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95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盖,能够提高在狭小空间内将连接器连接时的作业性,并且能够防止连接器盖从连接器脱落。是保护从连接器(100)向后方延伸的电线(80)的连接器盖(1),具备:盖主体(10),其能够安装成向连接器(100)的后方延伸的形式,固定于连接器(100);后侧盖(50),其配置于盖主体(10)的后方;连结部(70),其连结后侧盖(50)和盖主体(10);以及延长形状保持部(60),其能够将后侧盖(50)保持为向连接器(100)的后方延伸的后方延长状态,后侧盖(50)被电线(80)向侧方按压而转移到后方延长状态解除的后方延长解除状态。

Connector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盖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盖。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具备将从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包围的电线盖的连接器,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电线盖具备:一对基座部,其呈半分割形状,从两侧安装到壳体;和一对盖主体,其呈半分割形状,从两侧安装到基座部。设置于一对盖主体中的一方的卡止突起和设置于另一方的卡止片以相对于设置于基座部的旋转轴从两侧嵌入的状态相互形成为卡止状态,从而能以旋转轴为中心摇摆地支承于基座部。在基座部的侧壁部设置有卡合爪,在盖主体的两侧部设置有抵接部。在对方的连接部配置于偏离壳体轴线的位置的情况下,形成为使抵接部卡合于卡合爪并使盖主体相对于基座部旋转的旋转状态。由此,能够将从壳体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向与对方的连接部的配设位置相应的方向引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03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该技术中,当从设为旋转状态的盖主体引出的电线进一步弯曲时,有可能施加于盖主体的强制的弯曲力达到基座部,从而基座部和壳体的卡止部位破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连接器盖是保护从连接器向后方延伸的电线的连接器盖,具备:盖主体,其能够安装成向所述连接器的后方延伸的形式,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后侧盖,其配置于所述盖主体的后方;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后侧盖和所述盖主体;以及延长形状保持部,其能够将所述后侧盖保持为向所述连接器的后方延伸的后方延长状态,所述后侧盖被所述电线向侧方按压而转移到所述后方延长状态解除的后方延长解除状态。根据该构成,因为后侧盖形成为在后方延长状态下向连接器的后方延伸的形状,所以能够使连接器盖的尺寸增长后侧盖的长度量。由此,在与例如配置于狭小空间的内侧的对方侧连接器连接时,也能够拿着后侧盖将连接器插入到狭小空间的内侧,从而作业性良好。另外,当电线弯曲而抵接于后侧盖时,将后侧盖作为力点、将盖主体和连接器的安装部位作为支点使连接器盖旋转移位的力作用于连接器盖。此时,即使在后侧盖仍然为向连接器的后方延伸的后方延长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向连接器的后方延伸的长度,作用于支点的载荷根据杠杆原理而变大,容易成为连接器盖从连接器脱离的原因。对此,根据上述的构成,当后侧盖被电线按压时,则转移到后方延长状态解除的后方延长解除状态,所以连接器盖成为短尺寸,可抑制作用于支点的载荷增大。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器盖从连接器脱落。另外,因为后侧盖利用连结部连结到盖主体,所以能够防止后侧盖在后方延长状态解除时从盖主体脱落。作为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下面的构成。(1)在所述盖主体设置有卡止部,该卡止部以预定的卡止力卡止于所述连接器,所述延长形状保持部将所述后侧盖保持为所述后方延长状态的保持力设定得比所述电线按压所述后侧盖的按压力小,所述预定的卡止力设定得比通过所述按压力而在所述卡止部产生的载荷大。根据该构成,因为电线按压后侧盖的按压力超过延长形状保持部的保持力而将后方延长状态解除,并且,卡止部的卡止力比通过所述按压力而在卡止部产生的载荷大,所以可维持向连接器的卡止。由此,能够确实地维持连接器盖向连接器卡止的卡止状态。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连接器盖,能够提高在狭小空间中将连接器连接时的作业性,并且能够防止从连接器的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从后方观看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盖安装于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连接器盖安装于连接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连接器盖的立体图。