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配筋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31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配筋砌块,属于土木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碱‑矿渣混凝土异形砌块和内置钢筋骨架;碱‑矿渣混凝土异形砌块包括基体、上凹槽、下凸块、左凹槽、左凸肋Ⅰ、左凸肋Ⅱ、右凸块;内置钢筋骨架包括下纵筋Ⅰ、下纵筋Ⅱ、上纵筋Ⅰ、上纵筋Ⅱ、箍筋Ⅰ、箍筋Ⅱ、固定筋Ⅰ、固定筋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工业废渣(矿渣)为原材料,节能环保。同时,砌块设计成异形,有助于砌块之间的咬合,提高了砌体墙的整体性。另外,内置钢筋骨架增强了单个砌块的变形能力,增强了墙体砌块之间的抗剪销栓力,有助于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砌体墙无需再按传统做法设置芯柱。

A New Reinforced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配筋砌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配筋砌块,属于土木建筑

技术介绍
工程中受力砌块砌体常采用空心混凝土砌块,为提高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常在墙体内设置芯柱,需要现场绑扎钢筋和浇筑混凝土,施工复杂。另外,日益增多的工业废渣造成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固废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计出一种新型配筋砌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配筋砌块,异形砌块有助于砌块之间的咬合,提高了砌体墙的整体性,内置钢筋骨架增强了单个砌块的变形能力,增强了墙体砌块之间的抗剪销栓力,有助于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配筋砌块,包括异形砌块1和内置钢筋骨架2;异形砌块1包括基体3、上凹槽4、下凸块5、左凹槽6、左凸肋Ⅰ7、左凸肋Ⅱ8、右凸块9;内置钢筋骨架2包括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箍筋Ⅰ14、箍筋Ⅱ15、固定筋Ⅰ16、固定筋Ⅱ17。进一步地,所述下凸块5尺寸小于上凹槽4,右凸块9尺寸小于左凹槽6,便于异形砌块1相互之间的粘结与咬合。进一步地,所述内置钢筋骨架2中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分别置于异形砌块1的下部前方、后方;其中,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中央下部水平段分别置于下凸块5底面的前端、后端,下纵筋Ⅰ10的中央竖直段钢筋分别紧贴下凸块5的前端的左右两侧面,下纵筋Ⅱ11的中央竖直段钢筋分别紧贴下凸块5的后端的左右两侧面,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中央弯折段紧贴基体3的底面,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左侧水平段紧贴基体3的底面分别伸入到左凸肋Ⅰ7和左凸肋Ⅱ8的左侧面处,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右侧水平段紧贴基体3的底面分别伸入到右凸块9的右侧面的前后方处。进一步地,所述内置钢筋骨架2中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置于异形砌块1的上部前后方,其中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的左侧水平段紧贴位于上凹槽4前后的基体3的顶面分别伸入到左凸肋Ⅰ7和左凸肋Ⅱ8的左侧面处,中央水平弯折段紧贴上位于上凹槽4右侧的基体3的顶面的前后方处,右侧水平段紧贴基体3的顶面分别伸入到右凸块9的右侧面的前后方处。进一步地,所述内置钢筋骨架2中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的左侧水平段分别穿过箍筋Ⅰ14的四个角点并固定,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的右侧水平段分别穿过箍筋Ⅱ15的四个角点并固定,固定筋Ⅰ16、固定筋Ⅱ17在下凸块5的底面左右两侧固定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中央下部,进而形成稳定的内置钢筋骨架2。进一步地,所述异形砌块1中的混凝土为碱-矿渣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内置钢筋骨架2位于异形砌块1内部,钢筋外皮留有一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本技术的制作过程如下:一、将钢筋按照图5所示形状加工出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箍筋Ⅰ14、箍筋Ⅱ15、固定筋Ⅰ16、固定筋Ⅱ17。一、用箍筋Ⅰ14和箍筋Ⅱ15将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分别在左右弯折处连为整体,并用固定筋Ⅰ16和固定筋Ⅱ17将下纵筋Ⅰ10和下纵筋Ⅱ11在位于下凸块5底面的弯折处固定,进而形成稳定的内置钢筋骨架2。二、将内置钢筋骨架2放置于碱-矿渣混凝土异形砌块1模板内,内置钢筋骨架2与模板接触处用混凝土垫块隔开,保证足够的保护层厚度。三、向模板内浇筑配制搅拌好的碱-矿渣混凝土,并用振捣棒振捣均匀,并将表面抹平。四、待碱-矿渣混凝土养护到规定强度后,脱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砌块设计成异形,有助于砌块之间的咬合,提高了砌体墙的整体性。2、在砌块内设置钢筋骨架,增强了单个砌块的变形能力,增强了墙体砌块之间的抗剪销栓力,有助于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3、由于砌块采用异形设计和内部配置钢筋骨架,砌块砌体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增强,无需再按传统做法设置芯柱,简化了墙体施工工艺。4、砌块材料为碱-矿渣混凝土,强度高,耐久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异形砌块示意图1;图2为异形砌块内部设置的内置钢筋骨架示意图1;图3为本技术的异形砌块示意图2;图4为异形砌块内部设置的内置钢筋骨架示意图2;图5为内置钢筋骨架的各组成钢筋示意图。