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来相专利>正文

双流体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508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在内侧形成有空间部;第一吐出管,其配备于所述主体部,吐出向所述空间部供应的第一流体;及第二吐出管,其以插入于所述第一吐出管的状态吐出第二流体,所述第一吐出管包括辐射流路,所述辐射流路在与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外面隔开一定间隔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四周方向隔着一定间隔配置多个。

Two-fluid nozz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流体喷嘴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流体喷嘴,涉及一种能够吐出互不相同种类的溶液或气体构成的双流体喷嘴。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溶液或气体的吐出口由双重中心圆结构构成的双重喷嘴10如图6所示,具有通过形成在内侧的第一吐出口11吐出溶液并通过形成在外侧的第二吐出口12吐出气体或异种溶液的结构。如上所述的双重喷嘴10用于将颗粒化的溶液涂覆于特定的基材,或用于制造诸如纳米纤维的纳米结构体。但是,以往的双重喷嘴10由于所述第二吐出口12形成的面积相对大于所述第一吐出口11形成的面积,因而由于过量的气体或溶液吐出导致颗粒的飞散量增多,另外,当是粘度低的溶液时,难以细微控制流量,在制造诸如纳米颗粒的超微颗粒方面存在界限。例如,在利用原有双重喷嘴制造纳米纤维方面,存在高分子物质通过所述第一吐出口吐出时发生孔口胀大现象的问题。即,当是浓度和粘度高的高分子物质时,具有粘弹性特性和高表面张力,这使穿过狭长吐出管的高分子物质膨胀,减缓吐出速度,另外,使构成纳米纤维的纳米丝的直径增加。另外,借助于在高分子物质发生的曳力(dragforce),施加于高分子物质的高电压如果无法克服高分子物质的表面张力,则高分子物质以液滴(droplet)形态吐出,存在形成具有不均一性的纳米纤维网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正在使用在高分子物质从所述第一吐出口吐出时,从所述第二吐出口吐出压缩空气而降低高分子物质的表面张力的物理方式,但利用原有双重喷嘴的结构,依然无法防止从所述第一吐出口吐出的高分子物质或溶液飞散的现象。因此,原有的双重喷嘴存在无法向预先设置的吐出区域准确地吐出高分子物质或溶液的界限。因此,本申请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作为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有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64526号的“超极细纳米纤维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研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让互不相同的溶液或溶液和气体分别吐出并在溶液吐出的过程中保持直线性构成的双重喷嘴。(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可以包括:主体部,其在内侧形成有空间部;第一吐出管,其配备于所述主体部,吐出向所述空间部供应的第一流体;及第二吐出管,其以插入于所述第一吐出管的状态吐出第二流体,所述第一吐出管可以包括辐射流路,所述辐射流路在与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外面隔开一定间隔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四周方向相互隔着一定间隔配置多个。另外,从所述辐射流路吐出的第一流体可以诱导从所述第二吐出管吐出的第二流体的直线性或使流速增加。另外,所述第一吐出管可以包括:第一流路,其与所述空间部能连通地连接,且内径向所述第一流体的吐出方向越来越逐渐减小;及第二流路,其与所述第一流路能连通地连接,且具有一定的内径。另外,所述辐射流路可以以具有与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四周面相向的一侧部位开放的椭圆形或拱形剖面的状态,配备于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内面。另外,所述辐射流路可以沿着划分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内面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与划分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内面长度方向的全体而配备。另外,所述多个辐射流路可以在所述第一吐出管的内面,沿着所述第一吐出管的长度方向以螺旋形形成。另外,所述第二吐出管可以在所述第一吐出管的末端凸出一定间隔,向所述第一吐出管外侧露出。另外,所述多个辐射流路的平面面积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吐出口面积。(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流体喷嘴可以在分别吐出异种溶液而生产制品的工业领域或者分别吐出溶液或气体而生产制品的工业领域兼容地使用。另外,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重喷嘴可以防止从第二吐出管吐出的第二流体因从辐射流路吐出的第一流体而飞散,在保持直线性的状态下吐出。另外,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重喷嘴可以使从第一吐出管吐出的第一流体的流速因以螺旋形形成的多个辐射流路而增加。另外,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重喷嘴可以应用于制造纳米纤维,减小纳米纤维网发生的液滴的发生比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流体喷嘴的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主体部及第一吐出管的剖面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第一吐出管的仰视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流路在第一吐出管的内面以螺旋形形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图4所示的A部分的剖面立体图。