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77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后侧面均固定有推杆,机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行走轮,机架内右端下侧面开设有缺口,机架内前侧设置的传动箱,传动箱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机架内左端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前端输出轴与传动箱连接,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方设置有插秧机构,传动箱右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前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方设置有秧苗进给机构,该装置使用方便,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种植质量。

A Small Device for Transplanting Sweet Potato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
技术介绍
番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目前,国内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在红薯秧苗移栽时一般都是依靠人工工作。不仅劳动量大、效率低,而且体力劳动过于繁重,劳动时间长,不能即使保住墒情,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种植积极性和种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忠,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可以很好地解决劳动量大,效率底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后侧面均固定有推杆,机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行走轮,还包括机架内右端下侧面开设有缺口,机架内前侧设置的传动箱,传动箱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机架内左端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前端输出轴与传动箱连接,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方设置有插秧机构,传动箱右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前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方设置有秧苗进给机构;所述的插秧机构包括凸轮、传动杆、定位轴、插秧轴、固定筒和弹性件,凸轮穿设在第一传动轴中部,传动杆在凸轮上方且传动杆左端与凸轮弧形表面接触,传动杆倾斜向右上方延伸,传动杆中部设置有两端固定在机架上的定位轴,传动杆右端与插秧轴的上端连接,插秧轴倾斜向下并穿设在内有弹性件的固定筒中,插秧轴下端设置有夹持部,固定筒通过固定筒上设置的连接轴与机架的上侧连接;所述的秧苗进给机构包括第二锥齿轮、第一转动轴、槽轮、转动轮、第二转动轴、托盘,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和转动轮设置在纵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的上端,槽轮和托盘设置在纵向设置的第二转动轴的上端,转动轮和槽轮平行放置并啮合,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下端均连接在机架下侧,托盘上设置有沿其轴心圆周均布的扇形槽和在扇形槽内可供插秧轴通过的缺口。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箱采用齿轮传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扇形槽与槽轮上的槽口数量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的扇形槽数量为12-15个。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部呈“V”型开口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的推杆上设置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的把手上设置有橡胶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托盘中的扇形槽内放置红薯秧,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插秧机构和秧苗进给机构同时工作,插秧机构上的插秧轴将秧苗进给机构托盘上的秧苗插在土壤中,之后插秧轴回移完成移栽,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种植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图1的侧视图;图3为槽轮机构示意图。图中:1、推杆;2、传动杆;3、定位轴;4、插秧轴;5、固定筒;6、机架;7、托盘;8、槽轮;9、转动轮;10、行走轮;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驱动电机;14、传动箱;15、凸轮;16、第一传动轴;17、弹簧;18、第二传动轴;19、第一转动轴;20、第二转动轴。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设备,包括机架6,机架6前、后侧面均固定有推杆1,推杆上设置有把手,而且把手上设置有橡胶套,机架6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行走轮10,还包括机架6内右端下侧面开设有缺口,机架6内前侧设置的传动箱14,传动箱14内采用了齿轮传动,可以使插秧机构和秧苗进给机构同时工作,传动箱14沿机架6长度方向设置,机架6内左端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前端输出轴与传动箱14连接,驱动电机1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轴16,第一传动轴16上方设置有插秧机构,传动箱14右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18,第二传动轴18前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1,第一锥齿轮11上方设置有秧苗进给机构。所述的插秧机构包括凸轮15、传动杆2、定位轴3、插秧轴4、固定筒5和弹性件,弹性件为弹簧17,凸轮15穿设在第一传动轴16中部,传动杆2在凸轮15上方且传动杆2左端与凸轮15弧形表面接触,传动杆2倾斜向右上方延伸,传动杆2中部设置有两端固定在机架上的定位轴3,传动杆2右端与插秧轴4的上端连接,插秧轴4倾斜向下并穿设在内有弹簧17的固定筒5中,插秧轴4下端设置有夹持部,夹持部呈“V”型开口设置,固定筒5通过固定筒5上设置的连接轴与机架6的上侧连接。所述的秧苗进给机构包括第二锥齿轮12、第一转动轴19、槽轮8、转动轮9、第二转动轴20、托盘7,第二锥齿轮12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第二锥齿轮20和转动轮9设置在纵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轴19的上端,槽轮8和托盘7设置在纵向设置的第二转动轴20的上端,转动轮9和槽轮8平行放置并啮合,第一转动轴19和第二转动轴20的下端均连接在机架6下侧,托盘7上设置有沿其轴心圆周均布的扇形槽和在扇形槽内可供插秧轴4通过的缺口,扇形槽与槽轮上的槽口数量相同,且扇形槽设置12-15个,让装置可以连续工作。使用本技术时,在托盘中的扇形槽内放置红薯秧,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插秧机构和秧苗进给机构同时工作,插秧机构上的插秧轴将秧苗进给机构托盘上的秧苗插在土壤中,之后插秧轴回移完成移栽,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种植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后侧面均固定有推杆,机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行走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内右端下侧面开设有缺口,机架内前侧设置的传动箱,传动箱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机架内左端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前端输出轴与传动箱连接,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方设置有插秧机构,传动箱右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前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方设置有秧苗进给机构;所述的插秧机构包括凸轮、传动杆、定位轴、插秧轴、固定筒和弹性件,凸轮穿设在第一传动轴中部,传动杆在凸轮上方且传动杆左端与凸轮弧形表面接触,传动杆倾斜向右上方延伸,传动杆中部设置有两端固定在机架上的定位轴,传动杆右端与插秧轴的上端连接,插秧轴倾斜向下并穿设在内有弹性件的固定筒中,插秧轴下端设置有夹持部,固定筒通过固定筒上设置的连接轴与机架的上侧连接;所述的秧苗进给机构包括第二锥齿轮、第一转动轴、槽轮、转动轮、第二转动轴、托盘,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和转动轮设置在纵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的上端,槽轮和托盘设置在纵向设置的第二转动轴的上端,转动轮和槽轮平行放置并啮合,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下端均连接在机架下侧,托盘上设置有沿其轴心圆周均布的扇形槽和在扇形槽内可供插秧轴通过的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红薯秧移栽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前、后侧面均固定有推杆,机架的左端和右端设置有行走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内右端下侧面开设有缺口,机架内前侧设置的传动箱,传动箱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机架内左端下方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前端输出轴与传动箱连接,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方设置有插秧机构,传动箱右端设置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前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方设置有秧苗进给机构;所述的插秧机构包括凸轮、传动杆、定位轴、插秧轴、固定筒和弹性件,凸轮穿设在第一传动轴中部,传动杆在凸轮上方且传动杆左端与凸轮弧形表面接触,传动杆倾斜向右上方延伸,传动杆中部设置有两端固定在机架上的定位轴,传动杆右端与插秧轴的上端连接,插秧轴倾斜向下并穿设在内有弹性件的固定筒中,插秧轴下端设置有夹持部,固定筒通过固定筒上设置的连接轴与机架的上侧连接;所述的秧苗进给机构包括第二锥齿轮、第一转动轴、槽轮、转动轮、第二转动轴、托盘,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刚陈战士王校玲
申请(专利权)人:平舆县慧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