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汉卿专利>正文

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93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其包括有一框体,其一端设有一可套接绳带的固定杆,该框体异于固定杆的一端则形成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内穿设有一可套接绳带的枢接件,该框体于两端的间滑设有一卡固件;一柄体,其一端形成有一可枢设于枢接件上的凸轮,该柄体相反于凸轮的一端包覆有一软质材质制成的柄套,该柄套靠近框体的一侧形成有一卡抵部,该卡抵部可接触于框体的第一端处,该柄体于两端的间滑设有一定位件;一棘动装置,枢设于枢接件上,并位于柄体的凸轮内,该棘动装置可与卡固件及定位件产生卡固定位关系;一卷带装置,装设于框体的枢接部外,且与枢接件相连设。据此提供了细微的卡固位置,并具有自动回转的效果。(*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揭示一种卷带手拉器,尤指结构简单、可防止工作伤害及小角度定位的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技术背景请参照美国专利编号第5560086号的「Strapping Mechanism Having A SafetyDevice」专利案,该传统结构主要包括有一本体10、一枢设于本体10上的操作柄20,及一穿设于本体10及操作柄20的轴杆30。该本体10内设有一限止件11,而操作柄20内设有一连动件21,该轴杆30上设有棘轮31可与限止件11及连动件21卡固定位。又该本体10设有一凹槽15,操作柄20上设有一销23,该销23可于操作柄20收合于本体10时落入凹槽15内。该公知结构于实用上仍有多处缺点,因该结构在使用后,其被拉伸出的绳带往往无法自行收回,使用者必需要以手动方式慢慢卷收绳带,使用上较为不便。且使用者常为了节省时间,即会随意卷绕绳带,以致于下次使用时发生绳带打结等困扰。而在使用过程中,必需经常性的反复扳动操作柄20,而金属材质的操作柄20容易造成使用者手部的不适,且很有可能导致工作伤害。又操作柄20上的销23常会与本体10的凹槽15碰撞,而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碰撞容易造成磨损或是零组件上的松动,使得整体结构强度受到影响。再者,轴杆30上的棘轮31齿数较少,故其单一齿所占的角度较大,如其为十二齿的设计时,每齿占用三十度,当使用者在绷紧绳带时,常会发生操作柄20将绳带扳至最紧绷时,限止件11仅落在半齿位置(即仍有十五度角无法扳转)而无法卡固定位,很有可能造成无法有效固定物品的问题。另再请参照美国专利编号第6007053号的「Retractable Tie-Down AssemblyWith Fine Tightness Adjustment」专利案,该传统结构主要包括有一框架10、一滚动条20、一将滚动条20枢设于框架10上的轴杆30、一枢设于轴杆30上的拨动架40、及一设于轴杆30一端的弹簧81。该滚动条20两端设有棘轮22。该框架10内设有一连动件60及一压板70可与棘轮22卡固定位。该拨动架40内设有一掣动件50亦可与棘轮22卡固定位,且拨动架40内还设有诸多弹簧512、521、421等。此种公知结构虽可具有自动卷收绳带的效果,惟其零组件过多,组装较为麻烦,相对耗费制产成本,不符产业利用。又其拨动架40亦为金属材质,故当使用者在经常性的反复操作之下,仍会有生硬的不舒适感,且亦可能导致工作伤害。而拨动架40与框架10之间亦为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直接碰撞,容易造成零组件之间的松动或磨损。除此之外,其棘轮22亦为十二齿的设计,故单齿所占的角度为三十度,仍会有连动件60落在半齿位置的问题,无法提供较细微的卡固位置,很有可能造成无法有效固定物品的问题。有鉴于上述公知结构的缺失,本技术人专利技术出一种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其可克服上述公知结构的所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以解决公知结构的上述问题,并具有自动回转的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具有一可套接绳带的固定杆,该框体的第二端则具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内穿有一可套接绳带的枢接件,该框体两端之间具有一滑动的卡固件;一柄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具有一用于枢接在枢接件上的凸轮,该柄体的第二端包覆有一软质材质制成的柄套,该柄套靠近框体的一侧具有一卡抵部,该卡抵部抵触在框体的第一端处,该柄体两端之间具有一滑动的定位件;一棘动装置,枢接在枢接件上,并位于柄体的凸轮内,该棘动装置与卡固件及定位件相卡固;一用以供枢接件自动回转的卷带装置,位于框体的枢接部外,且与枢接件相连接。