鼓风机单元150、冷却部件102及加热部件103、温度调节部件及各种模式门116、117。在作为壳体100的入口侧的鼓风机单元150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流入空气的空气流入口,在出口侧形成有用于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口。空气排出口由底部排出口112a及一对通风排出口112b、112c构成。一对通风排出口由彼此连通的第1通风排出口112b和第2通风排出口112c构成。在壳体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包括:壳体(100),其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及空气排出口,并在内部形成有空气通道;鼓风机单元(150),其向上述空气流入口送入空气;及冷却部件(102)和加热部件(103),它们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而依次设置在上述壳体(100)的空气通道上,该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壳体(100)的空气排出口具备底部排出口(112a)及通风排出口,上述底部排出口(112a)及通风排出口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上述加热部件(103)的下部,在上述加热部件(103)的宽度范围内配置有上述底部排出口(112a)。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2 KR 10-2018-0033203;2019.02.20 KR 10-201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包括:壳体(100),其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及空气排出口,并在内部形成有空气通道;鼓风机单元(150),其向上述空气流入口送入空气;及冷却部件(102)和加热部件(103),它们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而依次设置在上述壳体(100)的空气通道上,该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壳体(100)的空气排出口具备底部排出口(112a)及通风排出口,上述底部排出口(112a)及通风排出口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上述加热部件(103)的下部,在上述加热部件(103)的宽度范围内配置有上述底部排出口(112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鼓风机单元(150)送出的空气通过冷风通道而以一条直线状移动到通风排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模式门(170),该模式门(170)可旋转地设于上述底部排出口(112a)与通风排出口之间,调节底部排出口(112a)和通风排出口的开度,上述模式门(170)形成为拱形圆顶形状的旋转门类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第1温控门(230),其配置于上述冷却部件(102)与加热部件(103)之间;及第2温控门(240),其配置于上述加热部件(103)的下游侧,上述第1温控门(230)对加热部件(103)的流入通道及模式门(170)侧的连通通道进行开闭,上述第2温控门(240)对加热部件(103)的排出通道及冷却部件(102)的排出通道进行分离并引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热风通道(270),其以通过了上述冷却部件(102)的空气通过加热部件(103)的方式形成流路;第1冷风通道(210),其使通过了上述冷却部件(102)的空气向下侧绕过加热部件(103);及第2冷风通道(220),其使通过了上述冷却部件(102)的空气向上侧绕过加热部件(103),对经过了上述热风通道(270)、第1冷风通道(210)及第2冷风通道(220)的空气进行混合的混合区(MZ)分别形成于底部排出口(112a)及通风排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区(MZ)形成于旋转类型的模式门(170)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风通道(270)通过第1温控门(230)而在流入位置开闭,并通过第2温控门(240)而在排出位置开闭,上述第1冷风通道(210)通过第2温控门(240)而开闭,上述第2冷风通道(220)与模式门(170)侧直接连通,并通过第1温控门(230)而开闭。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模式门(170)将通风排出口完全关闭时,第2冷风通道(220)与通风排出口连通。9.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包括:壳体(100),其形成有空气流入口及空气排出口,并在内部形成有空气通道;鼓风机单元(150),其向上述空气流入口送入空气;冷却部件(102)和加热部件(103),它们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而依次设置在上述壳体(100)的空气通道上;及温度调节部件,其调节开度,使得通过了上述冷却部件(102)的空气选择性地流过加热部件(103),该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经过了上述加热部件(103)的空气经过热风流路并以一条直线状被引导至底部排出口(112a)而排出,经过了上述冷却部件(102)的空气经过冷风流路并以一条直线状被引导至第1通风排出口(112b)而排出,在底部排出口(112a)与第1通风排出口(112b)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模式门而引导空气,并调节风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热风通道(270),其以使得通过了上述冷却部件(102)的空气通过上述加热部件(103)的方式形成流路;第1冷风通道(210),其使通过了上述冷却部件(102)的空气向下侧绕过上述加热部件(103);及第2冷风通道(220),其使通过了上述冷却部件(102)的空气向上侧绕过上述加热部件(10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容浩金学圭严世东吴胜圭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