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8634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首先建立隐身超表面模型,令均匀平面波照射到隐身超表面上,确定隐身超表面的总散射场;然后根据考虑耦合的阵因子计算出第1步所得隐身超表面的RCS,作为隐身超表面SM算法的粗模型,优化粗模型并找到粗模型的最优解,最后,利用粗模型的最优解和步骤3中所建立映射关系求得细模型的预测参数,判断所得响应是否满足优化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对所建立的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进行迭代更新,获直到所得响应满足设计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对两种单元组成超表面的排布方式进行优化,在超表面阵面大小确定的情况下,提高了RCS缩减量的同时节约了时间和内存。

Spatial Mapping Based Reduction Method for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 of Stealth Supersurface Rad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
,特别是一种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军事目标都面临着“发现即被摧毁”的严重威胁。但是如果军事目标拥有一定的反雷达隐身性能,就能够提高在战场上存活的概率,从而增加在战场的生存能力。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降低军事目标的RCS。要设计并优化大型隐身超表面,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电磁散射计算方法。以往针对隐身超表面散射特性的研究工作,多借助于数值算法或者基于数值算法的商用软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了两种新的超表面单元,并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避免盲目优化布阵,提供了一种新的找到最优布阵的方法,该方法内存消耗低且简化了操作。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1、建立隐身超表面模型,令均匀平面波照射到隐身超表面上,确定隐身超表面的总散射场,其中,所述隐身超表面模型的超表面由2种Pec贴片单元随机分布组成;步骤2、根据考虑耦合的阵因子计算出第1步所得隐身超表面的RCS,作为隐身超表面SM算法的粗模型,优化粗模型并找到粗模型的最优解;步骤3、把步骤2找到的粗模型的最优解作为细模型的第一次设计值,其中,所述细模型采用全波分析的体面积分方程计算,若此时隐身超表面RCS的缩减量满足所要求的dB值,则算法终止,建立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若不满足,通过参数提取使得粗模型的响应逼近细模型的响应,建立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步骤4、利用步骤2中找到的粗模型的最优解和步骤3中所建立映射关系的逆映射求得细模型的预测参数,对细模型的预测参数进行细模型仿真验证,判断所得响应是否满足优化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对所建立的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进行迭代更新,获取细模型新的预测参数并进行仿真验证,直到所得响应满足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对离散参数优化:以往的“SM”算法都是对连续性数值优化,将其应用于优化离散数值,即两种单元的排布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找到最优隐身超表面布阵的方法;(2)减少优化时间:许多耗时耗内存的细模型仿真工作放到粗模型中来完成,大大降低了高成本的细模型仿真次数,所以本方法在保证结果精确性的前提下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内存;(3)提高优化效率:发挥超表面单元对RCS缩减的最大效率,避免盲目优化单元结构(4)粗模型更准确:阵因子在作为粗模型的时候,考虑了单元之间的耦合影响,更符合实际情况。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隐身超表面的两种组成单元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验证考虑耦合的阵因子而随机产生的一个小型超表面结构图。图3是图2所示小型超表面结构考虑耦合的阵因子与商业软件Feko精确计算RCS的比较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2随机给定的初始超表面阵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2经过优化后的超表面阵面示意图。图6是同等大小的PEC面与随机初始阵面和经过算法优化后的阵面的RCS比较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1、建立隐身超表面模型,令均匀平面波照射到隐身超表面上,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令沿-z方向的单位幅度均匀平面波照射到隐身超表面上。确定隐身超表面的总散射场,其中,所述隐身超表面模型的超表面由2种Pec贴片单元随机分布组成;步骤2、根据考虑耦合的阵因子计算出第1步所得隐身超表面的RCS,作为隐身超表面SM算法的粗模型,优化粗模型并找到粗模型的最优解;具体步骤为:步骤2-1、对隐身超表面模型的两种单元分别仿真,得到两种单元的单元方向图,以及两种超表面单元的反射相位φ(m,n);步骤2-2、根据辐射方向图乘积定理,将隐身超表面RCS表示为阵因子RCS与单元因子RCS之积,具体表示形式如下:Etotal=A·B其中Etotal表示隐身超表面RCS,即为隐身超表面SM算法的粗模型,A表示每个单元的RCS,B表示阵因子RCS,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阵因子RCSB具体为:其中,θ和φ分别是仰角和方位角,φ(m,n)表示两种超表面单元的反射相位,以(m,n)表示隐身超表面中的第m行、第n列的微带单元。步骤2-3、采用基因算法优化粗模型,待优化参量为确定了尺寸大小的超表面阵面上的两种单元的排布方式,则适应度函数fitness为:fitness=max{Etotal}步骤2-4、用基因算法在粗模型中找到满足超表面RCS缩减指标的响应,对应的参数即为粗模型的最优解,粗模型的最优解表示为:其中,d为两个相邻格子中心之间的距离,M表示隐身超表面Pec贴片单元的行数,N表示隐身超表面Pec贴片单元的列数。