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地热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27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漏地热弯头。所述防渗漏地热弯头包括弯管;第二密封机构,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安装于所述弯管的两端,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第二密封圈、压环、第三密封圈、固定槽、固定块、推圈及活动槽;两个紧固机构,两个所述紧固机构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管的表面,两个所述紧固机构的相对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推圈的相背侧壁焊接;第一密封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相对设于所述弯管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管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抵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地热弯头密封性好、固定效果好,方便安装拆卸。

A Leakage-proof Geothermal Elb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漏地热弯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热弯头
,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漏地热弯头。
技术介绍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的一种能量资源,地球上火山喷出的熔岩温度高达1200℃~1300℃,天然温泉的温度大多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140℃,这说明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传统的防渗漏地热弯头一般都是通过弯头螺纹连接或者用法兰配合螺栓进行连接,螺纹连接容易在转动的过程中将防水胶布撕破使丝牙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漏水,法兰配合螺栓连接易导致密封圈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漏水。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渗漏地热弯头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密封性好、固定效果好,方便安装拆卸的防渗漏地热弯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地热弯头包括:弯管;第二密封机构,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安装于所述弯管的两端,所述第二密封机构包括第二密封圈、压环、第三密封圈、固定槽、固定块、推圈及活动槽,所述弯管两端的侧壁焊接所述压环,两个所述压环的侧壁相对开设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活动槽,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径靠近所述弯管端部距离大于靠近所述弯管中心处的距离,所述压环的底部粘接所述第二密封圈,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推圈,两个所述推圈的相对侧壁焊接截面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块,两个所述压环的相背侧壁开设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槽,两个所述压环的相背侧壁及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两个所述固定块卡合于所述固定槽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密封圈抵触;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分别贯穿所述弯管的内部,且两个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密封圈抵触;两个紧固机构,两个所述紧固机构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管的表面,两个所述紧固机构的相对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推圈的相背侧壁焊接;第一密封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相对设于所述弯管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管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抵触。优选的,两个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凸起及转环,两个所述弯头的两端设有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管螺纹连接的所述转环,两个所述转环的相对侧壁分别与所述推圈焊接,两个所述转环的表面等距设有所述凸起。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机构包括挡圈、第一密封圈及卡槽,所述弯管两端的内部相对焊接有截面呈“L”形结构的所述挡圈,两个所述挡圈的相背侧壁开设有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所述第一密封圈,两个所述连接管卡合于所述卡槽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抵触。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最小厚度等于所述卡槽的最小内径,所述连接管的最大厚度等于所述卡槽的最大内径。优选的,所述弯头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两组固定螺丝螺纹连接于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推圈的侧壁抵触。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圈等距粘接于所述压环的内侧壁,且所述连接管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厚度、所述压环及所述推圈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弯管的内径。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地热弯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渗漏地热弯头,转动所述转环实现了所述转环侧壁的所述推圈向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推圈将所述压环下压,进一步的所述压环内侧壁等距粘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连接管的表面抵触,由于两个所述压环的侧壁相对开设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活动槽,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径靠近所述弯管端部距离大于靠近所述弯管中心处的距离,所述压环的底部粘接所述第二密封圈,两个所述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推圈,两个所述推圈的相对侧壁焊接截面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块,两个所述压环的相背侧壁开设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槽,两个所述压环的相背侧壁及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两个所述固定块卡合于所述固定槽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密封圈抵触,进一步的实现了对所述连接管、所述弯管进行再次密封,避免漏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地热弯头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弯管、连接管及转环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弯头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弯管,2、固定螺丝,3、紧固装置,31、凸起,32、转环,4、连接管,5、第一密封机构,51、挡圈,52、第一密封圈,53、卡槽,6、第二密封机构,61、第二密封圈,62、压环,63、第三密封圈,64、固定槽,65、固定块,66、推圈,67、活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渗漏地热弯头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弯管、连接管及转环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弯头内部结构示意图。