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266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红小豆种植技术领域的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喷枪管,所述喷枪管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支撑架,所述搅拌框架支撑架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所述搅拌框架底部与喷枪管之间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安装有阀门一,所述搅拌框架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进粉斗和进液斗,所述进粉斗和进液斗上均安装有阀门二,所述搅拌框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对红小豆植株进行人工授粉,通过搅拌框架,可实现将花粉和营养液的混合,营养液的作用可以润湿花粉,以此可以保持花粉活力,增大花粉的粘附力,提高授粉率,通过搅拌叶片,可实现对营养液和花粉的均匀混合。

A Portable Artificial Pollination Device for Adzuki B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
本技术涉及红小豆种植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
技术介绍
赤豆,一年生直立或缠绕草本,高可达90厘米,羽状复叶;托叶盾状着生,箭头形,小叶卵形至菱状卵形,全缘或浅三裂,两面均稍被疏长毛。花黄色,花梗极短;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翼瓣比龙骨瓣宽,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圆柱状,种子通常暗红色或其他颜色,长圆形,种脐不凹陷。对红小豆的人工授粉通常是通过人工手持毛笔刷在每组花的花粉处刷一遍,如果能识别雌雄的人,可将雄花采下来往雌蕊上碰擦进行授粉。这种授粉方式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授粉效率。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红小豆的人工授粉通常是通过人工手持毛笔刷在每组花的花粉处刷一遍,如果能识别雌雄的人,可将雄花采下来往雌蕊上碰擦进行授粉。这种授粉方式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授粉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喷枪管,所述喷枪管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支撑架,所述搅拌框架支撑架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所述搅拌框架底部与喷枪管之间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安装有阀门一,所述搅拌框架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进粉斗和进液斗,所述进粉斗和进液斗上均安装有阀门二,所述搅拌框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固接有手摇杆,所述转动杆的中下部圆周外壁均匀固接有搅拌叶片,所述喷枪管的左侧安装有加压气囊,所述喷枪管的底部固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右侧壁与喷枪管之间固接有圆弧护板,所述圆弧护板的内部安装有与喷枪管底部铰接的控制板机,所述喷枪管的中右侧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板机和控制阀门之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喷枪管的右侧固接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右侧螺接有加长管,所述加长管的右侧螺接有喷嘴。优选的,所述控制阀门包括控制阀门主体,所述控制阀门主体的中上部开设有流通孔,所述控制阀门主体的中下部开设有中孔,所述流通孔的中部贯穿设置有截止块,所述截止块的底部固接有与连接杆铰接的铰接杆,所述截止块与中孔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弹簧。优选的,所述握把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防滑纹路。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与搅拌框架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手摇杆的手握处套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上设置有防滑纹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对红小豆植株进行人工授粉,通过搅拌框架,可实现将花粉和营养液的混合,营养液的作用可以润湿花粉,以此可以保持花粉活力,增大花粉的粘附力,提高授粉率,通过搅拌叶片,可实现对营养液和花粉的均匀混合,通过加压气囊,可实现对花粉营养液的喷洒,保证红小豆植株上的花授粉,提高人工授粉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阀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喷枪管,2-搅拌框架支撑架,3-搅拌框架,4-出液管,5-阀门一,6-进粉斗,7-进液斗,8-阀门二,9-转动杆,10-手摇杆,11-搅拌叶片,12-加压气囊,13-握把,14-圆弧护板,15-控制板机,16-控制阀门,161-控制阀门主体,162-流通孔,163-中孔,164-截止块,165-铰接杆,166-弹簧,17-连接杆,18-螺纹套管,19-加长管,20-