其中,该棘动装置具有一轴管及二棘轮,该棘轮枢接在枢接件上,该轴管则位于二棘轮之间。其中,该轴管一侧开有一用以供枢接件上的绳带伸出的缺口,绳带环绕在轴管外侧。其中,该棘轮具有二十四齿。其中,该枢接部的外周缘处具有一定位槽与一释放槽。其中,该卷带装置具有一弹簧与一盖体,该盖体盖在框体的枢接部外并罩在弹簧外。其中,该弹簧的一端嵌在枢接件的一端,而弹簧相反于枢接件的一端则嵌在盖体内侧。其中,该弹簧与框体枢接部之间还具有一用以防止框体枢接部外侧直接受到弹簧摩擦的隔板。其中,该框体两端之间具有供该卡固件滑设的滑槽。其中,该卡固件朝向框体第一端的位置突出有一导杆,而框体相对于该导杆的位置则具有一供导杆穿设的挡部,该导杆套有一弹性体,弹性体的两端分别顶推在卡固件及挡部上。其中,该柄体两端之间具有供该定位件滑设的滑槽。其中,该定位件朝向柄体第二端的位置突出有一导杆,而柄体相对于该导杆的位置则具有一供导杆穿设的挡部,该导杆套有一弹性体,弹性体的两端分别顶推在定位件及挡部上。其中,该定位件一侧具有供使用者操作该定位件的拨动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其中该柄套设有一卡抵部,该卡抵部接触于框体的第一端处,使柄体与框体的间收合时不会产生直接的碰撞,具有缓冲的效果,避免零构件的间因碰撞而松动或磨损。2.本技术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其中该棘轮上设有二十四齿,故每转动一齿仅转动十五度,具有小角度定位的效果。3.本技术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其中棘动装置可由卷带装置驱动回转,以自动卷收绳带,且其具有零组件少而可降低制产成本的效果。其它目的、优点和本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侧视图,表示绳带抽出的状态。图4是本技术的左侧视图,表示弹簧形成压缩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右侧视图,表示柄体靠向框体的状态。图6是本技术的右侧视图,表示柄体连动棘动装置以绷紧绳带。图7是本技术的右侧视图,表示释放状态,绳带自动回卷。图8是本技术的左侧视图,表示弹簧形成舒张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主要包括有一框体10、一柄体20、一棘动装置30与一卷带装置40;其中请参照图2与图3,该框体10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设有一固定杆11,该固定杆11供套接一绳带90。该框体10的第二端则形成有一枢接部12,该枢接部12之外周缘处设有一定位槽121与一释放槽122。该枢接部12内则开设有一枢接孔123,该枢接孔123供穿设一枢接件13。该枢接件13可套接一绳带91,而该枢接件13的两端分别突露出框体10的枢接孔123外。该枢接孔123与该枢接件13之间还装设有一轴承131,以利于枢接件13于枢接孔123内转动。该框体10于两端之间设有滑槽101,该滑槽101供滑设一卡固件14,并使卡固件14得以于该滑槽101内产生限位滑移动作。该卡固件14朝向框体10第一端的位置突设有一导杆141,而框体10相对于该导杆141的位置则设有一供导杆141穿设的挡部102,该导杆141供套设一弹性体142,并该弹性体142的两端分别顶推于卡固件14及挡部102上。该柄体20的一端枢设于该框体10的枢接部12上,且可于咬合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自动卷带功能的手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具有一可套接绳带的固定杆,该框体的第二端则具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内穿有一可套接绳带的枢接件,该框体两端之间具有一滑动的卡固件;    一柄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其第一端具有一用于枢接在枢接件上的凸轮,该柄体的第二端包覆有一软质材质制成的柄套,该柄套靠近框体的一侧具有一卡抵部,该卡抵部抵触在框体的第一端处,该柄体两端之间具有一滑动的定位件;    一棘动装置,枢接在枢接件上,并位于柄体的凸轮内,该棘动装置与卡固件及定位件相卡固;    一用以供枢接件自动回转的卷带装置,位于框体的枢接部外,且与枢接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卿
申请(专利权)人:黄汉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