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农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锦鲤水泥池繁育及高密度苗种培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7510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锦鲤水泥池繁育及高密度苗种培育的方法,包括锦鲤的鱼巢制作;鱼卵处理;人工孵化;稚鱼培育。本发明专利技术锦鲤高密度育苗方法,可以针对目前已有的锦鲤水泥池育苗方法存在的受精率低下,孵化率低下,育苗空间利用率低等特点进行突破,得到的锦鲤具有孵化率、存活率高,单位水体育苗密度高,苗种质量好。

A Method for Propagation of Koi Cement Pool and Cultivation of High Density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锦鲤水泥池繁育及高密度苗种培育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育苗方法,具体说,是一种锦鲤水泥池繁育及高密度苗种培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多数锦鲤繁育者还在延续老旧的育苗方法,池塘孵化的方法,直接将鱼巢挂在池塘中,而这种老旧的方法育苗损失极大且受环境影响比较明显。其中少数企业将工厂化养殖的一些理念引入到锦鲤育苗产业中,这样的方式成本较高,且效果并不理想。锦鲤的育苗过程中,鱼卵理想受精时间较短,鱼卵粘性强导致难以选择合适的鱼巢,过密集的鱼卵排布容易导致鱼卵因水质因素或敌害生物入侵而大量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孵化率、存活率高,单位水体育苗密度高,苗种质量好的锦鲤水泥池繁育及高密度苗种培育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锦鲤水泥池繁育及高密度苗种培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人工孵化a)到繁殖季节的5月1-3日至6月13-15日,对培育的锦鲤进行人工催产,将人工挤压出的锦鲤鱼卵收集于洁净干燥的水盆中,根据鱼卵数量加入适量精液轻摇水盆使精卵混合均匀,整个人工授精过程避免阳光直射并避免水泼溅;将鱼巢平放于水下处,将鱼卵均匀排布在鱼巢上,并且仅布于单面,避免出现鱼卵堆叠结块,每1公斤鱼卵布57.6~67.2m2网片;水温调控在22-26℃,水深为50-70cm,溶氧高于8mg/L,pH为8.5-8.9,孵化池水体静水透明度60cm以上;b)孵化池面积为12~15m2,孵化池用水为天然深井水,且用200目以上的尼龙筛绢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底使用纳米管气盘曝气增氧,每池设置2个,分别位于池中央的左右两侧;投放鱼卵密度为4-6万粒/m3;鱼卵入池孵化后,每6小时巡查一遍,人工捞出浮沫等赃物,观察鱼卵存活率,及时除去死卵,并测定水体各项指标;每20~24小时用防霉剂药浴20分钟后全池换水,直至鱼卵即将出膜为止;(2)鱼苗开口a)用孵化池兼作苗种培育池,刚孵出鱼苗全池泼洒高稳VC和VE,VE浸泡的浓度为5-10mg/L,Vc浸泡的浓度为30-40mg/L;b)刚孵出鱼苗3-4天后,卵黄囊吸收体积比例占初始体积的1/3-2/3,开口投喂,开始平游后,及时将鱼巢从池内移;开口饵料使用小型轮虫,第1-3日投喂小型轮虫,第一日数量为3200-3400万只/m3,第二日投喂数量为4000-4200万只/m3,第三日投喂数量为4900-5100万只/m3;每4小时取2~4条鱼苗显微观察,确定鱼苗肠道通畅;3日后,水花口裂宽度可达467-576um,此时更换为更大个体的轮虫,每日增加投喂前一日投喂总质量的15-20%,每日抽取4-6条鱼苗进行抽查,观察并记录其平均饱食程度及生长状况,并观察水中饵料残余量,适当调整投喂频率及总量;(3)下塘投饵至10日起,鱼苗全长达1.5-2cm,在分池期前对养殖土池或养成池进行肥水处理,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将鱼苗转移至养成池进行饲养,视水质情况放养密度在8-10万尾/亩。所述步骤(1)中1kg鱼卵加0.08-0.1ml精液。所述步骤(2)中采用双人配合,一人将鱼巢平放于水下5-7cm处,另一人将鱼卵均匀排布在鱼巢上。所述步骤(2)中如遇大暴雨,对池子进行遮盖,避免水质、水温波动过剧而影响孵化率。所述步骤(2)中,孵化过程中保持水温平稳,避免换水温差超过1.5℃及水温超过30℃。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型轮虫为壶状臂尾轮虫;更大个体的轮虫为萼花臂尾轮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水泥池中培育苗种,环境条件可控,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孵化率能达到80%。2.在水泥池中培育苗种,在生物饵料充足的前提下,每立方米水体鱼苗数可达40000尾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锦鲤水泥池繁育及高密度苗种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鱼巢的选择本专利中鱼巢选用专利人之前的技术专利(专利号:200420029298.0),使用该装置能保证拥有80%以上的孵化率。