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931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家用建筑井道内设有沿平台运行导轨上下升降的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平台底板、平台框架和平台左右立柱,曳引机经减震件与托架连接,托架通过支撑板与平台运行导轨和对重运行导轨的顶端连接,所述平台左右立柱两内侧固定安装平台运行导向的滚轮导靴,曳引机的钢带与平台的端接件前端设有吸收振动的弹性部件,曳引机驱动平台在井道内低噪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无两侧轿壁、前轿壁和轿顶,只有平台框架装饰板和平台底板,属于空间开敞结构,没有开门机和轿壁之间的连接,消除了噪声源;通过曳引轮旋转由钢带带动平台和对重运行,钢带受力运行均匀,降低运行噪声,降低了制造成本。

Household Platform with Steel Strip Tr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电梯平台,特别涉及一种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家庭对低速、负载小的家用电梯需求量增多,有些别墅对电梯也提出了需求要求,但是家用电梯或别墅电梯结构比较复杂,电梯轿厢振动易产生噪音,且维护保养工艺复杂,造成维护保养成本和销售成本高。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成本低,运行噪声小的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家用建筑井道内设有沿平台运行导轨上下升降的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平台底板、平台框架和平台左右立柱,曳引机经减震件与托架连接,托架通过支撑板与平台运行导轨和对重运行导轨的顶端连接,所述平台左右立柱两内侧固定安装平台运行导向的滚轮导靴,曳引机的钢带与平台的端接件前端设有吸收振动的弹性部件,曳引机驱动平台在井道内低噪运行。所述曳引机的本体结构中心对称,安装于托架的中心位置,不会产生噪声。所述平台运行导轨和对重运行导轨与导轨支架固定后,安装于家用建筑井道内。家用建筑井道给导轨支架提供了固定墙体。所述曳引机的钢带一端与平台的端接件连接,另一端绕过曳引机固定在对重钢带端接件上,曳引机运动由钢带带动平台和对重运行。所述平台底板通过两侧面的对称连接件与平台框架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平台左右立柱通过对称连接件与平台框架的侧面连接固定,构成平台的整体框架。所述平台左右立柱的下部两端的内侧连接一支撑槽钢,所述支撑槽钢的上表面装有钢带端接件,钢带端接件前端的弹性部件与一薄钢板连接,弹性部件压缩时薄钢板向压缩方向位移,减小了与电磁超载保护开关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槽钢上还装有电磁超载保护开关和安全锁,电磁超载保护开关位于弹性部件的压缩方向。电磁超载保护开关检测到薄钢板,向电梯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制停平台。所述家用建筑井道的地坑固定装有钢丝绳固定端连接件,安全钢丝绳一端与井道底坑的固定端连接件连接,另一端穿过安全锁的锁孔与托架下方钢丝绳的固定装置连接。所述安全锁在平台超速运行时触发安全锁内部的离心锁块伸出,并夹住安全钢丝绳,从而制停平台。平台在正常运行中安全锁内部的离心锁块与钢丝绳无任何接触。所述平台框架的顶端装有平层插板,井道内的平层感应器感应到平层插板,向电梯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在指定位置平层。本专利技术的优越功效在于:1)本申请无两侧轿壁、前轿壁和轿顶,只有平台框架装饰板和平台底板,属于空间开敞结构,没有开门机和轿壁之间的连接,消除了噪声源;2)本申请通过曳引轮旋转由钢带带动平台和对重运行,钢带受力运行均匀,降低运行噪声,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降低了维护保养的难度;3)本申请简化了家用电梯的结构,更适合单一家庭的使用环境。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家用平台正面拆去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家用平台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曳引机与平台导轨在井道顶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平台横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钢带曳引机;2—曳引机托架;3—托架支撑板;4—平台运行导轨;5—对重运行导轨;6—安全钢丝绳;7—钢丝绳的固定装置;8—减震弹性件;9—平台底板;10—平台下连接端板;11—安全锁;12—平台左右立柱;13—平台上连接端板;14—平台框架;15—滚轮导靴;16—钢带端接件;17—弹簧;18—电磁超载保护开关;19—安全锁复位部件;21—对重钢带端接件;22—地坑的固定端连接件;23—平台和对重导轨支架;24—建筑井道;25—支撑槽钢;26—平层插板;27—薄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家用平台正面拆去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家用平台