图1-5中各标号:1-异形砌块,2-内置钢筋骨架,3-基体、4-上凹槽、5-下凸块、6-左凹槽、7-左凸肋Ⅰ、8-左凸肋Ⅱ,9-右凸块;10-下纵筋Ⅰ、11-下纵筋Ⅱ、12-上纵筋Ⅰ、13-上纵筋Ⅱ、14-箍筋Ⅰ、15-箍筋Ⅱ、16-固定筋Ⅰ、17-固定筋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配筋砌块,包括异形砌块1和内置钢筋骨架2;异形砌块1包括基体3、上凹槽4、下凸块5、左凹槽6、左凸肋Ⅰ7、左凸肋Ⅱ8、右凸块9;内置钢筋骨架2包括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箍筋Ⅰ14、箍筋Ⅱ15、固定筋Ⅰ16、固定筋Ⅱ17。进一步地,所述下凸块5尺寸小于上凹槽4,右凸块9尺寸小于左凹槽6,便于异形砌块1相互之间的粘结与咬合。进一步地,所述内置钢筋骨架2中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分别置于异形砌块1的下部前方、后方;其中,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中央下部水平段分别置于下凸块5底面的前端、后端,下纵筋Ⅰ10的中央竖直段钢筋分别紧贴下凸块5的前端的左右两侧面,下纵筋Ⅱ11的中央竖直段钢筋分别紧贴下凸块5的后端的左右两侧面,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中央弯折段紧贴基体3的底面,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左侧水平段紧贴基体3的底面分别伸入到左凸肋Ⅰ7和左凸肋Ⅱ8的左侧面处,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右侧水平段紧贴基体3的底面分别伸入到右凸块9的右侧面的前后方处。进一步地,所述内置钢筋骨架2中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置于异形砌块1的上部前后方,其中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的左侧水平段紧贴位于上凹槽4前后的基体3的顶面分别伸入到左凸肋Ⅰ7和左凸肋Ⅱ8的左侧面处,中央水平弯折段紧贴位于上凹槽4右侧的基体3的顶面的前后方处,右侧水平段紧贴基体3的顶面分别伸入到右凸块9的右侧面的前后方处。进一步地,所述内置钢筋骨架2中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的左侧水平段分别穿过箍筋Ⅰ14的四个角点并固定,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的右侧水平段分别穿过箍筋Ⅱ15的四个角点并固定,固定筋Ⅰ16、固定筋Ⅱ17在下凸块5的底面左右两侧固定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中央下部,进而形成稳定的内置钢筋骨架2。进一步地,所述异形砌块1中的混凝土为碱-矿渣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内置钢筋骨架2位于异形砌块1内部,钢筋外皮留有一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本技术砌块材料为碱-矿渣混凝土。同时,砌块设计成异形(包括基体3、上凹槽4、下凸块5、左凹槽6、左凸肋Ⅰ7、左凸肋Ⅱ8,右凸块9),有助于砌块之间的咬合,提高了砌体墙的整体性。另外,砌块内部设置钢筋骨架,增强了单个砌块的变形能力,增强了墙体砌块之间的抗剪销栓力,有助于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砌体墙无需再按传统做法设置芯柱,简化了墙体施工工艺。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配筋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异形砌块(1)和内置钢筋骨架(2);异形砌块(1)包括基体(3)、上凹槽(4)、下凸块(5)、左凹槽(6)、左凸肋Ⅰ(7)、左凸肋Ⅱ(8)、右凸块(9);内置钢筋骨架(2)包括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箍筋Ⅰ(14)、箍筋Ⅱ(15)、固定筋Ⅰ(16)、固定筋Ⅱ(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配筋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异形砌块(1)和内置钢筋骨架(2);异形砌块(1)包括基体(3)、上凹槽(4)、下凸块(5)、左凹槽(6)、左凸肋Ⅰ(7)、左凸肋Ⅱ(8)、右凸块(9);内置钢筋骨架(2)包括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上纵筋Ⅰ(12)、上纵筋Ⅱ(13)、箍筋Ⅰ(14)、箍筋Ⅱ(15)、固定筋Ⅰ(16)、固定筋Ⅱ(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配筋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块(5)尺寸小于上凹槽(4),右凸块(9)尺寸小于左凹槽(6),便于异形砌块(1)相互之间的粘结与咬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配筋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钢筋骨架(2)中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分别置于异形砌块(1)的下部前方、后方;其中,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中央下部水平段分别置于下凸块(5)底面的前端、后端,下纵筋Ⅰ(10)的中央竖直段钢筋分别紧贴下凸块(5)的前端的左右两侧面,下纵筋Ⅱ(11)的中央竖直段钢筋分别紧贴下凸块(5)的后端的左右两侧面,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中央弯折段紧贴基体(3)的底面,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左侧水平段紧贴基体(3)的底面分别伸入到左凸肋Ⅰ(7)和左凸肋Ⅱ(8)的左侧面处,下纵筋Ⅰ(10)、下纵筋Ⅱ(11)的右侧水平段紧贴基体(3)的底面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夫雄李明富董俊刘玉煊何晶芳郭荣鑫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