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842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包括网架,网架的两侧设置有主网拐,网架前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环,同时每个连接环的下方还都设置有防撞橡胶板,在网架的后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惊扰链,每个惊扰链的末端都连接有惊扰铲,所述的惊扰铲为铲形的片状,在网架的后部还连接有多个铁链,所述铁链的末端则与底网托架的底部横梁相连,底网托架的底部设置有底网,所述底网由多个底网环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底网的前端设置有网口链,所述网口链连接在网架后部的底端,而在底网的前部还设置有圆柱形的浮子,所述浮子的中轴向水平分布,所述底网托架的底部则设置有雪橇板,所述网具还包括网衣,所述网衣的两端分别包覆在网架和底网托架上。

A Multifunctional Ecological Fishing 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捕捞网具,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扇贝的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原主要产于日本的虾夷扇贝,现已成为我国北方的辽东半岛、山东长岛等海区的重点养殖产业,特别是适合大规模养殖的底播增殖方式发展极为迅速,已经形成产业化。伴随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业化的模式养殖,捕捞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虾夷扇贝的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目前针对虾夷扇贝的捕捞网具普遍存在漏捕率高、破损率高和扇贝泥沙含量高等缺陷,这样为了提高产量,不得不进行反复多次捕捞,对海底产生破坏现象严重。同时由于扇贝养殖量的增加,敌害生物也随之增加,如海星等生物大量繁殖,如果任由这些敌害生物存活,则会影响到虾夷扇贝的产量。传统上一般会采用被拖网拖拽的网具对虾夷扇贝进行捕捞。而传统的捕捞网具存在以下问题:其网架包括2个主网拐和多个辅助网拐,导致网架的整体质量较大,且辅助网拐存在压贝现象,同时拖行过程耗能高;网架与底网相连,拖成过程中底网受力,网口链抬起,存在漏贝现象;底网与网囊拖行过程中变形严重,不利于网具透泥沙;弹力齿拖行过程中对海底影响较大,过多的拖行易对海底产生破坏。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满足采捕需求的生态型捕捞网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在高效、便捷地捕捞扇贝的同时,保护海底、降低扇贝破损率和泥沙含量,并可降低海星生存量的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具包括网架1,网架1的两侧设置有主网拐2,网架1前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环3,同时每个连接环3的下方还都设置有防撞橡胶板4,在网架1的后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惊扰链5,每个惊扰链5的末端都连接有惊扰铲6,且在惊扰铲6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层,所述的惊扰铲6为铲形的片状,在网架1的后部还连接有多个铁链7,所述铁链7的末端则与底网托架8的底部横梁相连,底网托架8的底部设置有底网9,所述底网9由多个底网环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底网9的前端设置有网口链10,所述网口链10连接在网架1后部的底端,而在底网9的前部还设置有圆柱形的浮子11,所述浮子11的中轴向水平分布,所述底网托架8的底部则设置有雪橇板12,所述网具还包括网衣,所述网衣的两端分别包覆在网架1和底网托架8上,在底网托架8的两侧和后方还设置有海星捕捞带13,所述海星捕捞带13由多根尼龙条组成,所有尼龙条的一端都连接在底网托架上,而尼龙条的另一端则为自由端。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种结构形式的捕捞网具,其网架采用双主网拐结构,减掉了现有捕捞网具的多个辅网拐,大幅降低网架的重量,减轻网头入泥深度,降低网头对海底的干扰,消除了辅网拐压贝的问题;并将网架上的连接底网托架的铁链直接连接于底网托架的底部,确保拖行过程中底网不受力,促使底网的网口链始终与海底滑动接触,防止网口链漏贝现象的发生;同时,在底网下部,网口链后端布设若干圆柱型浮子,尽量降低底网托架前端的底网对海底的压力,减轻捕捞过程中因底网与海底的大面积接触而出现的扇贝呛泥现象。同时该网具中还设置了多个惊扰铲,这些惊扰铲可在网具拖行过程中,依靠自身重力在海底表面滑行,真正的起到惊扰扇贝的目的,改变了现有网具的爬齿网具的挖掘式惊扰和惊扰链的扫动式惊扰,大幅减轻往返拖网对海底的破坏程度。经过试验,该惊扰装置对于沙粒底和泥沙底效果显著。同时该捕捞网具还加装了捕捞海星的捕捞带,可在捕捞扇贝的同时实现对海星的捕捞,减轻底播前清理海区敌害生物的压力,降级捕捞能耗。综上所述,可以说这种捕捞网具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网衣与海星捕捞带未画出)。