2人工孵化2.1到繁殖季节的5月1-3日至6月13-15日,对培育的锦鲤进行人工催产,将人工挤压出的锦鲤鱼卵收集于洁净干燥的水盆中,根据鱼卵数量加入适量精液轻摇水盆使精卵混合均匀,整个人工授精过程避免阳光直射并避免水泼溅;将鱼巢平放于水下处,将鱼卵均匀排布在鱼巢上,并且仅布于单面,避免出现鱼卵堆叠结块,每1公斤鱼卵布57.6~67.2m2网片。水温调控在22-26℃,水深为50-70cm,溶氧高于8mg/L,pH为8.5-8.9,孵化池水体静水透明度60cm以上。2.2孵化池面积为12~15m2,孵化池用水为天然深井水,且用200目以上的尼龙筛绢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底使用纳米管气盘曝气增氧,每池设置2个,分别位于池中央的左右两侧。投放鱼卵密度为4-6万粒/m3;鱼卵入池孵化后,每6小时巡查一遍,人工捞出浮沫等赃物,观察鱼卵存活率,及时除去死卵,并测定水体各项指标。每20~24小时用防霉剂药浴20分钟后全池换水,直至鱼卵即将出膜为止。3鱼苗开口3.1用孵化池兼作苗种培育池,刚孵出鱼苗全池泼洒高稳VC和VE,VE浸泡的浓度为5-10mg/L,Vc浸泡的浓度为30-40mg/L。3.2刚孵出鱼苗3-4天后,卵黄囊吸收体积比例占初始体积的1/3-2/3,开口投喂,开始平游后,及时将鱼巢从池内移。开口饵料使用小型轮虫,第1-3日投喂小型轮虫(如壶状臂尾轮虫),第一日数量约为3200-3400万只/m3,第二日投喂数量约为4000-4200万只/m3,第三日投喂数量约为4900-5100万只/m3。每4小时取2~4条鱼苗显微观察,确定鱼苗肠道通畅。3.33日后,水花口裂宽度可达467-576um,此时可更换为更大个体的轮虫(如萼花臂尾轮虫),每日增加投喂前一日投喂总质量的15-20%,每日抽取4-6条鱼苗进行抽查,观察并记录其平均饱食程度及生长状况,并观察水中饵料残余量,适当调整投喂频率及总量。4下塘投饵至10日起,鱼苗全长达1.5-2cm,在分池期前对养殖土池(养成池)进行肥水处理,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将鱼苗转移至养成池进行饲养,视水质情况等条件放养密度在8-10万尾/亩。5实例养殖地点为天津西青区某公司,用该方法连续4年培养日本锦鲤鱼苗,孵化率均能达到80%以上,最高可达90%;该养殖场水泥池面积15m2,鱼苗期间水深保持在55±5cm,则水体体积为8.25m3,最高锦鲤水花密度可达4.4万尾/m3,全池培育水花36万尾以上,由开始投饵记,10日分池饲养后,抽查20条鱼苗,平均全长16.73cm,饲养密度可达1.1万尾/m3,全池培育水花9万尾以上。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凡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锦鲤水泥池繁育及高密度苗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人工孵化a)到繁殖季节的5月1‑3日至6月13‑15日,对培育的锦鲤进行人工催产,将人工挤压出的锦鲤鱼卵收集于洁净干燥的水盆中,根据鱼卵数量加入适量精液轻摇水盆使精卵混合均匀,整个人工授精过程避免阳光直射并避免水泼溅;将鱼巢平放于水下处,将鱼卵均匀排布在鱼巢上,并且仅布于单面,避免出现鱼卵堆叠结块,每1公斤鱼卵布57.6~67.2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锦鲤水泥池繁育及高密度苗种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人工孵化a)到繁殖季节的5月1-3日至6月13-15日,对培育的锦鲤进行人工催产,将人工挤压出的锦鲤鱼卵收集于洁净干燥的水盆中,根据鱼卵数量加入适量精液轻摇水盆使精卵混合均匀,整个人工授精过程避免阳光直射并避免水泼溅;将鱼巢平放于水下处,将鱼卵均匀排布在鱼巢上,并且仅布于单面,避免出现鱼卵堆叠结块,每1公斤鱼卵布57.6~67.2m2网片;水温调控在22-26℃,水深为50-70cm,溶氧高于8mg/L,pH为8.5-8.9,孵化池水体静水透明度60cm以上;b)孵化池面积为12~15m2,孵化池用水为天然深井水,且用200目以上的尼龙筛绢过滤,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底使用纳米管气盘曝气增氧,每池设置2个,分别位于池中央的左右两侧;投放鱼卵密度为4-6万粒/m3;鱼卵入池孵化后,每6小时巡查一遍,人工捞出浮沫等赃物,观察鱼卵存活率,及时除去死卵,并测定水体各项指标;每20~24小时用防霉剂药浴20分钟后全池换水,直至鱼卵即将出膜为止;(2)鱼苗开口a)用孵化池兼作苗种培育池,刚孵出鱼苗全池泼洒高稳VC和VE,VE浸泡的浓度为5-10mg/L,Vc浸泡的浓度为30-40mg/L;b)刚孵出鱼苗3-4天后,卵黄囊吸收体积比例占初始体积的1/3-2/3,开口投喂,开始平游后,及时将鱼巢从池内移;开口饵料使用小型轮虫,第1-3日投喂小型轮虫,第一日数量为3200-3400万只/m3,第二日投喂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勋张奇杰胡建中曹鑫盛孙学亮方珍珍石洪玥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农学院天津市野龙港水产养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隆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