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喷枪管1,喷枪管1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支撑架2,搅拌框架支撑架2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3,搅拌框架3底部与喷枪管1之间连通有出液管4,出液管4上安装有阀门一5,搅拌框架3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进粉斗6和进液斗7,进粉斗6和进液斗7上均安装有阀门二8,搅拌框架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转动杆9的顶部固接有手摇杆10,转动杆9的中下部圆周外壁均匀固接有搅拌叶片11,喷枪管1的左侧安装有加压气囊12,喷枪管1的底部固接有握把13,握把13的右侧壁与喷枪管1之间固接有圆弧护板14,圆弧护板14的内部安装有与喷枪管1底部铰接的控制板机15,喷枪管1的中右侧安装有控制阀门16,控制板机15和控制阀门16之间铰接有连接杆17,喷枪管1的右侧固接有螺纹套管18,螺纹套管18的右侧螺接有加长管19,加长管19的右侧螺接有喷嘴20。进一步的,控制阀门16包括控制阀门主体161,控制阀门主体161的中上部开设有流通孔162,控制阀门主体161的中下部开设有中孔163,流通孔162的中部贯穿设置有截止块164,截止块164的底部固接有与连接杆17铰接的铰接杆165,截止块164与中孔163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弹簧166;通过铰接杆165下拉截止块164,可实现花粉营养液的流通,通过弹簧166,可在铰接杆165不动作时,截止块164实现对流通孔162的封堵。进一步的,握把1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防滑纹路,可增加握持手感,还可防止滑落。进一步的,转动杆9与搅拌框架3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可使得转动杆9转动更加顺畅。进一步的,手摇杆10的手握处套接有橡胶套,且橡胶套上设置有防滑纹路,可方便对转动杆9进行转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装置为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主要适用于对红小豆植株进行人工授粉,使用时,分别将花粉和营养液按比例分别从进粉斗6和进液斗7置入搅拌框架3内,然后关闭阀门二8,再通过手握手摇杆10旋转,可带动转动杆9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片11对花粉和营养液进行搅动混合,当花粉和营养液混合均匀后,打开阀门一5,使得混合液流入喷枪管1的内腔,接着通过手捏加压气囊12对喷枪管1的内腔和搅拌框架3的内腔进行加压,加入一定压力后,可通过食指扣动控制板机15,使得控制板机15拉动连接杆17,从而带动铰接杆165下拉截止块164,实现流通孔162的贯通,混合液可顺着加长管19从喷嘴20喷出,雾化后的混合液落在植株的花上,对花进行授粉,其中加长管19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更换不同长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喷枪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管(1)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支撑架(2),所述搅拌框架支撑架(2)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3),所述搅拌框架(3)底部与喷枪管(1)之间连通有出液管(4),所述出液管(4)上安装有阀门一(5),所述搅拌框架(3)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进粉斗(6)和进液斗(7),所述进粉斗(6)和进液斗(7)上均安装有阀门二(8),所述搅拌框架(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顶部固接有手摇杆(10),所述转动杆(9)的中下部圆周外壁均匀固接有搅拌叶片(11),所述喷枪管(1)的左侧安装有加压气囊(12),所述喷枪管(1)的底部固接有握把(13),所述握把(13)的右侧壁与喷枪管(1)之间固接有圆弧护板(14),所述圆弧护板(14)的内部安装有与喷枪管(1)底部铰接的控制板机(15),所述喷枪管(1)的中右侧安装有控制阀门(16),所述控制板机(15)和控制阀门(16)之间铰接有连接杆(17),所述喷枪管(1)的右侧固接有螺纹套管(18),所述螺纹套管(18)的右侧螺接有加长管(19),所述加长管(19)的右侧螺接有喷嘴(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红小豆人工授粉装置,包括喷枪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管(1)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支撑架(2),所述搅拌框架支撑架(2)的顶部固接有搅拌框架(3),所述搅拌框架(3)底部与喷枪管(1)之间连通有出液管(4),所述出液管(4)上安装有阀门一(5),所述搅拌框架(3)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接有进粉斗(6)和进液斗(7),所述进粉斗(6)和进液斗(7)上均安装有阀门二(8),所述搅拌框架(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顶部固接有手摇杆(10),所述转动杆(9)的中下部圆周外壁均匀固接有搅拌叶片(11),所述喷枪管(1)的左侧安装有加压气囊(12),所述喷枪管(1)的底部固接有握把(13),所述握把(13)的右侧壁与喷枪管(1)之间固接有圆弧护板(14),所述圆弧护板(14)的内部安装有与喷枪管(1)底部铰接的控制板机(15),所述喷枪管(1)的中右侧安装有控制阀门(16),所述控制板机(15)和控制阀门(16)之间铰接有连接杆(17),所述喷枪管(1)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