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引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822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34
一种多功能引流系统,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引流管、负压瓶和废液收集袋,引流管与负压瓶的进液口相连,负压瓶内的进液口上设有单向进液阀,负压瓶的排液口与废液收集袋的进液口相连,负压瓶上方经转换调控管设有转换调控器,转换调控器包括管状的主体、转换调控活塞,主体内壁上设有连通槽和通气孔,主体上端设有转换调节盖,转换调控活塞与转换调节盖间设有控制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正压引流和负压引流双重功能,二者间可随意转换,负压大小可自动控制,治疗效果佳等优点。

A Multifunctional Drain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引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详细讲是一种具有正压引流和负压引流双重功能,二者间可随意转换,负压大小可自动控制,治疗效果佳的多功能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装置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该疗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在部分疾病的治疗初期、引流量较大时,采用负压引流可以实现快速治疗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效果更佳。当病情趋于稳定后,正压引流可避免过度引流、保持患者患处体液的平衡,防止病情恶化;当病情发展,正压引流速度过慢、无法达到要求时,或者正压引流过程中,引流管发生堵塞时,负压引流可有效解决相应问题。现有的引流装置均为单一的负压引流或单一的正压引流;负压引流系统的负压的大小不易控制、人为影响较大,治疗效果差;且引流系统中不能保证无菌环境,卫生状况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正压引流和负压引流双重功能,二者间可随意转换,负压大小可自动控制,治疗效果佳的多功能引流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引流系统,包括引流管、负压瓶和废液收集袋,引流管与负压瓶的进液口相连,负压瓶内的进液口上设有单向进液阀,负压瓶的排液口经管路与废液收集袋的进液口相连,其特征在于负压瓶上方设有转换调控管,转换调控管上端设有上设有转换调控器,转换调控器包括管状的主体,主体内设有可轴向滑动的转换调控活塞,转换调控活塞下侧的主体内壁上设有上下宽度大于转换调控活塞上下厚度的连通槽,转换调控活塞上侧的主体(侧壁)上设有内外贯通的通气孔,所述的主体上端螺纹安装有转换调节盖,主体上端经转换调节盖密封,转换调控活塞上侧与转换调节盖间设有控制弹簧;转动转换调节盖,转换调节盖可经控制弹簧拉动转换调控活塞在主体内滑动至通气孔上方或通气孔下方,并可调节转换调控活塞在通气孔与连通槽间的位置。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通气孔上设有阻菌透气膜,废液收集袋的排液换气管上设有阻菌透气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引流管上设有三通阀,三通阀与负压瓶间设有卡夹。引流过程中可以注入药物或清水进行治疗或冲洗。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引流管的引流端置入患者内积液处,转动转换调节盖,转换调节盖经控制弹簧将转换调控活塞拉动至通气孔上方,将负压瓶内部与大气连通时,利用患者体内的压力和液体的重力作用进行正压引流。