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720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手部和手臂部,手部连接在手臂部的一端,所述手臂部远离手部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夹板,夹板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夹板铰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夹板的一端设置有螺母,螺母为半个,两个夹板处于夹持状态时,夹板端部的螺母相对形成整个螺母,夹板上连接有弹簧;弹簧一端抵接在本体上,另一端抵接在夹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小工作人员安装时转动的圈数,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

A Kind of Glove Mold for Insp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
本技术涉及橡胶手套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
技术介绍
手套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需要使用的工作用品,特别是医院给病人做检查过程中,需要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传染性的体液或物品,为了保护医生的安全,避免疾病的传播,工作人员一般均需要带上相对应的手套。医生所带的手套一般为乳胶手套。乳胶手套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手套模具,手套模具在输送线上运动,先通过在手套模具上粘上一层胶乳,再通过干燥成形,最后脱模等工序完成乳胶手套的生产。现有技术中的手套模具与输送线的连接结构中包括底座,底座上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远离底座的一端用于插入到手套模具内,并且在手套模具内设置有螺母,螺母与连杆螺纹配合。安装时,将手套模具上的螺母与连杆的端部对齐,转动手套模具,从而使手套模具连接在连接上。但是这样的结构中,手套模具在生产中对于不同批次的手套,采用的模具形状不同,从而螺母与连杆的配合,需要工作人员转动手套模具的圈数多,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其具有减小工作人员安装时转动的圈数,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包括本体,本体包括手部和手臂部,手部连接在手臂部的一端,所述手臂部远离手部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夹板,夹板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夹板铰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上,夹板的一端设置有螺母,螺母为半个,两个夹板处于夹持状态时,夹板端部的螺母相对形成整个螺母,夹板上连接有弹簧;弹簧一端抵接在本体上,另一端抵接在夹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手套模具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把夹板相对挤压,使夹板转动,夹板端部的两个半螺母相对远离,从而使螺母与安装手套模具的连杆分离,安装时,先挤压两个夹板,把手套模具安装到位后,松开夹板,两个夹板上的螺母相对形成整个螺母,从而使螺母与连杆螺纹连接在一起,这样能够直接把螺母夹在连杆的预定位置,从而减小手套模具安装时转动的圈数,提高安装效率;两个分开的半螺母,在手套模具发生阻挡时,半螺母张开,能够防止手套模具受力过大,保持手套模具的完整,避免断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臂部的长度为20-3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臂部的长在20-30cm时,能够在工作人员使用时,对手臂进行一定的保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部包括手掌和五个指端,五个指端与手掌一体设置形成,五个指端的中心线与手掌的中心位置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五个指端的指向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五个指端与手掌一体设置形成,五个指端的中心线与手掌的中心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五个指端的指向相同,能够使手部上的手套在取下时比较方便,在使用手套时,也比较方便穿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关于五个指端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对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关于五个指端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对称,从而手套的两面结构相同,在佩戴时,手套没有正反,所以穿戴时比较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臂部远离手部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伸出通孔的按钮,按钮插入通孔的一端抵接在夹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在手臂部的外侧按压按钮时,按钮的另一端抵着夹板,使夹板转动,从而打开两个夹板,方便工作人员对夹板的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与夹板的抵接点到夹板与本体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大于弹簧与夹板抵接点到夹板与本体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板与本体之间的铰接点距离夹板的两端距离的偏差,使夹板形成省力的杠杆结构,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按钮的挤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位于弹簧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孔,弹簧远离夹板的一端抵在定位孔内;夹板上位于弹簧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柱,弹簧抵接在夹板上的一端套在定位柱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的内壁上开设定位孔,夹板上设置有定位柱,弹簧一端插在定位孔内,另一端套在定位柱上,从而弹簧两端的固定,防止弹簧弹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部的外壁为光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部的外壁为光面,形成的手套外表面为光面,光面的手套,使用人员对被触碰部位的刺激较小。