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38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包括钢轨、内棚体及外棚体,所述钢轨有四个,其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四个钢轨相对平行布置,位于内侧的两个钢轨为内钢轨,位于外侧的两个钢轨为外钢轨。外棚体设置在两个外钢轨上,内棚体设置在两个内钢轨上,内棚体可沿内钢轨移动至外棚体的内部。内棚体和外棚体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各支撑单元沿对应的钢轨依次布置。同一棚体的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内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顶部及外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顶部,均可拆卸安装有棚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卸安装方便,省时省力,可重复使用,吊装钢筋或钢筋制品更加方便,减少设备使用,提高吊装效率。

A Movable Steel Bar Processing Sh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
技术介绍
目前施工现场都需要搭设钢筋加工棚,为钢筋制品提供安全的制作场地,钢筋制品大多数是钢筋制成的钢筋笼。施工完成后工地需要搬离,搭设的钢筋加工棚也要相应地拆除,去新工地重新搭设新的钢筋加工棚。目前使用的钢筋加工棚大多数是由钢管搭成的简易棚,为了提高其安全性,需要的钢管数量较多,拆卸和安装费事费力,工人劳动强度高,效率低。更重要的是现有的钢筋加工棚搭设好之后,为一个固定的整体,在向钢筋加工棚内吊装钢筋或将钢筋制品从钢筋加工棚内吊出时,需要平板车辅助,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和成本,吊装也不方便,影响施工进度。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钢筋及钢筋制品吊装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解决现有钢筋棚拆卸、安装复杂,以及吊装钢筋或钢筋制品不方便,费事费力,吊装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包括钢轨、内棚体及外棚体,所述钢轨有四个,其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四个钢轨相对平行布置,位于内侧的两个钢轨为内钢轨,位于外侧的两个钢轨为外钢轨。外棚体设置在两个外钢轨上,内棚体设置在两个内钢轨上,内棚体可沿内钢轨移动至外棚体的内部。内棚体和外棚体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各支撑单元沿对应的钢轨依次布置。同一棚体的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内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顶部及外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顶部,均可拆卸安装有棚顶。优选地,支撑单元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及拱形梁,左立柱和右立柱竖向相对布置,拱形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和右立柱的顶部固定相连。内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分别与两个内钢轨一一对应,外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分别与两个外钢轨一一对应。优选地,每个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与对应的钢轨活动连接。优选地,行走机构包括N形支架和上行走轮,上行走轮设置在N形支架的内侧上部,其两侧与N形支架转动相连。N形支架的内侧下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下行走轮,两个下行走轮相互背离的一侧与N形支架转动相连。使用状态下,上行走轮位于钢轨的上翼板的上方,两个下行走轮位于钢轨的上翼板的下方,且分别位于腹板的两侧。优选地,连接组件包括金属制成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交叉布置,中间位置铰接,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单元可拆卸相连。优选地,所述拱形梁包括由方管弯折制成的拱形梁单体,两个拱形梁单体一上一下布置,每个拱形梁单体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和右立柱固定相连。位于下方的拱形梁单体两侧与左立柱和右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抗剪钢板,两个拱形梁单体之间沿其伸长方向,依次设置有起到连接和支撑作用的多个支撑杆。优选地,拱形梁的顶部,沿其伸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螺钉座。棚顶为彩钢瓦,棚顶上设置有与拱形梁的螺钉座数量相等且外置对应的安装孔,棚顶通过配置有防水垫圈的螺钉与拱形梁可拆卸相连。优选地,每个支撑单元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可与地面固定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上配置有用于调节其涨紧度的花篮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拆卸安装方便,省时省力,能够重复使用,避免材料浪费,同时本技术采用分体、可移动设计,提高吊装钢筋或钢筋制品的便捷性,减少设备使用,提高吊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至图3,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包括钢轨1、内棚体2及外棚体3,所述钢轨1有四个,其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四个钢轨1相对平行布置,位于内侧的两个钢轨1为内钢轨,位于外侧的两个钢轨1为外钢轨。外棚体3设置在两个外钢轨上,内棚体2设置在两个内钢轨上,内棚体2可沿内钢轨移动至外棚体3的内部。内棚体2和外棚体3结构相同,仅为尺寸大小的不同,内棚体2和外棚体3均包括多个支撑单元4,多个支撑单元4沿对应的钢轨1依次布置。