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87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35
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的左右两面均开设第一透槽,第一箱体内部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灭菌灯,第一箱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前后对称的斜撑,其中一个斜撑的前面开设第一通孔,第一箱体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其中一个斜撑的前面固定安装,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通孔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两个前后相对应的斜撑之间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后端与相对应的斜撑的前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牡蛎进行清洗,清洗掉表面的泥垢,然后对其进行紫外线杀菌,避免了杀菌后泥垢对牡蛎造成二次的污染。

A Kind of Sterilizing Device for Oyster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
本技术属于杀菌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牡蛎,又称为“海里的牛奶”,其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缺的锌,食用牡蛎可防止皮肤干燥,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分解黑色素,它是难得的美容圣品,牡蛎中含有诺罗病毒、弯曲杆菌和弧菌,需要对其进行杀菌才能食用,现有的杀菌设备不对牡蛎进行清洗直接进行杀菌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的左右两面均开设第一透槽,第一箱体内部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灭菌灯,第一箱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前后对称的斜撑,其中一个斜撑的前面开设第一通孔,第一箱体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其中一个斜撑的前面固定安装,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通孔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两个前后相对应的斜撑之间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后端与相对应的斜撑的前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左侧的转动杆的前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右侧的转动杆的前端与相对应的斜撑的后面固定连接,转动杆的外周固定安装带轮,两个带轮通过一个皮带固定连接,皮带穿过第一透槽且两端置于第一箱体的外部,第一箱体的右面固定安装第二箱体,第二箱体的顶面开设第二通孔,第二箱体的顶面固定安装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二通孔且与第二通孔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竖杆,竖杆的外周固定安装横杆,第二箱体顶面的右侧开设第二透槽,第二箱体顶面的右侧固定安装进料斗,进料斗与第二透槽相对应且与第二透槽内部相通,第二箱体底面的两侧均开设第三透槽,第三透槽的内壁固定安装导流管,右侧的导流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滤网,导流管的外周固定安装开关阀,左侧的导流管长于右侧的导流管,左侧的导流管置于皮带的上方且与皮带留有一定的值,第一箱体内部的底面固定安装加热板,第一箱体内部底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温度传感器,加热板与温度传感器通过电线串联。如上所述的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所述的第二箱体底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支撑腿。如上所述的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所述的第一箱体的外周固定安装保温层。如上所述的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所述的第二箱体内设有斜板,斜板的前后两端与第一箱体内部的前后两面固定安装,斜板的左端与第二箱体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斜板位于左侧的第三透槽的右侧,斜板的右端与第二箱体内部的右面固定连接,斜板的顶面开设数个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直径的大小远小于牡蛎的大小。如上所述的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所述的皮带顶面的右侧设有接料盒,接料盒位于左侧的导流管的下方。如上所述的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所述的横杆的外周固定安装毛刷。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对牡蛎进行清洗,清洗掉表面的泥垢,然后对其进行紫外线杀菌,避免了杀菌后泥垢对牡蛎造成二次的污染;使用本技术时,经牡蛎倒入进料斗,牡蛎通过第二透槽进入到第二箱体内,通过第二透槽向第二箱体内注水,打开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动,第二电机带动竖杆转动,竖杆带动横杆转动,横杆对牡蛎进行搅拌,牡蛎相互碰撞摩擦,水冲刷掉牡蛎表面的泥垢,防止影响后续的杀菌工作,打开右侧的开关阀,滤网对牡蛎进行过滤,防止牡蛎进入到右侧的导流管,水通过右侧的导流管排出,水完全排出后,打开左侧的开关阀,牡蛎进入左侧的第三透槽,通过左侧的导流管排出,牡蛎置于皮带的上方,打开加热板与紫外线灭菌灯,加热板对第一箱体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第一箱体内的温度升高,紫外线杀菌最适宜的温度在二十摄氏度到四十摄氏度之间,温度传感器对第一箱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低于二十摄氏度,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板开始加热,当高于四十摄氏度时,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板停止加热,创造一个最佳杀菌的温度环境,保证最大程度的杀菌,当第一箱体内部温度高于二十摄氏度,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带轮转动,带轮带动皮带转动,皮带带动牡蛎向左侧移动,牡蛎通过右侧的第一透槽进入第一箱体内,紫外线灭菌灯对牡蛎进行杀菌,多个紫外线灭菌灯对单个牡蛎进行多次杀菌,杀菌后的牡蛎通过左侧的第一透槽从第一箱体内移出,完成对牡蛎的加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面均开设第一透槽2,第一箱体1内部