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823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导体的接线端子(100),其具有包含内腔(11)的壳体(10)、布置在壳体(10)的内腔(11)中的电流杆(12)、布置在壳体(10)的内腔(11)中的夹紧弹簧(13)和可摆动地安装在壳体(10)上的操作杆(17),夹紧弹簧用于在夹紧弹簧(13)的闭合位置中将导体相对于电流杆(12)夹紧,操作杆用于将夹紧弹簧(13)转换到闭合位置中和打开位置中,其中在打开位置中,操作杆(17)在壳体(10)上锁定在固定位置上。

Connection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导体的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用于连接导体的接线端子在多种实施方案中是已知的。通常,接线端子具有壳体,壳体的内部布置有电流杆和夹紧弹簧。待连接的导体能够通过形成在壳体上导体插入口插入到壳体中,以便在此借助于夹紧弹簧将导体相对于电流杆夹紧,从而建立导体的电接触。为了能够将导体插入到形成在夹紧弹簧和电流杆之间的夹紧位置中,贴靠在电流杆上的夹紧弹簧必须从电流杆偏移开。如果导体具有大的导体横截面,从而导体具有高的稳定性和强度,夹紧弹簧则能够在导体插入到夹紧位置中时自动地从导体偏移开,以便能够将导体插入到电流杆和夹紧弹簧之间的区域中并且在此夹紧导体。然而,如果导体具有小的导体横截面,从而导体具有低的稳定性和强度,导体的这种直接插入是不可能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其在连接具有小的导体横截面的导体时也能够为用户提供简易的操作。根据本技术,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技术的恰当的设计方案和优选的扩展方案。根据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具有包含内腔的壳体、布置在壳体的内腔中的电流杆、布置在壳体的内腔中的夹紧弹簧和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操作杆,夹紧弹簧用于在夹紧弹簧的闭合位置中将导体相对于电流杆夹紧,操作杆用于将夹紧弹簧转换到闭合位置中和打开位置中,其中在打开位置中,操作杆壳体上锁定在固定位置上。根据本技术,目前设置夹紧弹簧能够借助于操作杆转换到闭合位置中和打开位置中。在打开位置中,夹紧弹簧这样从电流杆偏移开,即在电流杆和夹紧弹簧之间形成缝隙,待连接的导体能够通过该缝隙插入到电流杆和夹紧弹簧之间的夹紧位置的区域中。在夹紧弹簧的闭合位置中,夹紧弹簧贴靠在电流杆上,从而插入到夹紧位置中的导体借助于夹紧弹簧相对于电流杆夹紧。操作杆可摆动地安装在壳体上,从而夹紧弹簧能够借助于操作杆的旋转运动转换到打开位置中和闭合位置中。为了让客户轻易地插入尤其具有小的导体横截面的导体,这样形成接线端子,即操作杆在打开位置中被锁定或锁定在壳体上。由此,操作杆能够借助于操作杆和壳体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保持在打开位置中。通过将操作杆锁定在打开位置中,操作杆在不需要用户将其握紧的情况下保持在打开位置中,从而能够防止操作杆意外地回转到闭合位置中。由于用户不需要将操作杆保持在打开位置中,用户双手自由地可以将导体插入到接线端子中,这尤其在导体横截面非常薄时是有利的。借此,即使具有小的导体横截面的导体也可以直接插入。操作杆优选具有布置在壳体的外部的手柄区段,操纵杆借助于手柄区段在打开位置中锁定在壳体上。手柄区段用于操作操作杆并且因此从闭合位置摆动到打开位置和反之。手柄区段优选布置在壳体的外部,从而便于用户操作。优选通过手柄区段实现将操作杆在壳体上锁定在打开位置中,手柄区段能够在打开位置中与壳体的一个区域建立形状配合的连接。为了能够在打开位置中实现操作杆与壳体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可以在壳体的外侧上形成底切,借助底切将操作杆锁定在打开位置中。举例而言,底切能够以锁定鼻或锁定钩的形式形成,其可以从壳体的外侧突起,从而操作杆的手柄区段能够形状配合地固定在固定位置上。为了手柄区段与底切的形状配合的啮合,手柄区段能够具有窗口状凹槽,窗口状凹槽能够在打开位置中从后钩住壳体的底切。在打开位置中,可以这样定位手柄区段,即底切穿过窗口状凹槽伸出。借此能够实现手柄区段在打开位置中的特别可靠的固定。窗口状凹槽优选以矩形通孔的形式形成。底切能够从后方钩在窗口状凹槽的内边缘表面上。优选地,手柄区段具有压板,窗口状凹槽可以形成在压板上。优选这样形成压板,即压板在闭合位置中与壳体的外侧有间隔地定位并且能够在打开位置中通过操作杆的摆动运动这样贴靠在外侧上,即壳体的底切能够穿过窗口状凹槽伸入。通过压板能够实现弹簧作用,弹簧作用简单化制动机构的锁定和解锁。可以借助工具、尤其借助于螺丝刀实现操作杆的操作,其中手柄区段可以为此具有工具插入口,在操作操作杆时,工具能够插入或者固定在工具插入口中。优选这样形成操作杆,即操作杆具有旋转轴,旋转轴定位在壳体的内腔中并且形成用于夹紧弹簧的容纳部。通过操作杆的旋转轴布置在夹紧弹簧的区域中,实现了接线端子的非常紧凑的设计方式。此外,优选设置操作杆具有定位在壳体的内腔中的接触臂,接触臂能够贴靠在夹紧弹簧的夹紧臂上。接触臂优选在打开位置中以及在闭合位置中都贴靠在夹紧弹簧的夹紧臂上,从而能够通过操作杆受控地将夹紧弹簧的夹紧臂从打开位置引导到闭合位置中,反之亦然。