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它包括网架1,在网架1的两侧设置有主网拐2,网架1前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环3,同时每个连接环3的下方还都设置有防撞橡胶板4,在网架1的后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惊扰链5,每个惊扰链5的末端都连接有惊扰铲6,所述的惊扰铲6为铲形的片状,且在惊扰铲6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层,在网架1的后部还连接有多个铁链7,所述铁链7的末端则与底网托架8的底部横梁相连,底网托架8的底部设置有底网9,所述底网9由多个底网环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底网9的前端设置有网口链10,所述网口链10连接在网架1后部的底端,而在底网9的前部还设置有圆柱形的浮子11,所述浮子11的中轴向水平分布,所述底网托架8的底部则设置有雪橇板12,所述网具还包括网衣,所述网衣的两端分别包覆在网架1和底网托架8上,在底网托架8的两侧和后方还设置有海星捕捞带13,所述海星捕捞带13由多根尼龙条组成,所有尼龙条的一端都连接在底网托架上,而尼龙条的另一端则为自由端。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本种捕捞网具投放在目标海域的海底,并将拖网船上曳绳的一端绑缚在连接环3上,拖网船在海面上航行,拖动本装置在海底行进,行进的过程中,位于行进方向前方的网架1途经某个区域后,其上设置的多个惊扰铲6会在该区域的海底滑行,并将隐藏于海底的虾夷扇贝惊扰起来,虾夷扇贝从海底向上游动时,恰好可以通过网口链10处始终撑开的开口进入到网衣中,由于网架1上方布设有网衣,故虾夷扇贝会直接进入网衣的后方(即底网托架8的方向),而不会发生由网架1上方飞走的现象,而在网具行进的过程中,在自重的作用下,底网托架8上的海星捕捞带13也会在海底拖行,当海星捕捞带13接触到海星时,海星会本能的翻转,其带有管组足的一面会朝上,并被海星捕捞带13上的一根根尼龙条缠绕,也就是说海星捕捞带13上也会携带一定量的海星;本装置在海底行进一段时间后,利用曳绳将其拉拽上来,将海星从海星捕捞带13中清理出来,将虾夷扇贝从网衣中取出,将本装置重新投放在海底即可。在本装置工作的过程中,惊扰铲6仅仅在海底滑行,因此不会对海底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由于网口链10位于靠近海底的位置,因此可有效防止被惊扰起来的扇贝从网衣与海底之间的缝隙中脱逃,但在网口链10后方的底网9上,还设置有横放的圆柱形的浮子11,这些浮子11能够为底网9提供一定的方向向上的浮力,尽可能的避免网衣9在海底拖行、对海底造成破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具包括网架(1),网架(1)的两侧设置有主网拐(2),网架(1)前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环(3),同时每个连接环(3)的下方还都设置有防撞橡胶板(4),在网架(1)的后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惊扰链(5),每个惊扰链(5)的末端都连接有惊扰铲(6),所述的惊扰铲(6)为铲形的片状,且在惊扰铲(6)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层,在网架(1)的后部还连接有多个铁链(7),所述铁链(7)的末端则与底网托架(8)的底部横梁相连,底网托架(8)的底部设置有底网(9),所述底网(9)由多个底网环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底网(9)的前端设置有网口链(10),所述网口链(10)连接在网架(1)后部的底端,而在底网(9)的前部还设置有圆柱形的浮子(11),所述浮子(11)的中轴向水平分布,所述底网托架(8)的底部则设置有雪橇板(12),所述网具还包括网衣,所述网衣的两端分别包覆在网架(1)和底网托架(8)上,在底网托架(8)的两侧和后方还设置有海星捕捞带(13),所述海星捕捞带(13)由多根尼龙条组成,所有尼龙条的一端都连接在底网托架上,而尼龙条的另一端则为自由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生态型捕捞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具包括网架(1),网架(1)的两侧设置有主网拐(2),网架(1)前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环(3),同时每个连接环(3)的下方还都设置有防撞橡胶板(4),在网架(1)的后部均匀分布有多个惊扰链(5),每个惊扰链(5)的末端都连接有惊扰铲(6),所述的惊扰铲(6)为铲形的片状,且在惊扰铲(6)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层,在网架(1)的后部还连接有多个铁链(7),所述铁链(7)的末端则与底网托架(8)的底部横梁相连,底网托架(8)的底部设置有底网(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智刘鹰张媛才昊刘宇翔谈翔郑文宇王培昕王宇航曲春虎顾志芳孙荧杨君德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