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007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按重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大豆油1~10%、茶叶25~35%、乳香5~15%、没药5~15%、纯净水35~55%。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具有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的特点,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还表现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具体为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最低为91.7%。

A botanical composition for controlling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病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黄瓜是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瓜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是世界性蔬菜。黄瓜白粉病俗称“白毛病”,是一种潜育期短、流行性强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一般可使黄瓜减产5~20%,是限制黄瓜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发病初期,白粉病危害的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发病严重时,叶面布满白粉,变成灰白色,直至整个叶片枯死。白粉病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黄瓜白粉病,但是由于近年来,白粉病产生一定抗药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一般年份减产在10%左右,流行年份减产在20%-40%左右。北方温室和大棚内最易发生此病,其次是春播露地黄瓜,而秋黄瓜发病较轻。因白粉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黄瓜生长后期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同时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得高残留和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种植面积4500万多亩,年产190万多吨。近年来,随着市场高端茶需求量下降,茶叶出现产销失衡。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开发和茶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是解决茶产业瓶颈的根本方法。茶叶里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主要由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及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等几种单体组成,其中组要成分是EGCG,具有抗氧化作用、防癌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抗菌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药、养殖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茶多酚对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汪金莲等研究表明茶多酚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香蕉炭疽病(Colletotrichummusae)和莲腐败病菌(Fusariumoxysporum)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专利研究了茶叶对黄瓜白粉病真菌的抑制作用,旨在为拓宽茶的抑菌谱,为利用茶防治这些植物病害提供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其所用原料全部来源于植物,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防治效果好,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按重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大豆油1~10%、茶叶25~35%、乳香5~15%、没药5~15%、纯净水35~55%。优选的,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按重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大豆油5%、茶叶30%、乳香10%、没药10%、纯净水4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植物源组合物在使用时,配置成质量倍数300~500倍液,对黄瓜茎叶进行喷洒作业。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茶叶置入容器中,加入二倍体积的纯净水,煮沸30分钟,过滤得到溶液A;2)将乳香和没药放入其一半重量的纯净水中,套滤袋水煎煮20~30分钟,过滤得到溶液B;4)将溶液B和大豆油加入溶液A中,加入纯净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农药。进一步的,所述的茶叶选自乌龙茶茶末或绿茶茶粉。进一步的,所述的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的树皮渗透树脂。进一步的,所述的没药为橄榄科地丁树的干燥树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该组合物原料全部来源于植物,具有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的特点,特别应用于瓜果中,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本专利技术组合物还表现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具体为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最低为9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将250g乌龙茶捣碎置入容器中,加入250g纯净水,煮沸半后过滤得到溶液A;将50g乳香和50g没药放入50g纯净水中,沸水煎煮20~30分钟,过滤得到溶液B;将溶液B和50g大豆油加入溶液A中,加入50g纯净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农药。使用时,将上述组分混合一起后,配置成质量倍数500倍液,对黄瓜茎叶进行喷洒作业。实施例2将350g乌龙茶捣碎置入容器中,加入350g纯净水,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得到溶液A;将150g乳香和150g没药放入150g纯净水中,沸水煎煮20~30分钟,过滤得到溶液B;将溶液B和50g大豆油加入溶液A中,加入200g纯净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农药。使用时,将上述组分混合一起后,配置成质量倍数300倍液,对黄瓜茎叶进行喷洒作业。实施例3将300g乌龙茶捣碎置入容器中,加入300g纯净水,煮沸半小时后过滤得到溶液A;将100g乳香和100g没药放入100g纯净水中,沸水煎煮20~30分钟,过滤得到溶液B;将溶液B和50g大豆油加入溶液A中,加入50g纯净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农药。使用时,将上述组分混合一起后,配置成质量倍数时,将上述组分混合一起后,配置成质量倍数400倍液,对黄瓜茎叶进行喷洒作业。实施例4药效试验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得到的3种混剂和清水对照进行药效试验,采用温室盆栽黄瓜,测定三种浓度药剂对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当温室盆栽黄瓜幼苗至2-3叶期,按设计用不同浓度药剂和清水分别进行叶面喷雾处理,24小时后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并于培养箱中保湿培养,在喷洒清水的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调查结果,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结果见表1。表1本专利技术的植物源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供试药剂用药剂量(mL)防治效果(%)实施例1产品30091.7实施例2产品30099.8实施例3产品30099.2清水————从上表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农药对黄白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达到90%以上,其中实施例1的产品由于浓度低,一次防治效果不如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产品,实施例2产品的浓度最大,制作过程耗费资源最大,而实施例3的产品的浓度虽然低于实施例3产品,但二者防治效果相近,均达到99%以上,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本专利技术最佳技术方案是实施例3提供的方案,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防治效果好,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例进行多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大豆油1~10%、茶叶25~35%、乳香5~15%、没药5~15%、纯净水35~5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大豆油1~10%、茶叶25~35%、乳香5~15%、没药5~15%、纯净水35~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含量所述的植物源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大豆油5%、茶叶30%、乳香10%、没药10%、纯净水4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源组合物配置成质量倍数300~500倍液,对黄瓜茎叶进行喷洒作业。4.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波王五宏毛立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茗相思茶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