图6的(a)是现有的双重喷嘴的剖面图,图6的(b)是现有的双重喷嘴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法参照后述与附图一同详细记述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特征以及达成其的方法将会明确。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互不相同的多样形态体现,不过,本实施例提供用于使本专利技术的公开更完整,向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完整地告知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只由权利要求项的范畴所定义。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流体喷嘴。在说明本专利技术方面,为了不模糊专利技术的要旨,省略对相关公知功能或构成的具体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流体喷嘴的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主体部及第一吐出管的剖面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第一吐出管的仰视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辐射流路在第一吐出管的内面以螺旋形形成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图4所示的A部分的剖面立体图。图1至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双流体喷嘴100可以包括:主体部110,其在内侧形成有空间部S;第一吐出管120,其配备于所述主体部110,吐出向所述空间部S供应的流体;及第二吐出管130,其以插入于所述第一吐出管120的状态吐出第二流体。在所述主体部110的上部,可以形成有可供与所述第二吐出管130连接的吐出单元200插入的第一孔110a。因此,所述吐出单元20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孔110a,配置于所述主体部110的内侧空间部S。作为参考,所述吐出单元200可以与未示出的第二流体供应部(未示出)连接而接收传递第二流体。而且,在所述主体部110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第二孔110b。所述第二孔110b可以与未示出的第一流体供应部(未示出)的供应管或供应软管连接。因此,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孔110b,向在所述主体部110的内侧形成的空间部S供应第一流体。通过所述第二孔110b流入到所述空间部S的第一流体,可以如前所述,由所述第一吐出管110可被吐出在配置于所述主体部110的外侧的吐出区域。所述第一吐出管120可以包括:第一流路121,其配备于所述主体部110的下部,与所述空间部S能连通地连接,且内径向所述第一流体的吐出方向越来越减小;及第二流路122,其与所述第一流路121能连通地连接,且具有一定的内径。所述第一吐出管120的第一流路121发挥将流入到所述空间部S的第一流体向所述第二流路122形成的方向引导的作用,另外,还发挥增加第一流体的流速的作用。即,可以说划分所述第一流路121的所述第一吐出管120的内面向所述第二流路122形成方向越来越向下倾斜地形成,因此,流入到所述空间部S的第一流体可以从划分所述第一流路121的所述第一吐出管120的内面部位起,以流速增加的状态,向所述第二流路122流动。所述第二流路122可以接收经由所述第一流路121的第一流体,向未示出的吐出区域吐出第一流体,具有大于所述第二吐出管130外径的内径,以便可以插入所述第二吐出管130。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吐出管120可以包括辐射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流体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在内侧形成有空间部;第一吐出管,其配备于所述主体部,吐出向所述空间部供应的第一流体;及第二吐出管,其以插入于所述第一吐出管的状态吐出第二流体,所述第一吐出管包括辐射流路,所述辐射流路在与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外面隔开一定间隔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四周方向相互隔着一定间隔配置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15 KR 10-2017-00206611.一种双流体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其在内侧形成有空间部;第一吐出管,其配备于所述主体部,吐出向所述空间部供应的第一流体;及第二吐出管,其以插入于所述第一吐出管的状态吐出第二流体,所述第一吐出管包括辐射流路,所述辐射流路在与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外面隔开一定间隔的状态下,沿所述第二吐出管的四周方向相互隔着一定间隔配置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体喷嘴,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辐射流路吐出的第一流体诱导从所述第二吐出管吐出的第二流体的直线性或使流速增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体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吐出管包括:第一流路,其与所述空间部能连通地连接,且内径向所述第一流体的吐出方向越来越逐渐减小;及第二流路,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来相
申请(专利权)人:张来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