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340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包括第一抗滑桩体、分压孔、安装孔和深度标盘,所述第一抗滑桩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远离第一抗滑桩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远离滑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抗滑桩体,其中,所述分压孔贯穿于第一抗滑桩体的四角处,所述分压孔之间设置有植被孔,所述安装孔设置于第一抗滑桩体的角边处,所述安装孔与定位孔位于第一抗滑桩体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孔远离第一抗滑桩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卡块。该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深度标盘与第一抗滑桩体和第二抗滑桩体之间为一体结构,根据深度标盘的尺寸直观可以观察桩位深度的变化,安装使用能精确了解桩位深度。

An Anti-slide Pile for Observing the Depth of Pile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
本技术涉及抗滑桩
,具体为一种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
技术介绍
抗滑桩是依靠下部埋入滑动面以下的桩提供抗力的工作原理,阻止上部土体的滑动,有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抗滑桩应用于很多公路边缘处,抗滑桩辅助公路斜坡泥土的加固,减少泥土或岩石的滚落,维持公路本身的路面的清洁。现有的抗滑桩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观察桩位深度的变化,导致安装使用不够方便,不能精确了解桩位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不容易观察桩位深度的变化,导致安装使用不够方便,不能精确了解桩位深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包括第一抗滑桩体、分压孔、安装孔和深度标盘,所述第一抗滑桩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远离第一抗滑桩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远离滑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抗滑桩体,其中,所述分压孔贯穿于第一抗滑桩体的四角处,所述分压孔之间设置有植被孔,所述植被孔与分压孔位于第一抗滑桩体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孔设置于第一抗滑桩体的角边处,所述安装孔与定位孔位于第一抗滑桩体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孔远离第一抗滑桩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卡块;所述深度标盘固定于第一抗滑桩体远离安装孔的一侧。优选的,所述植被孔截面为倒置圆台结构,且植被孔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滑槽与凸块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凸块的宽度小于滑槽的宽度。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深度为定位孔的深度的两倍,且安装孔与定位孔之间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定位卡块的边角连线形成正四边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1.深度标盘与第一抗滑桩体和第二抗滑桩体之间为一体结构,根据深度标盘的尺寸直观可以观察桩位深度的变化,安装使用能精确了解桩位深度;2.安装孔、定位孔和定位卡块之间构成第一抗滑桩体和第二抗滑桩体组合结构,直接使第一抗滑桩体和第二抗滑桩体相互组合在一起,旋转定位卡块,定位卡块直接定位在定位孔的内侧,实现组合安装;3.植被孔上大下小,直接限制植被根部生长,约束植被的外部长度,方便辅助固定土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抗滑桩体,2、分压孔,3、植被孔,4、滑槽,5、凸块,6、第二抗滑桩体,7、安装孔,8、定位孔,9、定位卡块,10、深度标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包括第一抗滑桩体1、分压孔2、植被孔3、滑槽4、凸块5、第二抗滑桩体6、安装孔7、定位孔8、定位卡块9和深度标盘10,所述第一抗滑桩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远离第一抗滑桩体1的一侧设置有凸块5,所述滑槽4与凸块5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凸块5的宽度小于滑槽4的宽度,安装第一抗滑桩体1和第二抗滑桩体6时,直接将凸块5在滑槽4内侧滑动安装即可,安装时第一抗滑桩体1和第二抗滑桩体6之间相互连接,使连接十分紧密,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增加组装的安全性,所述凸块5远离滑槽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抗滑桩体6,其中,所述分压孔2贯穿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四角处,所述分压孔2之间设置有植被孔3,所述植被孔3与分压孔2位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同一侧,所述植被孔3截面为倒置圆台结构,且植被孔3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安装植被的时候,植被根部限制在植被孔3内部,植被的生长提供空间较大,方便植被生长;所述安装孔7设置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角边处,所述安装孔7的深度为定位孔8的深度的两倍,且安装孔7与定位孔8之间为一体结构,安装孔7与定位孔8之间的底部相互贯通,可以实现定位卡块9的旋转,方便为定位卡块9的安装提供空间,所述安装孔7与定位孔8位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孔7远离第一抗滑桩体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卡块9,所述定位卡块9的边角连线形成正四边形结构,定位卡块9与安装孔7之间对应,定位卡块9的卡块的外形尺寸与安装孔7的内部尺寸相吻合,直接安装安装定位卡块9,通过定位卡块9可以将相互的第一抗滑桩体1和第二抗滑桩体6进行组合,安装简单方便,组合稳固;所述深度标盘10固定于第一抗滑桩体1远离安装孔7的一侧。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时,首先,观察第一抗滑桩体1的深度标盘10,将深度标盘10的二分之一深度安装在斜坡的内侧,将第二抗滑桩体6的凸块5滑动安装在滑槽4的内侧,四边同时将定位卡块9的四条定位块分别定位安装在第一抗滑桩体1和第二抗滑桩体6的安装孔7的内侧,旋转定位卡块9,定位卡块9的定位块直接旋转,然后将第一抗滑桩体1和第二抗滑桩体6同时下压,使定位卡块9直接扣进定位孔8的内侧,将相邻的第一抗滑桩体1和第二抗滑桩体6直接组合好,使第一抗滑桩体1和第二抗滑桩体6之间不会垂线分离的情况,增加连接的稳固性,在植被孔3的内侧种植植被,利用植被的生长,使土壤更加粘合在抗滑桩的下表面,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包括第一抗滑桩体(1)、分压孔(2)、安装孔(7)和深度标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滑桩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远离第一抗滑桩体(1)的一侧设置有凸块(5),所述凸块(5)远离滑槽(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抗滑桩体(6),其中,所述分压孔(2)贯穿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四角处,所述分压孔(2)之间设置有植被孔(3),所述植被孔(3)与分压孔(2)位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孔(7)设置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角边处,所述安装孔(7)与定位孔(8)位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孔(7)远离第一抗滑桩体(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卡块(9);所述深度标盘(10)固定于第一抗滑桩体(1)远离安装孔(7)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观察桩位深度的抗滑桩,包括第一抗滑桩体(1)、分压孔(2)、安装孔(7)和深度标盘(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滑桩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远离第一抗滑桩体(1)的一侧设置有凸块(5),所述凸块(5)远离滑槽(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抗滑桩体(6),其中,所述分压孔(2)贯穿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四角处,所述分压孔(2)之间设置有植被孔(3),所述植被孔(3)与分压孔(2)位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孔(7)设置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角边处,所述安装孔(7)与定位孔(8)位于第一抗滑桩体(1)的同一侧,所述安装孔(7)远离第一抗滑桩体(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卡块(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华耿林栾鹏宇朱恕文顾朝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