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饰板与灯饰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69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9:27
一种导光饰板,包含导光板及图案化透明层。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微结构面及出光面,微结构面及出光面相对,且第一入光面连接于微结构面及出光面之间,其中整个微结构面设有多个第一微沟槽,每一第一微沟槽具有面向第一入光面的第一迎光面;图案化透明层设置于微结构面上,并填入部分第一微沟槽内。一种灯饰模块亦被提供。此导光饰板与灯饰模块具有降低模具成本、减少模具开发时间,且增加导光饰板图案变化之自由度的优点。

Light guide panel and lighting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饰板与灯饰模块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发光装置,尤其是一种导光饰板及灯饰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发光灯饰板的产品,大都采用压克力基板,且以射出或压印的方式在压克力基板表面制作凹槽,并在压克力基板一侧配置灯源,使灯源的光束在压克力基板中传递或者经由凹槽的反射而出光,其中借由不同凹槽的形状排列,形成特殊的发光图案。然而,传统具有凹槽图案的压克力基板,需使用模具来制作,而无论是热滚压、热平压或是射出模具,一个模具只能对应一种图案,由于开立模具的费用庞大且修模时间长,使得传统发光灯饰板的图案变化不大,且价格昂贵,难以适应现今以多样化且平价吸引消费者的潮流。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饰板与灯饰模块,具有降低模具成本、减少模具开发时间,且增加导光饰板图案变化之自由度的优点。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导光饰板包含导光板及图案化透明层。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微结构面及出光面,微结构面及出光面相对,且第一入光面连接于微结构面及出光面之间。整个微结构面设有多个第一微沟槽,每一第一微沟槽具有面向第一入光面的第一迎光面。图案化透明层设置于微结构面上,并填入部分第一微沟槽内。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灯饰模块包含上述的导光饰板及第一光源。第一光源相对于第一入光面设置。本技术导光饰板乃是全面于导光板上配置微沟槽,并利用图案化透明层填满部分微沟槽,使得出光面之对应于填满图案化透明层的位置处不出光而达到较暗的效果,而出光面之对应于未填入或仅局部填入图案化透明层的位置处则因可出光而较亮,进而使得导光饰板借由不同图案之图案化透明层的设置而能够因应不同出光图案的需求。因此导光饰板在制作上仅需使用一个全面配置微沟槽的模具,搭配透明材料填平的技术即可制作具有不同图案的导光饰板,可降低模具成本及减少模具开发时间,更兼具有增加导光饰板图案变化之自由度的优点。为让本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包含有第一光源及导光饰板的灯饰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导光饰板之PP’剖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导光饰板之区域A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迎光面相对于微结构面之倾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包含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及导光饰板的灯饰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图5的导光饰板之区域B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微沟槽之结构示意图。图8A至图8C分别是图7所示之弯月型微沟槽的AA剖线、BB剖线及CC剖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包含有第一光源及导光饰板的灯饰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导光饰板之PP’剖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导光饰板之区域A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灯饰模块30包含导光饰板10及第一光源32。导光饰板10包含导光板12及图案化透明层14,导光板12具有第一入光面16、微结构面18及出光面20,微结构面18及出光面20相对,且第一入光面16连接于微结构面18及出光面20之间,其中整个微结构面18设有多个第一微沟槽22,每一第一微沟槽22具有面向第一入光面16的第一迎光面221。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微沟槽22为截面例如是呈V型的凹槽。图案化透明层14设置于微结构面18上,并填入部分第一微沟槽22内。于一实施例中,一部分的第一微沟槽22被图案化透明层14填满,另一部分的第一微沟槽22被图案化透明层14局部填入(图中未绘示)或者不填入任何图案化透明层22。其中前述的填满,例如是图案化透明层14刚好将第一微沟槽22填平,而使图案化透明层14的表面与微结构面18等高(图中未绘示),或者图案化透明层14将第一微沟槽22填补后再略凸出于微结构面18,此时图案化透明层14会覆盖部分微结构面18。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部分的第一微沟槽22被图案化透明层14填补至凸出于微结构面18,另一部分的第一微沟槽22则不填有图案化透明层14。接续上述说明,如图1所示,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2例如具有相对之左侧面121及右侧面122,以及相对之上侧面123及下侧面124。左侧面121及右侧面122连接上侧面123及下侧面124,左侧面121、右侧面122、上侧面123及下侧面124连接于微结构面18及出光面20(示于图2)之间。于一实施例中,例如以导光板12的左侧面121作为第一入光面16,且如图3所示,微结构面18上的多个第一微沟槽22例如大致呈纵向走向,亦即朝上侧面123延伸或朝下侧面124延伸的走向,其中第一微沟槽22不一定限制为平行排列,第一微沟槽22之第一迎光面221大致是面向第一入光面16(以左侧面121为例)。又,在第一微沟槽22大致呈纵向走向时,可不限于以导光板12的左侧面121作为第一入光面16,于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导光板12的左侧面121及右侧面122两者皆可作为第一入光面16,此时,第一微沟槽22具有大致相对的两第一迎光面221,其中一个第一迎光面221大致面向导光板12的左侧面121,另一个第一迎光面221大致面向导光板12的右侧面122。于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还可在导光板12的四角落至少其中之一形成一切角平面作为第一入光面16,此时,第一微沟槽22的走向将非为纵向,而是大致沿者切角平面的走向,使得第一微沟槽22的第一迎光面221可大致面向位于角落的第一入光面16。导光板12具有第一折射率,图案化透明层14具有第二折射率,图案化透明层14的第二折射率与第一折射率相近,如图1及图2所示,借由图案化透明层14的填满第一微沟槽22,则由第一入光面16入射且射至图案化透明层14的部分光束L1将在导光板12内部维持全反射而不出光,亦即出光面20之对应于填满图案化透明层14的位置处将不出光而达到较暗的效果;而由第一入光面16入射且射至局部填满或未填有图案化透明层14的第一微沟槽22的部分光束L2被第一迎光面221全反射至出光面20出光,亦即出光面20之对应于局部填满或未填有图案化透明层14的位置处将因出光而呈现较亮的图案。其中,第一迎光面221相对于微结构面18倾斜,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迎光面相对于微结构面之倾斜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迎光面221与微结构面18之间具有夹角φ,目前常用之导光板12的板材所具有的第一折射率例如为接近1.5,而空气的折射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饰板包含导光板以及图案化透明层,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微结构面及出光面,所述微结构面及所述出光面相对,且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微结构面及所述出光面之间,其中整个所述微结构面设有多个第一微沟槽,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微沟槽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第一迎光面;以及所述图案化透明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面上,并填入部分所述多个第一微沟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饰板包含导光板以及图案化透明层,其中: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入光面、微结构面及出光面,所述微结构面及所述出光面相对,且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微结构面及所述出光面之间,其中整个所述微结构面设有多个第一微沟槽,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微沟槽具有面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第一迎光面;以及所述图案化透明层设置于所述微结构面上,并填入部分所述多个第一微沟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导光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折射率,所述图案化透明层具有第二折射率,所述第二折射率大于0.91倍的所述第一折射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导光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迎光面相对于所述微结构面倾斜,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微结构面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夹角介于90度至156度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导光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化透明层凸出所述微结构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导光饰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多个第一微沟槽被所述图案化透明层填满,部分所述多个第一微沟槽被所述图案化透明层局部填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导光饰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微沟槽的长度介于60微米至280微米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导光饰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第一微沟槽的深度介于5微米至30微米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导光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信宏刘劲谷廖俊谦李坤宪
申请(专利权)人:诚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