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丝及导丝导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300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导丝的导丝导管系统,包括导丝以及与导管。导丝包括核心钢丝以及弹簧构件,核心钢丝包括头具有尖端帽的端塑形段、过渡段、支撑段以及具有螺纹结构的输送段。弹簧构件包括弹簧以及螺母,弹簧的一端与螺母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尖端帽固定连接,螺母通过螺纹结构与输送段螺纹连接。导管主体为空心长管,具有圆形空心通道,导丝穿过圆形空心通道后,弹簧与导管主体的内壁是贴合的。导管主体的横切面为圆环,包括外层以及内层,内层的厚度可变,内层采用膨胀材料制成。内层的厚度可以依据弹簧的直径的大小而做相应的改变,实现内层与弹簧之间无缝贴合。

A Guide Wire and Guide Wire Cathet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丝及导丝导管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导丝的导丝导管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结构老龄化,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残、致死率逐年上升。而随着技术和器具的进步,医学的微创治疗已成为主流。不管是冠脉、脑血管还是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导丝和导管的操作不可避免。因为导丝和导管的配合是顺利到达并通过目标血管的前提。由于血管的口径变化,经常遇到在同一台手术中要用到不同口径的导丝和导管。目前临床常用的导丝包括0.014inch,0.018inch和0.035inch,相应的就包括三种内径的导管。导丝和导管的口径匹配是顺利通过病变血管,到达远端的前提。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微创介入治疗为例,在通过股浅动脉和腘动脉时,往往是0.035inch导丝和MPA导管的配合,等到了膝关节以下时,为了超选膝下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往往需要交换0.018inch导丝。现在的做法是保留导管,退出0.035inch导丝,然后经导管引入0.018inch的导丝,然后再退出导管,沿导丝引入匹配的导管。这样做会花费一些时间,伴随患者的血液丢失。市场上亟待需要一种口径可调的导丝导管系统,在通过股浅动脉和腘动脉后,立即改变导丝粗细,然后改变导管的内径,不需要来回重复更换导丝以及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的直径可以大小可变,在导丝直径变化的同时导管也可以随之相应改变的导丝导管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丝,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核心钢丝,核心钢丝的一端为用于引导入路的头端塑形段,另一端为用于输送器具和支撑器、具有的螺纹结构的输送段,头端塑形段的末端设置有尖端帽;以及弹簧构件,包括弹簧以及与螺纹结构相匹配的螺母,其中,弹簧中间孔道的直径以及螺母内径的直径均大于核心钢丝的直径,弹簧的一端与螺母固定连接,且螺母的孔道与弹簧的孔道是连通的,核心钢丝依次穿过螺母的孔道、弹簧的孔道,弹簧的另一端与尖端帽固定连接,螺母通过螺纹结构与输送段螺纹连接,通过扭动螺母靠近或者远离头端塑形段的运动来控制弹簧的直径大小。在本技术提供的导丝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当扭动螺母靠近头端塑形段时,弹簧被压缩从而使得弹簧的直径变大,当扭动螺母远离头端塑形段时,弹簧被拉伸从而使得弹簧的直径变小。在本技术提供的导丝中,还包括:支撑段以及过渡段,其中,支撑段位于头端塑形段与输送段之间,支撑段的直径小于输送段的直径,支撑段用于增强输送血管器具的能力,过渡段位于支撑段与头端塑形段之间,过渡段位的直径小于支撑段的直径且大于头端塑形段的直径,支撑段用于减少支撑段的硬度与头端塑形段的硬度之间硬度变化的差异。在本技术提供的导丝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输送段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0.014inch-0.035inch。在本技术提供的导丝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当弹簧处于最大拉伸状态时其直径为0.014inch。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导丝导管系统,用于微创介入治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以及导管其中,导丝为前面所提到的导丝。在本技术提供的导丝导管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为空心长管,具有圆形空心通道,导丝穿过圆形空心通道后,弹簧与导管主体的内壁是贴合的。在本技术提供的导丝导管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管主体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0.014inch-0.035inch。在本技术提供的导丝导管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管主体的横切面为圆环,包括外层以及内层,内层的厚度可变,内层采用膨胀材料制成。在本技术提供的导丝导管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层的厚度可以依据弹簧的直径的大小而做相应的改变,实现内层与弹簧之间无缝贴合。