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体外辅助抓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172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腹腔镜体外辅助抓钩,包括刺穿针,刺穿针的一端套接有手持胶套,所述刺穿针内滑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有抓钩;所述调节杆远离抓钩的一端连接有挡板,调节杆内设置有牵引通孔,牵引通孔内设置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有端块,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抓钩;所述抓钩包括调节轴与抓臂,抓臂的一端与调节杆的一端铰接,调节轴的一端与抓臂的中部位置铰接,调节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一起并与牵引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穿刺针将抓钩送入人体内部,并通过抓钩将组织器官夹住来暴露出组织器官的背面位置,方便手术人员进行手术,相较于通过加大开刀创口来进行手术的方法更加安全,损伤更小,减少了患者的回复时间。

Laparoscopic extracorporeal-assisted grabbing hoo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腔镜体外辅助抓钩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的,涉及一种腹腔镜体外辅助抓钩。
技术介绍
腹腔镜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而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来完成的手术则被称为腹腔镜手术,手术人员通过将腹腔镜送入体内对手术部位进行照明观察,并通过手术器械对手术部位进行手术,由于整个手术过程中能够通过腹腔镜进行指引,无需大面积创口来方便医师观察与操作,因此腹腔镜手术创口一般都比较小,减轻了患者开刀的痛楚,降低了患者手术后的回复周期,是现代手术中的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在手术过程中,由于一些手术的位置处于组织器官的背面,由于腹腔镜手术的特性,手术创口较小,手术人员无法方便的对组织器官的位置进行调整,以方便手术人员对组织器官的背面位置进行手术,如果从创口再伸入一个手术器械来进行位置调整的话,就需要加大创口的尺寸,这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为了能够对腹腔镜手术中手术部位的组织气管进行位置调整,以方便对组织器官背面的位置进行手术,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体外辅助抓钩。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腹腔镜体外辅助抓钩,包括刺穿针、手持胶套、调节杆与抓钩,所述刺穿针的一端套接有手持胶套,刺穿针的另一端为尖锐结构,所述刺穿针内滑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有抓钩;所述调节杆远离抓钩的一端连接有挡板,调节杆内设置有牵引通孔,牵引通孔内设置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有端块,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抓钩;所述抓钩包括调节轴与抓臂,每一个抓臂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轴,抓臂的数量为两个,抓臂的一端与调节杆的一端铰接,两个调节轴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抓臂的中部位置铰接,两个调节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一起并与牵引绳连接,当两个抓臂抓紧时,两个抓臂之间的横向的最大距离小于刺穿针的针孔直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手持胶套的表面设置有花纹凸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杆的外壁上套接有橡胶圈,橡胶圈与刺穿针过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端块的尺寸大于牵引通孔的尺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抓臂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穿刺针将抓钩送入人体内部,并通过抓钩将对应的组织器官夹住来改变组织器官的位置以暴露出组织器官的背面位置,方便手术人员进行手术,整个过程除穿刺针的刺穿口之外不会额外添加伤口,相较于通过加大开刀创口来进行手术的方法更加安全,损伤更小,减少了患者的回复时间;2、调节杆的外壁上套接有橡胶圈,橡胶圈与刺穿针过盈连接,调节杆只有在手术人员对其施加一定力的作用时才会与刺穿针发生相对滑动,调节杆的位置更加稳定,防止在手术过程中,调节杆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而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抓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腹腔镜体外辅助抓钩,如图1、图2所示,包括刺穿针1、手持胶套2、调节杆3与抓钩4,所述刺穿针1的一端套接有手持胶套2,刺穿针1的另一端为尖锐结构,能够刺穿人体组织,医务人员通过手持胶套2拿持刺穿针1,手持胶套2的表面设置有花纹凸起,起到防滑的效果,使医务人员能够拿稳刺穿针1,所述刺穿针1内滑动设置有调节杆3,调节杆3的一端连接有抓钩4。