支撑单元4包括左立柱41、右立柱42及拱形梁43,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竖向相对布置,拱形梁43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的顶部固定相连。内棚体2的各支撑单元4的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分别与两个内钢轨一一对应,外棚体3的各支撑单元4的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分别与两个外钢轨一一对应。同一棚体的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4之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组件6相连。连接组件6包括金属制成两个连接杆61,两个连接杆61交叉布置,中间位置铰接,各连接杆6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单元4可拆卸相连。每个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行走机构5,行走机构5与对应的钢轨1活动连接。行走机构5包括N形支架51和上行走轮52,上行走轮52设置在N形支架51的内侧上部,其两侧与N形支架51转动相连。N形支架51的内侧下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下行走轮53,两个下行走轮53相互背离的一侧与N形支架51转动相连。使用状态下,上行走轮52位于钢轨1的上翼板的上方,两个下行走轮53位于钢轨1的上翼板的下方,且分别位于钢轨1的腹板的两侧。每个支撑单元4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可与地面固定的钢丝绳44,所述钢丝绳44上配置有用于调节其涨紧度的花篮螺栓45。内棚体2的各支撑单元4的顶部和外棚体3的各支撑单元4的顶部,均可拆卸安装有棚顶7。所述拱形梁43包括由方管弯折制成的拱形梁单体431,两个拱形梁单体431一上一下布置,每个拱形梁单体431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固定相连。位于下方的拱形梁单体431两侧与左立柱41和右立柱42的连接处设置有抗剪钢板8,两个拱形梁单体431之间沿其伸长方向,依次设置有起到连接和支撑作用的多个支撑杆432。拱形梁43的顶部,沿其伸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螺钉座433。棚顶7为彩钢瓦,棚顶7上设置有与拱形梁43的螺钉座433数量相等且外置对应的安装孔,棚顶7通过配置有防水垫圈的螺钉与拱形梁43可拆卸相连。本技术在使用时,内棚体2的主体部分位于外棚体3的外侧,内棚体2靠近外棚体3的一端位于外棚体3的内侧,内棚体2和外棚体3均通过配置有花篮螺栓45的钢丝绳44固定于地面上,内棚体2和外棚体3在调整好位置后,其行走机构5通过与钢轨1可拆卸的定位块9固定在钢轨1上,避免内棚体2和外棚体3沿相应的钢轨1运动。当需要向钢筋加工棚内吊装钢筋或吊出制作好的钢筋产品时,可以解除内棚体2的钢丝绳44及与其对应的定位块9,将内棚体2推入外棚体3的内部,待吊装完成后,将内棚体2由外棚体3的内部拉出,并将内棚体2两侧的钢丝绳44重新固定于地面上,与内棚体2的行走机构5相配合的定位块9重新固定在钢轨1,实现可移动钢筋棚的吊装方便。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包括钢轨、内棚体及外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有四个,其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四个钢轨相对平行布置,位于内侧的两个钢轨为内钢轨,位于外侧的两个钢轨为外钢轨;外棚体设置在两个外钢轨上,内棚体设置在两个内钢轨上,内棚体可沿内钢轨移动至外棚体的内部;内棚体和外棚体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各支撑单元沿对应的钢轨依次布置;同一棚体的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内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顶部及外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顶部,均可拆卸安装有棚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包括钢轨、内棚体及外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有四个,其横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四个钢轨相对平行布置,位于内侧的两个钢轨为内钢轨,位于外侧的两个钢轨为外钢轨;外棚体设置在两个外钢轨上,内棚体设置在两个内钢轨上,内棚体可沿内钢轨移动至外棚体的内部;内棚体和外棚体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单元,各支撑单元沿对应的钢轨依次布置;同一棚体的任意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组件相连;内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顶部及外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顶部,均可拆卸安装有棚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支撑单元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及拱形梁,左立柱和右立柱竖向相对布置,拱形梁的两端分别与左立柱和右立柱的顶部固定相连;内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分别与两个内钢轨一一对应,外棚体的各支撑单元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分别与两个外钢轨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每个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与对应的钢轨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包括N形支架和上行走轮,上行走轮设置在N形支架的内侧上部,其两侧与N形支架转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敏强张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