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曳引机与平台导轨在井道顶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平台横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家用建筑井道24内设有沿平台运行导轨4上下升降的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平台底板9、平台框架14和平台左右立柱12,曳引机1经减震弹性件8与托架2螺栓组合连接,减震弹性件8为曳引机1提供了缓冲减震,托架2通过托架支撑板3与平台运行导轨4和对重运行导轨5的顶端连接,所述平台左右立柱12两内侧固定安装平台运行导向的滚轮导靴15,曳引机1的钢带与平台的钢带端接件16前端设有吸收振动的弹簧17,曳引机1驱动平台在井道内低噪运行。所述曳引机1的本体结构中心对称,安装于托架2的中心位置,不会产生噪声。托架2为曳引机框架的承重梁,为曳引机1提供支撑;同时承担曳引机自重和部分平台和对重的重量。所述平台运行导轨4和对重运行导轨5与平台和对重导轨支架23固定后,安装于家用建筑井道24内。家用建筑井道24给平台和对重导轨支架23提供了固定墙体。所述平台运行导轨4为平台运行提供导向,同时支撑曳引机托架2。所述对重运行导轨5为对重运行提供导向。所述曳引机的钢带一端与平台的钢带端接件16连接,另一端绕过曳引机1固定在对重钢带端接件21上,曳引机1运动由钢带带动平台和对重运行。所述平台底板9通过两侧面的平台下连接端板10和平台上连接端板13与平台框架14两侧用螺栓组合固定,所述平台底板9的内端通过一排螺栓组合与平台框架14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平台左右立柱12通过平台下连接端板10和平台上连接端板13与平台框架14的侧面螺栓组合连接固定,构成平台的整体框架。所述平台左右立柱12的下部两端的内侧连接支撑槽钢25,所述支撑槽钢25的上表面螺栓组合固定有钢带端接件16,钢带端接件16前端的弹簧17与薄钢板27连接,弹簧17压缩时薄钢板27向压缩方向位移,减小了与电磁超载保护开关18之间的距离。同时,弹簧17也为平台提供了缓冲。所述支撑槽钢25上还装有电磁超载保护开关18和安全锁11,电磁超载保护开关18位于弹簧17的压缩方向。电磁超载保护开关18检测到薄钢板27,向电梯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制停平台。所述家用建筑井道24的地坑固定装有钢丝绳固定端连接件22,安全钢丝绳6一端与井道底坑的固定端连接件22连接,另一端穿过安全锁11的锁孔与托架下方钢丝绳的固定装置7连接。所述安全锁11在平台超速运行时触发安全锁内部的离心锁块伸出,并夹住安全钢丝绳6,从而制停平台。平台在正常运行中安全锁11内部的离心锁块与安全钢丝绳6无任何接触。所述安全锁11设有安全锁复位部件19,手动对安全锁11进行复位操作。所述平台框架14的顶端装有平层插板26,井道内的平层感应器感应到平层插板26,向电梯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在指定位置平层。曳引机1通过钢带带动平台和对重运行,因钢带端接件16的前端有弹簧17,平台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被弹簧17吸收。振动产生是由固定于平台运行导轨4顶端,即建筑井道顶端的曳引机1发出,由于曳引机1下方有减震弹性件8,故产生的振动会被减震弹性件8吸收而不会经钢带传到平台。由于平台本身载重<400kg,曳引机本身结构形状中心对称,所以这个位置不会产生噪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其特征在于:家用建筑井道内设有沿平台运行导轨上下升降的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平台底板、平台框架和平台左右立柱,曳引机经减震件与托架连接,托架通过支撑板与平台运行导轨和对重运行导轨的顶端连接,所述平台左右立柱两内侧固定安装平台运行导向的滚轮导靴,曳引机的钢带与平台的端接件前端设有吸收振动的弹性部件,曳引机驱动平台在井道内低噪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其特征在于:家用建筑井道内设有沿平台运行导轨上下升降的平台,所述平台包括平台底板、平台框架和平台左右立柱,曳引机经减震件与托架连接,托架通过支撑板与平台运行导轨和对重运行导轨的顶端连接,所述平台左右立柱两内侧固定安装平台运行导向的滚轮导靴,曳引机的钢带与平台的端接件前端设有吸收振动的弹性部件,曳引机驱动平台在井道内低噪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的本体结构中心对称,安装于托架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运行导轨和对重运行导轨与导轨支架固定后,安装于家用建筑井道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的钢带一端与平台的端接件连接,另一端绕过曳引机固定在对重钢带端接件上,曳引机运动由钢带带动平台和对重运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底板通过两侧面的对称连接件与平台框架的下端连接固定,所述平台左右立柱通过对称连接件与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文张家勇徐中屯潘阿锁高祖平赵琳陆东燕卫之纯王世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登堡电梯贵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