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两个分开的半个螺母,螺母相对挤压在一起时形成整个,从而在安装在连杆上时,能够通过分开两个半个螺母,使其套在预定位置后,再进行螺纹连接,能够使安装比较方便;2.通过设置本体关于五个指端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对称,从而产生的手套两面结构对称,使用人员能够比较方便地套在对应的手上;3.通过设置手部的外壁为光面,形成的手套外表面为光面,光面的手套,使用人员对被触碰部位的刺激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省略本体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11、手部;111、手掌;112、指端;12、手臂部;2、安装孔;3、夹板;4、螺母;5、定位柱;6、弹簧;7、定位孔;8、通孔;9、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手部11和手臂部12,手部11和手臂部12为一体设置形成,手部11和手臂部12的外表面均为光面。生产过程中,本体1的表面浸在乳胶液中,本体1表面粘上乳胶液后,再进行干燥形成手套,然后从本体1上揭下手套,并且与本体1接触的一面为手套的外表面。参考图2,手臂部12为圆柱形,手臂部12的长度为20-30cm;手部11安装在手臂部12的一端,手部11包括手掌111和五个指端112,五个指端112与的中心线平行,五个指端112与手掌111一体设置,五个指端112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五个指端112的指向相同,工作人员在揭下手套的过程中比较方便。本体1关于五个指端112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对称,形成的手套两面对称,方便使用人员进行穿戴。参考图3和图4,手臂部12远离手部1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的中心线与手臂的中心线重合,在安装孔2内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夹板3,夹板3铰接在安装孔2的内壁上,并且两个夹板3。夹板3的铰接点位于夹板3的中部,并且夹板3的铰接点距离夹板3的两端距离不对称,夹板3的一端设置有螺母4,螺母4位于夹板3距离夹板3与安装孔2内壁较近的一端上,螺母4为半个,两个夹板3夹在一起时,夹板3上的两半个螺母4相对形成整个螺母4,螺母4用于连接手套模具的连杆上,连杆靠近螺母4的一端与螺母4螺纹连接。参考图3和图4,夹板3靠近螺母4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5,定位柱5背向螺母4,定位柱5上套设置有弹簧6,在安装孔2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孔7,定位孔7与定位柱5相对,使弹簧6的一端套在定位柱5上,另一端插在定位孔7内,从而使弹簧6的位置固定,防止弹簧6弹出。参考图3,手臂部12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8,通孔8位于手臂部12远离手部11的一端,通孔8的与安装孔2连通,通孔8内插入有按钮9,按钮9的一端从通孔8伸出,另一端指向夹板3,并且抵接在夹板3上距离夹板3与安装孔2内壁铰接点较远的一端。使用时按压按钮9,工作人员比较轻松地挤压夹板3,使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手部(11)和手臂部(12),手部(11)连接在手臂部(12)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部(12)远离手部(1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设置有夹板(3),夹板(3)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夹板(3)铰接在安装孔(2)的内壁上,夹板(3)的一端设置有螺母(4),螺母(4)为半个,两个夹板(3)处于夹持状态时,夹板(3)端部的螺母(4)相对形成整个螺母(4),夹板(3)上连接有弹簧(6);弹簧(6)一端抵接在本体(1)上,另一端抵接在夹板(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手部(11)和手臂部(12),手部(11)连接在手臂部(12)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部(12)远离手部(1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设置有夹板(3),夹板(3)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夹板(3)铰接在安装孔(2)的内壁上,夹板(3)的一端设置有螺母(4),螺母(4)为半个,两个夹板(3)处于夹持状态时,夹板(3)端部的螺母(4)相对形成整个螺母(4),夹板(3)上连接有弹簧(6);弹簧(6)一端抵接在本体(1)上,另一端抵接在夹板(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部(12)的长度为20-3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用手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11)包括手掌(111)和五个指端(112),五个指端(112)与手掌(111)一体设置形成,五个指端(112)的中心线与手掌(111)的中心位置处于同一平面上,且五个指端(112)的指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高健苑建武孙喜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京乳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