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357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包括中心管和多个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分布于中心管的周侧,所述导流管的侧端设置有布水孔,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与布水孔相配合作用的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以中心管的中轴线为轴,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弯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增加了反渗透作用的工作路程,增强了原水的作用流速,提高了回收率,降低了浓差极化,从而增强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结构中,主要为原水从一端进水,浓水从一端出水,中心管出纯水的布置方式,这样传统的布置结构流程较短,膜片流速较低,水回收率低,浓差极化大,容易导致膜芯产生污染,从而导致膜元件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具体通过多端的均匀进水实现过滤。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包括中心管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导流管分布于中心管的周侧,所述导流管的侧端设置有布水孔,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与布水孔相配合作用的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以中心管的中轴线为轴,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弯卷。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环形阵列分布于中心管的周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布水孔的个数为多个,均匀的设置于导流管的侧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的两侧端均设置有布水孔。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内设置有凸起的支撑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的截面呈半圆形。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为柔性材料。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内填充有活性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设置有多个导流管,多端的均匀进水实现了反渗透膜的充分作用,降低了浓差极化。2、导流管环形阵列的布置于中心管的周侧,增强了紧凑性及美观性。3、导流管为柔性材料,在反渗透膜弯卷的过程中,导流管能变形,从而保证反渗透膜结构的整体外观不被破坏变形。4、导流管的两侧端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布水孔,保证原水进入反渗透膜中的均匀性,提高反渗透膜的产水率,同时内部的进水方式缩小了进水流道的截面积,从而增加了膜表面流速,减小浓差极化现象,大大提高了反渗透膜结构的使用寿命。5、设置有凸起的半圆形支撑结构,形成进水流道,从而保证流道在卷制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同时半圆形凸起结构能够增加原水的湍流度,提高反渗透膜结构的抗污染能力。6、中心管填充活性炭,保证出水口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水示意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水示意图2。图3是本专利技术导流管的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导流管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导流管的侧视图。图6是反渗透膜装置的示意图1。图7是反渗透膜装置的示意图2。图8是图6中A-A处的剖视图。图9是图7中B-B处的剖视图。图10是反渗透膜装置中端盖的示意图1。图11是反渗透膜装置中端盖的示意图2。图12是中心管的剖视图。图13是反渗透膜装置的俯视图。图14是导流管的示意图1。图15是导流管的示意图2。图16是导流管的立体图。图中:10-中心管;11-纯水过水道;12-缝隙;16-第二连接部;20-导流管;21-布水孔;22-反渗透膜;23-支撑结构;26-第一连接部;30-壳体;31-原水进水口;32-浓水出水口;33-纯水出水口;34-端盖;100-原水;200-纯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包括中心管(10)和导流管(20),所述导流管(20)的个数为多个,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管(20)的个数为四个,具体为所述导流管环形阵列均匀的分布于中心管(10)的周侧,所述导流管(20)的侧端设置有布水孔(21),所述导流管(20)上设置有与布水孔(21)相配合作用的反渗透膜(22),所述反渗透膜(22)以中心管(10)的中轴线为轴,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弯卷,更为具体的,所述反渗透膜(22)的设置将进水道分成纯水进水道和浓水进水道,所述纯水进水道与中心管(10)相通,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增加了多个原水进水口,使得原水(100)能更均匀的通过反渗透膜(22)进行作用,在增强产水率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反渗透膜结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布水孔(21)的个数为多个,均匀的设置于导流管(20)的侧端,所述导流管(20)的两侧端均设置有布水孔(21),所述布水孔(21)作为原水进入反渗透膜(22)内进行过滤的入水口,这样内部的进水方式,缩小了进水的流道截面积,增加了反渗透膜(22)表面的过水流速,减小了浓差极化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反渗透膜结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20)内设置有凸起的支撑结构(23),更为具体的,所述支撑结构(23)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凸起的半圆形支撑结构(23),形成了进水流道,从而保证流道在卷制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同时半圆形凸起结构能够增加原水(100)的湍流度,从而提高反渗透膜结构的抗污染能力。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20)为柔性材料,其目的在于:在反渗透膜弯卷的过程中,导流管(20)能变形,从而保证反渗透膜结构的整体外观不被破坏。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10)内填充有活性炭,所述活性炭进一步对纯水进行过滤,保证出水口感。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中,将所述反渗透膜结构应用并形成新的反渗透膜装置,具体为:所述反渗透膜结构还配合连接有一壳体(30),所述壳体(30)上设置有原水进水口(31)、浓水出水口(32)和纯水出水口(33),所述原水进水口(31)与导流管(20)相通,所述纯水出水口(33)与中心管(10)相通,所述壳体(30)上配合连接有端盖(34),所述浓水出水口(32)设置于端盖(34)的外周侧,且环形阵列布置于端盖(34)上,具体个数为四个,更为具体的,所述端盖(34)上未开孔的地方采用封胶处理。更为具体的,所述导流管(20)与中心管(10)通过拼接的方式一体形成,所述导流管(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6),所述中心管(10)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26)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16),所述第一连接部(26)为定位柱或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为与第一连接部(26)相对应的定位孔或定位柱。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10)包括环形阵列的纯水过水道(11),所述纯水过水道(11)与纯水进水道相通且与中心管(10)的中心管道相通,所述导流管(20)设置于两两之间的纯水过水道(11)之间,所述导流管(20)与纯水过水道(11)外壁的配合面之间留有缝隙(12),所述缝隙(12)用于反渗透膜(22)的固定,更为具体的,所述导流管(20)与纯水过水道(11)之间的配合面之间还设置有一定的粗糙度,所述粗糙度为了增强反渗透膜(22)与配合面之间配合的粘结力。在使用过程中,导流管与中心管采用拼接一体化设计,由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的设计,提升了拆卸、安装的便捷性,同时凸起的半圆形支撑结构及柔性材料制成的导流管保证了在反渗透膜卷制的过程中,不破坏整体外观形状,在水流走向过程中,原水从原水进水口(31)进入到导流管(20)内,再从导流管(20)侧端的布水孔(21)流出,继而进入到反渗透膜(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包括中心管和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导流管分布于中心管的周侧,所述导流管的侧端设置有布水孔,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与布水孔相配合作用的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以中心管的中轴线为轴,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弯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包括中心管和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导流管分布于中心管的周侧,所述导流管的侧端设置有布水孔,所述导流管上设置有与布水孔相配合作用的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以中心管的中轴线为轴,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弯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环形阵列分布于中心管的周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渗透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的个数为多个,均匀的设置于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爽陈培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百霖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