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8279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42
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胸部康复装置不能调节,康复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包括凳子本体,凳子本体右侧固定有U型的架体,架体开口朝上放置,架体的右侧壁上设有可左右转动的转轴,转轴下端伸入架体,转轴上端位于架体的上方且同轴固定有转盘,架体上右侧壁的前端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开口朝前设置,滑槽后端延伸至转轴的轴线位置,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可与转轴接触的摩擦块,架体前端固定有支座,支座上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螺杆,螺杆后端与滑槽螺纹连接,螺杆前端贯穿支座且安装有垂直于螺杆轴线的扳手;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

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Device for Thoracic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胸外科康复器械
,特别是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乳腺外科领域也被归入这个专科,其中又以肺外科和食道外科为主。胸部做完手术的患者,在后期的康复过程中需要做一些适当的手臂及胸部的运动,以增强血液循环,扩张肌肉,防止胸部肌肉萎缩,现有的康复装置在使用时,不能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调节运动力度的大小,不能适应于不同康复阶段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差,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胸部康复装置不能调节,康复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凳子本体,凳子本体右侧固定有U型的架体,架体开口朝上放置,架体的右侧壁上设有可左右转动的转轴,转轴下端伸入架体,转轴上端位于架体的上方且同轴固定有转盘,架体上右侧壁的前端面开设有滑槽,滑槽开口朝前设置,滑槽后端延伸至转轴的轴线位置,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可与转轴接触的摩擦块,架体前端固定有支座,支座上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螺杆,螺杆后端与滑槽螺纹连接,螺杆前端贯穿支座且安装有垂直于螺杆轴线的扳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凳子本体的一侧设置可转动的转轴,且在架体内设置摩擦块,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康复阶段,调节摩擦块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A的轴测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B-B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中摩擦块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凳子本体1,凳子本体1右侧固定有U型的架体2,架体2开口朝上放置,架体2的右侧壁上设有可左右转动的转轴3,转轴3下端伸入架体2,转轴3上端位于架体2的上方且同轴固定有转盘4,架体2上右侧壁的前端面开设有滑槽5,滑槽5开口朝前设置,滑槽5后端延伸至转轴3的轴线位置,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可与转轴3接触的摩擦块6,架体2前端固定有支座7,支座7上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螺杆8,螺杆8后端与滑槽5螺纹连接,螺杆8前端贯穿支座7且安装有垂直于螺杆8轴线的扳手9。为了将架体2固定在凳子本体1上,所述的架体2的左侧壁固定在凳子本体1上。为了方便单手转动转盘4,所述的转盘4上端面上铰接有竖直方向的握柄10。为了更好的调节摩擦力的大小,所述的摩擦块6靠近转轴3的一端为弧形面11,摩擦块6的宽度大于转轴3的外径。为了使得转轴3在架体2内转动顺畅,所述的转轴3下端可经轴承与架体2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现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摩擦块6与转轴3之间的距离;当患者刚做完手术不久,属于初期康复阶段时,医护人员逆时针转动扳手9,扳手9驱动螺杆8在支座7上转动,由于摩擦块6与螺杆8螺纹连接,使得摩擦块6在滑槽5内朝向远离转轴3的一侧滑动,即摩擦块6与转轴3脱离接触,停止转动扳手9,此时,转轴3不受任何的阻力,然后患者坐在凳子本体1上,两脚置于架体2的前后两侧,患者的手部握住握柄10,患者施加一定的力使握柄10带动转盘4绕转轴3的轴线转动,这时,患者的手臂做小幅度的运动对胸部的肌肉起到微小牵拉的作用,促进胸部的血液循环,增加伤口的愈合速度。当患者的胸部伤口已经完全愈合,只是需要做后期的康复训练时,调整摩擦块6与转轴3之间的距离,即增加摩擦块6对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医护人员顺时针转动扳手9,扳手9驱动螺杆8在支座7上转动,使得摩擦块6在滑槽5内朝向靠近转轴3的一侧滑动,当摩擦块6与转轴3接触时,用手试着转动转盘4,感觉一下转盘4转动时所需力的大小,当患者感觉转动转盘4时所用的力使得自己舒服时,让医护人员停止转动扳手9,摩擦块6便停止移动,然后患者可以手握握柄10转动转盘4,通过活动手臂来对胸部实现一定的用力、牵拉运动,达到训练胸部肌肉的目的,提高康复效果。本技术设置摩擦块6上靠近转轴3的一端为弧形面11,且摩擦块6的宽度大于转轴3的外径,为的是可以根据患者康复的情况,调节摩擦块6与转轴3之间的接触面积,以调节摩擦块6与转轴3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使患者能够更好的用适当的力转动转盘4,间接地对胸部的肌肉起到按摩、训练的作用。本技术设置支座7,为的是对螺杆8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螺杆8与支座7之间可安装有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凳子本体的一侧设置可转动的转轴,且在架体内设置摩擦块,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康复阶段,调节摩擦块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凳子本体(1),其特征在于,凳子本体(1)右侧固定有U型的架体(2),架体(2)开口朝上放置,架体(2)的右侧壁上设有可左右转动的转轴(3),转轴(3)下端伸入架体(2),转轴(3)上端位于架体(2)的上方且同轴固定有转盘(4),架体(2)上右侧壁的前端面开设有滑槽(5),滑槽(5)开口朝前设置,滑槽(5)后端延伸至转轴(3)的轴线位置,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可与转轴(3)接触的摩擦块(6),架体(2)前端固定有支座(7),支座(7)上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螺杆(8),螺杆(8)后端与滑槽(5)螺纹连接,螺杆(8)前端贯穿支座(7)且安装有垂直于螺杆(8)轴线的扳手(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凳子本体(1),其特征在于,凳子本体(1)右侧固定有U型的架体(2),架体(2)开口朝上放置,架体(2)的右侧壁上设有可左右转动的转轴(3),转轴(3)下端伸入架体(2),转轴(3)上端位于架体(2)的上方且同轴固定有转盘(4),架体(2)上右侧壁的前端面开设有滑槽(5),滑槽(5)开口朝前设置,滑槽(5)后端延伸至转轴(3)的轴线位置,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可与转轴(3)接触的摩擦块(6),架体(2)前端固定有支座(7),支座(7)上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螺杆(8),螺杆(8)后端与滑槽(5)螺纹连接,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