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27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流器,其包括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内腔用于包覆管道破损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上连通有导流管,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用于贯穿管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通孔处也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连通有所述导流管。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导流器,在管道不停输的情况下,其能够将管道泄漏的介质排放到安全区域,之后再对管道破损部位进行修复作业。

Defl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维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将管道泄漏的介质排放到安全区域的导流器。
技术介绍
管道在腐蚀或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破损,需要对管道的破损部位进行修复,以保证环境安全以及减少经济损失。修复的通常做法是将管道停输后再进行破损部位的修复,此种方法会导致管道输送介质的中断,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流器,在管道不停输的情况下,其能够将管道泄漏的介质排放到安全区域,之后再对管道破损部位进行修复作业。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包括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内腔用于包覆管道破损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上连通有导流管,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用于贯穿管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通孔处也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连通有所述导流管。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设有接头管,所述接头管的端口设有径向布置的凸缘,所述凸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槽口,所述导流管的一端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布置的凸块,所述导流管通过凸块和凸缘卡合连接于所述接头管上。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其中所述导流管包括管本体和套管接头,所述套管接头的一端与管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套管接头的另一端内壁上设有所述凸块。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呈圆柱体形,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包括一弧形条状板,所述弧形条状板的两个长边处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弧形条状板的圆心布置,所述挡板上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上设有沿弧形条状板轴向布置的弧形压板,所述弧形条状板的两个短边处均设有法兰结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法兰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半圆形凹槽和法兰结构上均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弧形条状板上连通有所述导流管。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呈球形、长方体形、正方体形或橄榄球形。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在使用的时候,利用导流器的第一腔体结构将管道的破损处进行包覆,从管道破损处泄漏的介质沿着与第一腔体结构连通的导流管排放到安全区域,这样就可以在管道不停输情况下对管道破损部位进行修复作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的第一腔体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的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壳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壳体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壳体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壳体的又一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壳体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的使用状态图;图11为与本专利技术配合使用的封堵器的主视图;图12为与本专利技术配合使用的封堵器的左视图;图13为沿图12中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包括第一腔体结构3,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的内腔用于包覆管道破损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上连通有导流管1。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所述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之间设有用于贯穿管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14,所述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的第一通孔处也设有密封条14,所述第一壳体4或第二壳体5上连通有所述导流管1。如图3所示,并结合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4或第二壳体5上设有接头管6,所述接头管6的端口设有径向布置的凸缘7,所述凸缘7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槽口,所述导流管1的一端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布置的凸块9,所述导流管1通过凸块9和凸缘7卡合连接于所述接头管6上。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1与第一壳体4连通,与之相应的,第一壳体4上设有接头管6,第一壳体4内部通过接头管6与导流管1连通。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其中所述导流管1包括管本体和套管接头8,所述套管接头8的一端与管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套管接头8的另一端内壁上设有所述凸块9。在本实施例中,接头管6端口处的凸缘7上设有3个槽口,与此相应,导流管1一端的内壁上布置有3个凸块9,在连接接头管6和导流管1的时候,将导流管1上的凸块9对准接头管6上的槽口,之后将导流管1沿着接头管6的轴线向第一壳体4或第二壳体5的方向移动,接着再转动导流管1将凸块9与凸缘7相互卡合。反向操作导流管1即可将其从接头管6上拆卸下来。为了增强导流管1与接头管6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在导流管1与接头管6之间设置密封垫。如图5所示,并结合图6-9所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呈圆柱体形,所述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均包括一弧形条状板10,所述弧形条状板10的两个长边处均设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靠近弧形条状板的圆心布置,所述挡板11上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上设有沿弧形条状板10轴向布置的弧形压板12,所述弧形条状板10的两个短边处均设有法兰结构13,所述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通过所述法兰结构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4或第二壳体5的弧形条状板10上连通有所述导流管1。半圆形凹槽(即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的第一通孔处,因为第一壳体4上的半圆形凹槽与第二壳体5上的半圆形凹槽构成所述第一通孔)和法兰结构13(即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的连接处)上均设置有密封条14,其能够增强第一壳体4与第二壳体5之间的密封性。如图7所示,第一壳体4的弧形条状板10上设有用于连接接头管6的通孔15。利用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将管道破损处泄漏的介质排放至安全区域后,需要利用封堵器对管道破损处进行封堵,防止介质继续泄漏。如图10所示,并结合图11-13所示,所述封堵器包括第二腔体结构2,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位于第二腔体结构2的内腔中,所述第二腔体结构2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上的导流管1穿过开口延伸至第二腔体结构2外。第二腔体结构2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三壳体16和第四壳体17,所述第三壳体16和第四壳体17之间设有用于贯穿管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壳体16或第四壳体17上设有所述开口。第三壳体16和第四壳体17的连接处之间设有密封条。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壳体16上设有所述开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结构2呈球形,所述第三壳体16和第四壳体17均呈半球形。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其中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还可以呈球形、长方体形、正方体形或橄榄球形,所述第二腔体结构2也可以呈长方体形、正方体形或橄榄球形。除上述所列形状外,第一腔体结构3和第二腔体结构2还可以为其他规则立体形状或不规则立体形状。如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导流器在使用的时候,利用导流器的第一腔体结构3将管道的破损处进行包覆,从管道破损处泄漏的介质沿着与第一腔体结构3连通的导流管1排放到安全区域,之后再用封堵器的第二腔体结构2将导流器包裹起来(导流管1从第二腔体结构2的开口处引出),由于将管道破损处的介质排放到了安全区域,因此,可以在管道不停输的情况下沿着封堵器的第二通孔的孔边缘将封堵器焊接在管道上,在完成焊接作业后,将导流管1与第一腔体结构3分离,最后将第二腔体结构2上的开口进行封堵,这样,封堵器与管道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从管道破损处泄漏的介质只能泄漏于该密闭空间内,因此,完成了在管道不停输情况下对管道破损部位的修复作业。管道中输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内腔用于包覆管道破损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上连通有导流管,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用于贯穿管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通孔处也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连通有所述导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体结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的内腔用于包覆管道破损处,所述第一腔体结构上连通有导流管,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用于贯穿管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通孔处也设有密封条,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连通有所述导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设有接头管,所述接头管的端口设有径向布置的凸缘,所述凸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槽口,所述导流管的一端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布置的凸块,所述导流管通过凸块和凸缘卡合连接于所述接头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谭松玲陈文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