需要负压引流时,转动转换调节盖,转换调节盖经控制弹簧将转换调控活塞推动至通气孔下方,用手压瘪负压瓶,负压瓶内的气体将转换调控活塞推动至通气孔上侧,气体由通气孔进入大气中,松开负压瓶后,负压瓶由于弹性恢复原状,转换调控活塞前移至连通槽与通气孔之间,当负压瓶内负压过大时,转换调控活塞会克服拉簧的拉力移动至连通槽中部,连通槽将转换调控活塞前后的转换调控器内部连通,使转换调控活塞上侧的一部分气体进入负压瓶内、以减小负压瓶内的负压,实现控制负压瓶内最大负压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正压引流和负压引流双重功能,二者间可根据需要随意转换,负压大小可自动控制,治疗效果佳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多功能引流系统,包括引流管1、负压瓶6和废液收集袋12,负压瓶6为弹性球囊,引流管1与负压瓶6的进液口相连,负压瓶6内的进液口上设有单向进液阀,负压瓶的排液口经管路与废液收集袋12的进液口相连,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负压瓶6上方设有转换调控管2,转换调控管2上端设有上设有转换调控器,转换调控器包括管状的主体8,主体8内设有可上下轴向滑动的转换调控活塞18,转换调控活塞18下侧的主体内壁上设有上下宽度大于转换调控活塞18上下厚度的连通槽19,转换调控活塞18上侧的主体8侧壁上设有内外贯通的通气孔15,所述的主体8上端螺纹安装有转换调节盖16,主体上端经转换调节盖16密封,转换调控活塞18上侧与转换调节盖16间设有控制弹簧17;转动转换调节盖,转换调节盖可经控制弹簧17拉动转换调控活塞18在主体内滑动至通气孔上方或推动其滑动至通气孔下方,并可调节转换调控活塞在通气孔与连通槽间的位置,用于调节负压瓶的最大负压值。所述的引流管1上设有三通阀5,三通阀5与负压瓶间设有卡夹3;引流过程中可以注入药物或清水进行治疗或冲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通气孔15上设有阻菌透气膜13,废液收集袋12的排液换气管11上设有阻菌透气膜10。可使引流系统内时刻保持无菌环境,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将引流管的引流端置入患者内积液处,转动转换调节盖,转换调节盖经控制弹簧将转换调控活塞拉动至通气孔上方,将负压瓶内部与大气连通时,利用患者体内的压力和液体的重力作用进行正压引流。需要负压引流时,转动转换调节盖,转换调节盖经控制弹簧将转换调控活塞推动至通气孔下方,用手压瘪负压瓶,负压瓶内的气体将转换调控活塞推动至通气孔上侧,气体由通气孔进入大气中,松开负压瓶后,负压瓶由于弹性恢复原状,转换调控活塞前移至连通槽与通气孔之间,当负压瓶内负压过大时,转换调控活塞会克服拉簧的拉力移动至连通槽中部,连通槽将转换调控活塞前后的转换调控器内部连通,使转换调控活塞上侧的一部分气体进入负压瓶内、以减小负压瓶内的负压,实现控制负压瓶内最大负压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正压引流和负压引流双重功能,二者间可根据需要随意转换,负压大小可自动控制,治疗效果佳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引流系统,包括引流管、负压瓶和废液收集袋,引流管与负压瓶的进液口相连,负压瓶内的进液口上设有单向进液阀,负压瓶的排液口经管路与废液收集袋的进液口相连,其特征在于负压瓶上方设有转换调控管,转换调控管上端设有上设有转换调控器,转换调控器包括管状的主体,主体内设有可轴向滑动的转换调控活塞,转换调控活塞下侧的主体内壁上设有上下宽度大于转换调控活塞上下厚度的连通槽,转换调控活塞上侧的主体上设有内外贯通的通气孔,所述的主体上端螺纹安装有转换调节盖,主体上端经转换调节盖密封,转换调控活塞上侧与转换调节盖间设有控制弹簧;转动转换调节盖,转换调节盖可经控制弹簧拉动转换调控活塞在主体内滑动至通气孔上方或推动转换调控活塞滑动至通气孔下方,并可调节转换调控活塞在通气孔与连通槽间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引流系统,包括引流管、负压瓶和废液收集袋,引流管与负压瓶的进液口相连,负压瓶内的进液口上设有单向进液阀,负压瓶的排液口经管路与废液收集袋的进液口相连,其特征在于负压瓶上方设有转换调控管,转换调控管上端设有上设有转换调控器,转换调控器包括管状的主体,主体内设有可轴向滑动的转换调控活塞,转换调控活塞下侧的主体内壁上设有上下宽度大于转换调控活塞上下厚度的连通槽,转换调控活塞上侧的主体上设有内外贯通的通气孔,所述的主体上端螺纹安装有转换调节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明胡峰林张静王有志杨春良郑小姣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柯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