防渗漏地热弯头包括:弯管1;第二密封机构6,所述第二密封机构6安装于所述弯管1的两端,所述第二密封机构6包括第二密封圈61、压环62、第三密封圈63、固定槽64、固定块65、推圈66及活动槽67,所述弯管1两端的侧壁焊接所述压环62,两个所述压环62的侧壁相对开设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活动槽67,两个所述活动槽67的内径靠近所述弯管1端部距离大于靠近所述弯管1中心处的距离,所述压环62的底部粘接所述第二密封圈61,两个所述活动槽67的内部滑动连接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推圈66,两个所述推圈66的相对侧壁焊接截面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块65,两个所述压环62的相背侧壁开设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槽64,两个所述压环62的相背侧壁及所述固定槽64的内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63,两个所述固定块65卡合于所述固定槽64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密封圈63抵触;连接管4,两个所述连接管4分别贯穿所述弯管1的内部,且两个所述连接管4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密封圈61抵触;两个紧固机构3,两个所述紧固机构3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管4的表面,两个所述紧固机构3的相对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推圈66的相背侧壁焊接;第一密封机构5,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5相对设于所述弯管1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管4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5抵触。两个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凸起31及转环32,两个所述弯管1的两端设有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管4螺纹连接的所述转环32,两个所述转环32的相对侧壁分别与所述推圈66焊接,两个所述转环32的表面等距设有所述凸起31,转动所述转环32实现了所述推圈66进入到所述活动槽67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推圈66将所述压环62向所述连接管4的顶部逐渐靠近,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61与所述连接管4抵触,实现了对所述连接管4的固定及密封。所述第一密封机构5包括挡圈51、第一密封圈52及卡槽53,所述弯管1两端的内部相对焊接有截面呈“L”形结构的所述挡圈51,两个所述挡圈51的相背侧壁开设有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卡槽53,所述卡槽53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所述第一密封圈52,两个所述连接管4卡合于所述卡槽53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2抵触,在将所述连接管4滑动到所述弯管1的内部时实现所述连接管4卡合到所述卡槽53的内部,实现了所述连接管4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密封圈52抵触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漏地热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弯管(1);第二密封机构(6),所述第二密封机构(6)安装于所述弯管(1)的两端,所述第二密封机构(6)包括第二密封圈(61)、压环(62)、第三密封圈(63)、固定槽(64)、固定块(65)、推圈(66)及活动槽(67),所述弯管(1)两端的侧壁焊接所述压环(62),两个所述压环(62)的侧壁相对开设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活动槽(67),两个所述活动槽(67)的内径靠近所述弯管(1)端部距离大于靠近所述弯管(1)中心处的距离,所述压环(62)的底部粘接所述第二密封圈(61),两个所述活动槽(67)的内部滑动连接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推圈(66),两个所述推圈(66)的相对侧壁焊接截面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块(65),两个所述压环(62)的相背侧壁开设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槽(64),两个所述压环(62)的相背侧壁及所述固定槽(64)的内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63),两个所述固定块(65)卡合于所述固定槽(64)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密封圈(63)抵触;连接管(4),两个所述连接管(4)分别贯穿所述弯管(1)的内部,且两个所述连接管(4)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密封圈(61)抵触;紧固机构(3),两个所述紧固机构(3)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管(4)的表面,两个所述紧固机构(3)的相对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推圈(66)的相背侧壁焊接;第一密封机构(5),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5)相对设于所述弯管(1)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管(4)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5)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地热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弯管(1);第二密封机构(6),所述第二密封机构(6)安装于所述弯管(1)的两端,所述第二密封机构(6)包括第二密封圈(61)、压环(62)、第三密封圈(63)、固定槽(64)、固定块(65)、推圈(66)及活动槽(67),所述弯管(1)两端的侧壁焊接所述压环(62),两个所述压环(62)的侧壁相对开设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活动槽(67),两个所述活动槽(67)的内径靠近所述弯管(1)端部距离大于靠近所述弯管(1)中心处的距离,所述压环(62)的底部粘接所述第二密封圈(61),两个所述活动槽(67)的内部滑动连接截面呈梯形结构的所述推圈(66),两个所述推圈(66)的相对侧壁焊接截面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块(65),两个所述压环(62)的相背侧壁开设呈三角形结构的所述固定槽(64),两个所述压环(62)的相背侧壁及所述固定槽(64)的内部卡合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63),两个所述固定块(65)卡合于所述固定槽(64)内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密封圈(63)抵触;连接管(4),两个所述连接管(4)分别贯穿所述弯管(1)的内部,且两个所述连接管(4)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密封圈(61)抵触;紧固机构(3),两个所述紧固机构(3)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管(4)的表面,两个所述紧固机构(3)的相对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推圈(66)的相背侧壁焊接;第一密封机构(5),两个所述第一密封机构(5)相对设于所述弯管(1)的内部,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达道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