所述调节杆3远离抓钩4的一端连接有挡板31,防止在手术时调节杆3连接抓钩4的一端过度深入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伤害,同时还能够方便手术人员对调节杆33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调节杆3的外壁上套接有橡胶圈35,橡胶圈35与刺穿针1过盈连接,即调节杆3只有在手术人员对其施加一定力的作用时才会与刺穿针1发生相对滑动,防止在手术过程中,调节杆3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而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调节杆3内设置有牵引通孔34,牵引通孔34内设置有牵引绳32,牵引绳32的一端连接有端块33,牵引绳32的另一端连接抓钩4,端块33的尺寸大于牵引通孔34的尺寸,防止牵引绳32滑入牵引通孔34内无法取出,同时方便手术人员抓住牵引绳32。如图3所示,所述抓钩4包括调节轴42与抓臂41,每一个抓臂41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轴42,抓臂41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抓臂41的数量为两个,抓臂41的一端与调节杆3的一端铰接,两个调节轴4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抓臂41的中部位置铰接。两个调节轴4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一起并与牵引绳32连接,操作时,向下推动牵引绳32使两个调节轴42之间的夹角变大,可以张开两个抓臂41,当向上拉动牵引绳32时,两个调节轴42之间的夹角变小,两个抓臂41相互靠近达到夹紧达到效果,当两个抓臂41抓紧时,两个抓臂41之间的横向的最大距离小于刺穿针1的针孔直径,保证抓钩4能够自由进出刺穿针1。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抓钩4收缩进入刺穿针1内,通过刺穿针1刺穿人体组织进入腹腔,此时再通过向下推动挡板31使抓钩4暴露出来,将抓钩4移动至待手术的组织器官的位置,通过拉紧牵引绳32使两个抓臂41靠近并夹紧对应组织器官,此时移动刺穿针1的位置能够将对应组织器官的背面暴露出来,方便手术人员进行腹腔镜手术。本技术通过穿刺针将抓钩送入人体内部,并通过抓钩将对应的组织器官夹住来改变组织器官的位置以暴露出组织器官的背面位置,方便手术人员进行手术,整个过程除穿刺针的刺穿口之外不会额外添加伤口,相较于通过加大开刀创口来进行手术的方法更加安全,损伤更小,减少了患者的回复时间。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腹腔镜体外辅助抓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刺穿针(1)、手持胶套(2)、调节杆(3)与抓钩(4),所述刺穿针(1)的一端套接有手持胶套(2),刺穿针(1)的另一端为尖锐结构,所述刺穿针(1)内滑动设置有调节杆(3),调节杆(3)的一端连接有抓钩(4);所述调节杆(3)远离抓钩(4)的一端连接有挡板(31),调节杆(3)内设置有牵引通孔(34),牵引通孔(34)内设置有牵引绳(32),牵引绳(32)的一端连接有端块(33),牵引绳(32)的另一端连接抓钩(4);所述抓钩(4)包括调节轴(42)与抓臂(41),每一个抓臂(41)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轴(42),抓臂(41)的数量为两个,抓臂(41)的一端与调节杆(3)的一端铰接,两个调节轴(4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抓臂(41)的中部位置铰接,两个调节轴(4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一起并与牵引绳(32)连接,当两个抓臂(41)抓紧时,两个抓臂(41)之间的横向的最大距离小于刺穿针(1)的针孔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腹腔镜体外辅助抓钩,其特征在于,包括刺穿针(1)、手持胶套(2)、调节杆(3)与抓钩(4),所述刺穿针(1)的一端套接有手持胶套(2),刺穿针(1)的另一端为尖锐结构,所述刺穿针(1)内滑动设置有调节杆(3),调节杆(3)的一端连接有抓钩(4);所述调节杆(3)远离抓钩(4)的一端连接有挡板(31),调节杆(3)内设置有牵引通孔(34),牵引通孔(34)内设置有牵引绳(32),牵引绳(32)的一端连接有端块(33),牵引绳(32)的另一端连接抓钩(4);所述抓钩(4)包括调节轴(42)与抓臂(41),每一个抓臂(41)对应设置有一个调节轴(42),抓臂(41)的数量为两个,抓臂(41)的一端与调节杆(3)的一端铰接,两个调节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张珺梁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迪普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