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水带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276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水带护桥,包括左桥坡部、中间部和右桥坡部,中间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水带穿过的通道,通道的竖向截面为倒梯形。通过将水带护桥通道竖向截面设置为倒梯形,可以将不同规格的水带卡在通道中,避免了因水带规格的改变而更换水带护桥,解决了现有水带护桥对于不同规格的水带适用性差的问题。

A Bridge with Fire-fighting Wate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水带护桥
本技术涉及抢险救灾现场消防水带保护专业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消防水带护桥。
技术介绍
在消防救灾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水源在道路的一侧而火灾现场在道路的另一侧的情形,因此消防用的水带需要横穿道路,过往车辆碾压消防水带时会影响消防水带的正常供水甚至导致消防水带爆裂,影响消防救灾工作的进行。如果为了保障消防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道路实施临时封闭,那么毫无疑问会造成车辆积压、过往行人拥堵。综上,在道路上临时架设对消防水带保护的护桥可以解决前述问题。常用的水带护桥只针对传统的60型和80型水带(即直径为60mm和80mm的水带)。用于大型火灾救援现场远程供水系统的大口径水带的直径通常在200mm至300mm之间。授权公告号为CN205360348U的技术专利文件给出了这样一种方案,如图1所示,若采用图1中水带护桥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底座101和凹槽102,根据不同规格的水带,凹槽102的深度和上端的开口距离也会不同。若采用不同规格的水带,则该水带护桥的规格也需要相应的变化,水带护桥的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水带护桥,用于解决现有水带护桥对于不同规格的水带适用性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护桥,包括左桥坡部、中间部和右桥坡部,所述中间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水带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的竖向截面为倒梯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水带护桥通道竖向截面设置为倒梯形,可以将不同规格的水带卡在通道中,避免了因水带规格的改变而更换水带护桥,解决了现有水带护桥对于不同规格的水带适用性差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左桥坡部、中间部和右桥坡部分体设置,所述中间部由一个以上的子模块依次装配构成;分体设置便于拆卸和携带。进一步的,所述子模块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的左连接结构和右连接结构,所述左连接结构的底面设置有一条凹槽,所述右连接结构的顶面设置有一条凹槽,一个子模块的左连接结构和相邻子模块的右连接结构相互扣合构成上下表面平行的长方体;用于将分体的中间部各部分方便地组合起来。进一步的,所述左桥坡部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右连接结构相同的左桥坡连接结构,所述右桥坡部设置有与所述子模块的左连接结构相同的右桥坡连接结构;用于将分体的水带护桥各部分方便地组合起来。进一步的,所述左桥坡部和右桥坡部的坡面上设置有用于车辆防滑的突起;用于车辆防滑。进一步的,所述左桥坡部和右桥坡部上设置有用于安全提示的反光条;用于安全提示,保证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水带护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带护桥的竖向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带护桥的左桥坡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带护桥的中间部的第一子模块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带护桥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左桥坡部,2-右桥坡部,3-第一子模块,4-第二子模块,5-防滑结构,6-反光条,1a-第一凹槽,1b-第一台阶,2a-第二台阶,2b-第二凹槽,3a-第三台阶,3b-第三凹槽,3c-第四凹槽,3d-第四台阶,4a-第五台阶,4b-第五凹槽,4c-第六凹槽,4d-第六台阶,101-底座,10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水带护桥的竖向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竖向截面是指水带护桥在垂直于水带放置通道方向的截面。在左桥坡部1和右桥坡部2之间设置有中间部,中间部包括第一子模块3和第二子模块4,第一子模块3和第二子模块4的结构相同。左桥坡部1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一个坡体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凹槽1a和第一台阶1b。第一子模块3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左连接结构和右连接结构,其竖向截面为一梯形,该梯形与左桥坡部1或右桥坡部2或其他子模块构成倒梯形的水带通道。其中左连接结构包括向下的第三台阶3a和第三凹槽3b,右连接结构包括向上的第四凹槽3c和第四台阶3d,左连接结构和右连接结构配合安装能够形成一个上下表面光滑的六面体。类似的,右桥坡部2也包括一个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与子模块的左连接结构相同,包括第二台阶2a和第二凹槽2b。左桥坡部1的连接结构与子模块的右连接结构相同。连接时,如图2所示,第三台阶3a插入第一凹槽1a中,第一台阶1b插入第三凹槽3b中;第五台阶4a插入第四凹槽3c中,第四台阶3d插入第五凹槽4b中;第二台阶2a插入第六凹槽4c中,第六台阶4d插入第二凹槽2b中。以上述插配方式构成如图2所示的三通道水带护桥,各凹槽与相应的台阶插配使连接处上下表面光滑。使用时,可将不同规格的水带置入图2中的三个水带通道内,倒梯形的水带通道可以放置一定规格范围内的水带,在水带规格不同时不必更换水带护桥且可同时保护不同规格的水带。例如直径为60mm至90mm的水带,不同直径的水带卡在倒梯形结构的不同深度位置上。车辆从水带护桥上通过时,并不会压坏水带;若水带直径过大在水带护桥表面有一定的突起,车辆在水带护桥上走过时碾压水带,但此时,由于水带通道为倒梯形,水带将压力传递给桥坡部和子模块,致使水带的受力减小,进而达到保护直径范围超出设定规格范围的水带的目的。水带护桥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为了增加在湿滑路况下或在夜晚时车辆驶过水带护桥的安全性,设置了防滑结构5和反光条6,防滑结构5为块状突起,按规则分布在左桥坡部1和右桥坡部2的坡面的表面,同时反光条6间隔设置在防滑结构5之间。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子模块3和第二子模块4从而构成了三条水带通道,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根据现场需求,设置两条或大于三条的多条水带通道。本实施例中,水带护桥的各部分通过相互搭接的卡槽连接,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左桥坡部1、中间部和右桥坡部2之间可选用螺纹连接等常用可拆卸连接方式,甚至,水带护桥可以是一体结构。若水带护桥为一体结构,则中间部可仅设置一条水带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防水带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桥坡部、中间部和右桥坡部,所述中间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水带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的竖向截面为倒梯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水带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桥坡部、中间部和右桥坡部,所述中间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水带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的竖向截面为倒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水带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桥坡部、中间部和右桥坡部分体设置,所述中间部由一个以上的子模块依次装配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水带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模块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的左连接结构和右连接结构,所述左连接结构的底面设置有一条凹槽,所述右连接结构的顶面设置有一条凹槽,一个子模块的左连接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文营王庆银谭江渝张永刚原华成马广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