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具有导丝的导丝导管系统,因为具有可以改变直径大小的导丝,以及依据导丝的直径变化的同时可以进行相应内壁厚点变化的导管,使得导丝与导管内壁实时贴合,所以,本技术的导丝导管系统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血管,在进行微创介入治疗中,当从粗血管过度到细血管时,以及当细血管过度到粗血管时,操作者可以依据血管的大小随时调整导丝的直径大小,不必要更换导丝导管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导丝导管系统中的导丝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导丝导管系统作具体阐述。<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导丝导管系统中的导丝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一种导丝导管系统,用于微创介入治疗,如图1所示,包括导丝100以及导管。导丝100包括核心钢丝10以及弹簧构件20。核心钢丝10包括头端塑形段11、过渡段12、支撑段13以及输送段14。头端塑形段11位于核心钢丝10的一个末端,用于引导入路,头端塑形段11的末端设置有尖端帽111。输送段14位于核心钢丝10的另一个末端,用于输送器具和支撑器具的,输送段14具有与螺母22相匹配的螺纹结构141,输送段14的长度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而延长,输送段14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0.014inch-0.035inch,在本实施例中其直径为0.018inch。支撑段13位于头端塑形段11与输送段14之间,支撑段13的直径小于输送段14的直径,支撑段13用于增强输送血管器具的能力。过渡段12位于支撑段13与头端塑形段11之间,过渡段12位直径小于支撑段13的直径且大于头端塑形段11的直径,支撑段13用于减少支撑段13的硬度与头端塑形段11的硬度之间硬度变化的差异。弹簧构件20包括弹簧21以及螺母22。弹簧21的一端与螺母22固定连接,且螺母22的孔道与弹簧21的孔道是连通的。弹簧21中间孔道的直径以及螺母22内径的直径均大于核心钢丝10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弹簧21处于最大拉伸状态时其直径为0.014inch。核心钢丝10依次穿过螺母22的孔道、弹簧21的孔道。弹簧21的另一端与尖端帽111固定连接,螺母22通过螺纹结构141与输送段14螺纹连接。通过扭动螺母22靠近或者远离头端塑形段11的运动来控制弹簧21的直径大小。当扭动螺母22靠近头端塑形段11时,弹簧21被压缩从而使得弹簧21的直径变大,当扭动螺母22远离头端塑形段11时,弹簧21被拉伸从而使得弹簧21的直径变小。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导管主体为空心长管,具有圆形空心通道,导管主体的长度可以因实际需要、依据导丝100的长度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导丝100穿过圆形空心通道后,弹簧21与导管主体的内壁是贴合的。导管主体的内径的取值范围为0.014inch-0.035inch,在本实施例中,其内径为0.018inch。导管主体的横切面为圆环,包括外层以及内层,内层的厚度可变,内层采用膨胀材料制成。内层的厚度可以依据弹簧21的直径的大小而做相应的改变,实现内层与弹簧21之间无缝贴合。以下结合操作者以及治疗者(该治疗者具有多处需要疏通的病变,且该多处病变分布同一根血管的在不同直径处,采用传统的微创治疗需要多次更换不同型号的导丝以及导管)说明本实施例的导丝导管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钢丝,所述核心钢丝的一端为用于引导入路的头端塑形段,另一端为用于输送器具和支撑器、具有的螺纹结构的输送段,所述头端塑形段的末端设置有尖端帽;以及弹簧构件,包括弹簧以及与所述螺纹结构相匹配的螺母,其中,所述弹簧中间孔道的直径以及所述螺母内径的直径均大于所述核心钢丝的直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母的孔道与所述弹簧的孔道是连通的,所述核心钢丝依次穿过所述螺母的孔道、所述弹簧的孔道,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尖端帽固定连接,所述螺母通过所述螺纹结构与所述输送段螺纹连接,通过扭动所述螺母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头端塑形段的运动来控制所述弹簧的直径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钢丝,所述核心钢丝的一端为用于引导入路的头端塑形段,另一端为用于输送器具和支撑器、具有的螺纹结构的输送段,所述头端塑形段的末端设置有尖端帽;以及弹簧构件,包括弹簧以及与所述螺纹结构相匹配的螺母,其中,所述弹簧中间孔道的直径以及所述螺母内径的直径均大于所述核心钢丝的直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母的孔道与所述弹簧的孔道是连通的,所述核心钢丝依次穿过所述螺母的孔道、所述弹簧的孔道,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尖端帽固定连接,所述螺母通过所述螺纹结构与所述输送段螺纹连接,通过扭动所述螺母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头端塑形段的运动来控制所述弹簧的直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扭动所述螺母靠近所述头端塑形段时,所述弹簧被压缩从而使得所述弹簧的直径变大,当扭动所述螺母远离所述头端塑形段时,所述弹簧被拉伸从而使得所述弹簧的直径变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支撑段以及过渡段,其中,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头端塑形段与所述输送段之间,所述支撑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输送段的直径,所述支撑段用于增强输送血管器具的能力,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支撑段与所述头端塑形段之间,所述过渡段位直径小于所述支撑段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景在平周建朱泓樵李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