附图说明接下来参照根据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在接线端子的夹紧弹簧的闭合位置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线端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示出了在接线端子的夹紧弹簧的打开位置中的图1所示的接线端子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示出了多个彼此并排放置的如图1所示的接线端子的示意图,并且图4示出了多个彼此并排放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接线端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接线端子100的剖视图。接线端子100具有壳体10、尤其是绝缘材料壳体,该壳体形成内腔11,该内腔内部能够连接或者电接触电导体。为此,在壳体10的内腔11的内部布置有电流杆12和夹紧弹簧13。夹紧弹簧13形成为夹脚弹簧并且具有固定臂14和夹紧臂15,固定臂和夹紧臂通过拱形区段16彼此一件式地连接。固定臂14平面地贴靠在电流杆12上。借助夹紧臂15实现将插入到内腔11中的导体相对于电流杆12夹紧,从而建立电接触。为此,夹紧臂15能够相对于固定臂14并且相对于电流杆12摆动。为了实现夹紧臂15的摆动运动,接线端子100具有操作杆17。操作杆17可摆动地安装在壳体10上。通过操作杆17的摆动运动,能够将夹紧弹簧13转换到如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中和如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中。在闭合位置中,借助夹紧弹簧13的夹紧臂15实现将插入到壳体10的内腔11中的导体相对于电流杆12夹紧。在打开位置中,夹紧弹簧13的夹紧臂15从电流杆12偏移开,从而能够将导体插入到电流杆12与夹紧弹簧13的夹紧臂15之间的区域中或者释放已夹紧的导体。为了操作并且借此摆动操作杆17,操作杆具有手柄区段18,该手柄区段布置在壳体10的外部。为了在不需要用户将操作杆17保持在打开位置上的情况下将操作杆17固定在打开位置中,操作杆17能够在打开位置中锁定在壳体10上、尤其锁定在壳体10的外侧19上。为此,在壳体10的外侧19上形成底切20,手柄区段18能够从后钩在底切上或者手柄区段18能够从后方抓紧底切。可以通过形成锁定鼻或锁定钩在壳体10的外侧19上形成底切20。为了从后抓紧底切20,在手柄区段18上形成一个矩形通孔形式的窗口状凹槽21。手柄区段18能够在凹槽21的内边缘表面22上与底切20形成形状配合的连接。窗口状凹槽21形成在手柄区段18的压板23上。这样形成压板23,使其如图1中所示,在夹紧弹簧13的闭合位置中与壳体10的外侧19有间隔地定位并且如图2所示在夹紧弹簧13的打开位置中通过操作杆17的摆动运动这样贴靠在壳体10的外侧19上,使得壳体10的底切20穿过窗口状凹槽21伸入。如图1所示,压板23在夹紧弹簧13的闭合位置中基本上平行于壳体10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连接导体的接线端子(100),所述接线端子具有包含内腔(11)的壳体(10)、布置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内腔(11)中的电流杆(12)、布置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内腔(11)中的夹紧弹簧(13)和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操作杆(17),所述夹紧弹簧用于在所述夹紧弹簧(13)的闭合位置中将所述导体相对于所述电流杆(12)夹紧,所述操作杆用于将所述夹紧弹簧(13)转换到所述闭合位置中和打开位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操作杆(17)在所述壳体上锁定在固定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07 DE 102017125913.91.用于连接导体的接线端子(100),所述接线端子具有包含内腔(11)的壳体(10)、布置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内腔(11)中的电流杆(12)、布置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内腔(11)中的夹紧弹簧(13)和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10)上的操作杆(17),所述夹紧弹簧用于在所述夹紧弹簧(13)的闭合位置中将所述导体相对于所述电流杆(12)夹紧,所述操作杆用于将所述夹紧弹簧(13)转换到所述闭合位置中和打开位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操作杆(17)在所述壳体上锁定在固定位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17)具有布置在所述壳体(10)的外部的手柄区段(18),所述操作杆(17)借助于所述手柄区段在所述打开位置中锁定在所述壳体(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0)的外侧(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蒙·福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