图5是连接器盖的仰视图。图6是连接器盖的主视图。图7是连接器盖的后视图。图8是从接合面侧观看半分割构件的侧视图。图9是构成连接器盖的半分割构件的立体图。图10是半分割构件的仰视图。图11是图2的A-A剖视图。图12是图2的B-B剖视图。图13是图2的C-C剖视图。图14是示出在后侧盖的一个能分离部将后方延长状态解除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5是示出在后侧盖的两个能分离部将后方延长状态解除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6是关联方式的连接器盖的立体图。图17是示出关联方式的连接器盖弯曲的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整体构成)利用图1至图15说明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盖1安装到连接器100而使用。以下将图1中的上方作为上方,将图2中的右方作为前方进行说明。(连接器100)如图3所示,连接器100呈在前后延伸的长方体形状,在后方引出电线80。连接器100通过前端侧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从而与对方侧连接器电连接。在连接器100的后端设置有供连接器盖1安装的左右一对安装接纳部110。安装接纳部110从连接器100的左右侧壁12分别向侧方突出。各安装接纳部110具备:突条形状的防脱突条部111,其从连接器100的左右侧壁12向上下延伸;和突条形状的定位突条部112,其从防脱突条部11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向前方延伸。(连接器盖1)如图4至图7所示,连接器盖1在整体上呈在前后开口的筒形状。如图4所示,连接器盖1具备:盖主体10,其安装于连接器100;后侧盖50,其设置于盖主体10的后方;以及连结部70,其连结盖主体10和后侧盖50。(半分割构成)详细地,如图9所示,连接器盖1通过分别在整体上在前后延伸的呈桶形状的半分割构件1L和与半分割构件1L呈相同形状的第二半分割构件1R以相对于彼此相对地绕轴旋转180°的配置相互卡止在一起而形成。以下,将图1中在里侧示出的半分割构件作为第一半分割构件1L,将在外侧示出的半分割构件作为第二半分割构件1R进行说明。关于在第一半分割构件1L和第二半分割构件1R中共同设置的部位,在第一半分割构件1L的各部位的末尾标注字母“L”,并在第二半分割构件1R的各部位的末尾标注字母“R”而示出。另外,在将第一半分割构件1L的各部位和与其共用的第二半分割构件1R的各部位作为总称而示出的情况下,有时不在末尾标注L及R而示出。(盖主体10)为了将从连接器100引出的电线80包围而对其进行保护,并且如图1所示,将覆盖在电线80上的电线保护件90固定于连接器100,而设置有盖主体10。如图4所示,盖主体10呈具备顶壁11、左右侧壁12以及底壁13的筒形状,在其内部形成有如图6所示在前方开口的电线包围孔15和如图7所示在后方开口的电线保护件保持孔16。如图6及图7所示,电线包围孔15和电线保护件保持孔16在前后方向连通。如图8所示,电线保护件保持孔16形成为大径部和小径部从前端遍及后端交替地相连的波纹形状,其内径为比电线保护件90的大径部和小径部分别稍小的程度。如图4所示,在盖主体10的前端设置有左右一对安装部20,左右一对安装部20用于与连接器100的安装接纳部110卡止。如图1所示,安装部20呈使盖主体10的左右两侧壁12向前方延出的形态,如图2及图6所示,具备用于与连接器100的卡止突条部卡止的安装凹部21。安装凹部21形成为使内壁侧朝向外壁侧凹陷的形状。安装凹部21具备向上下延伸的槽形状的防脱凹部21A和从防脱凹部21A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向前方延伸的槽形状的定位凹部21B。左右一对安装部20中的一方安装部20L设置于第一半分割构件1L,另一方安装部20R设置于第二半分割构件1R。如图4所示,盖主体10的、构成第一半分割构件1L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盖,其保护从连接器向后方延伸的电线,所述连接器盖的特征在于,具备:盖主体,其能够安装成向所述连接器的后方延伸的形式,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后侧盖,其配置于所述盖主体的后方;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后侧盖和所述盖主体;以及延长形状保持部,其能够将所述后侧盖保持为向所述连接器的后方延伸的后方延长状态,所述后侧盖被所述电线向侧方按压而转移到所述后方延长状态解除的后方延长解除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13 JP 2018-0449321.一种连接器盖,其保护从连接器向后方延伸的电线,所述连接器盖的特征在于,具备:盖主体,其能够安装成向所述连接器的后方延伸的形式,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后侧盖,其配置于所述盖主体的后方;连结部,其连结所述后侧盖和所述盖主体;以及延长形状保持部,其能够将所述后侧盖保持为向所述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本有规平山爱次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