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灭菌灯3,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前后对称的斜撑4,其中一个斜撑4的前面开设第一通孔5,第一箱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与其中一个斜撑4的前面固定安装,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一通孔5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两个前后相对应的斜撑4之间设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后端与相对应的斜撑4的前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左侧的转动杆7的前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右侧的转动杆7的前端与相对应的斜撑4的后面固定连接,转动杆7的外周固定安装带轮8,两个带轮8通过一个皮带9固定连接,皮带9穿过第一透槽2且两端置于第一箱体1的外部,第一箱体1的右面固定安装第二箱体10,第二箱体10的顶面开设第二通孔11,第二箱体10的顶面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穿过第二通孔11且与第二通孔11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竖杆13,竖杆13的外周固定安装横杆14,第二箱体10顶面的右侧开设第二透槽15,第二箱体10顶面的右侧固定安装进料斗16,进料斗16与第二透槽15相对应且与第二透槽15内部相通,第二箱体10底面的两侧均开设第三透槽17,第三透槽17的内壁固定安装导流管18,右侧的导流管18的内壁固定安装滤网25,导流管18的外周固定安装开关阀19,左侧的导流管18长于右侧的导流管18,左侧的导流管18置于皮带9的上方且与皮带9留有一定的值,第一箱体1内部的底面固定安装加热板20,第一箱体1内部底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温度传感器21,加热板20与温度传感器21通过电线串联。本技术对牡蛎进行清洗,清洗掉表面的泥垢,然后对其进行紫外线杀菌,避免了杀菌后泥垢对牡蛎造成二次的污染;使用本技术时,经牡蛎倒入进料斗16,牡蛎通过第二透槽15进入到第二箱体10内,通过第二透槽15向第二箱体10内注水,打开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转动,第二电机12带动竖杆13转动,竖杆13带动横杆14转动,横杆14对牡蛎进行搅拌,牡蛎相互碰撞摩擦,水冲刷掉牡蛎表面的泥垢,防止影响后续的杀菌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面均开设第一透槽(2),第一箱体(1)内部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灭菌灯(3),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前后对称的斜撑(4),其中一个斜撑(4)的前面开设第一通孔(5),第一箱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与其中一个斜撑(4)的前面固定安装,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一通孔(5)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两个前后相对应的斜撑(4)之间设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后端与相对应的斜撑(4)的前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左侧的转动杆(7)的前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右侧的转动杆(7)的前端与相对应的斜撑(4)的后面固定连接,转动杆(7)的外周固定安装带轮(8),两个带轮(8)通过一个皮带(9)固定连接,皮带(9)穿过第一透槽(2)且两端置于第一箱体(1)的外部,第一箱体(1)的右面固定安装第二箱体(10),第二箱体(10)的顶面开设第二通孔(11),第二箱体(10)的顶面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穿过第二通孔(11)且与第二通孔(11)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竖杆(13),竖杆(13)的外周固定安装横杆(14),第二箱体(10)顶面的右侧开设第二透槽(15),第二箱体(10)顶面的右侧固定安装进料斗(16),进料斗(16)与第二透槽(15)相对应且与第二透槽(15)内部相通,第二箱体(10)底面的两侧均开设第三透槽(17),第三透槽(17)的内壁固定安装导流管(18),右侧的导流管(18)的内壁固定安装滤网(25),导流管(18)的外周固定安装开关阀(19),左侧的导流管(18)长于右侧的导流管(18),左侧的导流管(18)置于皮带(9)的上方且与皮带(9)留有一定的值,第一箱体(1)内部的底面固定安装加热板(20),第一箱体(1)内部底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温度传感器(21),加热板(20)与温度传感器(21)通过电线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蛎加工用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面均开设第一透槽(2),第一箱体(1)内部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灭菌灯(3),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前后对称的斜撑(4),其中一个斜撑(4)的前面开设第一通孔(5),第一箱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与其中一个斜撑(4)的前面固定安装,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一通孔(5)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两个前后相对应的斜撑(4)之间设有转动杆(7),转动杆(7)的后端与相对应的斜撑(4)的前面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左侧的转动杆(7)的前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右侧的转动杆(7)的前端与相对应的斜撑(4)的后面固定连接,转动杆(7)的外周固定安装带轮(8),两个带轮(8)通过一个皮带(9)固定连接,皮带(9)穿过第一透槽(2)且两端置于第一箱体(1)的外部,第一箱体(1)的右面固定安装第二箱体(10),第二箱体(10)的顶面开设第二通孔(11),第二箱体(10)的顶面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穿过第二通孔(11)且与第二通孔(11)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竖杆(13),竖杆(13)的外周固定安装横杆(14),第二箱体(10)顶面的右侧开设第二透槽(15),第二箱体(10)顶面的右侧固定安装进料斗(16),进料斗(16)与第二透槽(15)相对应且与第二透槽(15)内部相通,第二箱体(10)底面的两侧均开设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铁涛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