步骤3、把步骤2找到的粗模型的最优解作为细模型的第一次设计值,其中,所述细模型采用全波分析的体面积分方程计算,若此时隐身超表面RCS的缩减量满足所要求的dB值,则算法终止,建立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若不满足,通过参数提取使得粗模型的响应逼近细模型的响应,建立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细模型采用全波分析的体面积分方程计算,待求解的优化设计问题定义为:其中,x是设计变量,Rf是关于设计变量的响应,U是合适目标函数,是所求得的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参量值。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提取的粗模型变量设计空间中的参数具体为:其中,Rf(xf)表示细模型响应,Rc(xc)表示粗模型的响应,表示使得||Rf(xf)-Rc(xc)||最小的xc的参数值。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得到粗模型参数和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为:xc=P(xf)式中,P是粗模型参数xc与细模型参数xf的映射关系。步骤4、利用步骤2中找到的粗模型的最优解和步骤3中所建立映射关系的逆映射求得细模型的预测参数,对细模型的预测参数进行细模型仿真验证,判断所得响应是否满足优化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对所建立的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进行迭代更新,获取细模型新的预测参数并进行仿真验证,直到所得响应满足设计要求。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对所建立的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进行迭代更新具体为:步骤4-1、计算第i次迭代中的残余向量f(i):为在第i次迭代中细模型的参量值,为在第i次迭代中细模型的参量提取值;步骤4-2、根据下式获得新的细模型参量值的增量步长h(i):B(i)h(i)=-f(i)式中B(i)是关于映射关系P的雅克比矩阵Jp的近似,Jp具体为:步骤4-3、计算在第i+1次迭代中细模型的参量值具体为: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空间映射(SpaceMapping,以下简称‘SM’)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RCS)减缩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1、本实施例中设计了2种Pec微带贴片单元组成隐身超表面,单元的介质为立方体介质,尺寸:长50mm,宽50mm,高10mm,介质率2.2。两种单元底部为Pec底面,顶部分别为边长为20mm和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步骤1、建立隐身超表面模型,令均匀平面波照射到隐身超表面上,确定隐身超表面的总散射场,其中,所述隐身超表面模型的超表面由2种Pec贴片单元随机分布组成;步骤2、根据考虑耦合的阵因子计算出第1步所得隐身超表面的RCS,作为隐身超表面SM算法的粗模型,优化粗模型并找到粗模型的最优解;步骤3、把步骤2找到的粗模型的最优解作为细模型的第一次设计值,其中,所述细模型采用全波分析的体面积分方程计算,若此时隐身超表面RCS的缩减量满足所要求的dB值,则算法终止,建立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若不满足,通过参数提取使得粗模型的响应逼近细模型的响应,建立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步骤4、利用步骤2中找到的粗模型的最优解和步骤3中所建立映射关系的逆映射求得细模型的预测参数,对细模型的预测参数进行细模型仿真验证,判断所得响应是否满足优化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对所建立的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进行迭代更新,获取细模型新的预测参数并进行仿真验证,直到所得响应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步骤1、建立隐身超表面模型,令均匀平面波照射到隐身超表面上,确定隐身超表面的总散射场,其中,所述隐身超表面模型的超表面由2种Pec贴片单元随机分布组成;步骤2、根据考虑耦合的阵因子计算出第1步所得隐身超表面的RCS,作为隐身超表面SM算法的粗模型,优化粗模型并找到粗模型的最优解;步骤3、把步骤2找到的粗模型的最优解作为细模型的第一次设计值,其中,所述细模型采用全波分析的体面积分方程计算,若此时隐身超表面RCS的缩减量满足所要求的dB值,则算法终止,建立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若不满足,通过参数提取使得粗模型的响应逼近细模型的响应,建立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步骤4、利用步骤2中找到的粗模型的最优解和步骤3中所建立映射关系的逆映射求得细模型的预测参数,对细模型的预测参数进行细模型仿真验证,判断所得响应是否满足优化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对所建立的粗模型参数与细模型参数的映射关系进行迭代更新,获取细模型新的预测参数并进行仿真验证,直到所得响应满足设计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令均匀平面波照射到隐身超表面上具体为:令沿-z方向的单位幅度均匀平面波照射到隐身超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空间映射的隐身超表面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根据考虑耦合的阵因子计算出第1步所得隐身超表面的RCS,作为隐身超表面SM算法的粗模型,优化粗模型并找到粗模型的最优解,具体步骤为:步骤2-1、对隐身超表面模型的两种单元分别仿真,得到两种单元的单元方向图,以及两种超表面单元的反射相位φ(m,n);步骤2-2、根据辐射方向图乘积定理,将隐身超表面RCS表示为阵因子RCS与单元因子RCS之积,具体表示形式如下:Etotal=A·B其中Etotal表示隐身超表面RCS,即为隐身超表面SM算法的粗模型,A表示每个单元的RCS,B表示阵因子RCS;步骤2-3、采用基因算法优化粗模型,待优化参量为确定了尺寸大小的超表面阵面上的两种单元的排布方式,则适应度函数fitness为:fitn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如山唐之宣李猛猛丁大志樊振宏韩居正陶诗飞何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