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25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3:16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包含有:天线;功率合并单元,其电性耦接于该天线;射频循环单元;发射模块,其包含有功率放大器,该发射模块电性耦接于该功率合并单元和该射频循环单元之间;以及接收模块,其包含有低噪声放大器,该接收模块电性耦接于该功率合并单元和该射频循环单元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射频前端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射频前端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射频前端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通过无线通信的技术,人们能够轻易地操控周遭的各类电子设备,也得以快速且便利地获得该等电子设备的相关数据,诸如:工作状态、剩余电力或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数据,此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通过其来进行远程操控及传输的设备(如,多轴无人飞行器或无人监控车等)也受到极大的瞩目与重视。一般来说,该等远程操控及传输的设备均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使用户得以进行远程操控或传输,而该无线通信模块的芯片的信号发射功率则限制了该设备能被操控或传输信号的最大距离及有效覆盖范围。然而,当使用者欲增加该设备的操控距离时,一般仅能通过更换无线通信模块的芯片并重新设计该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的方式达成,而此等作法不仅耗费时日与人力,其所能更换的芯片也会受限于无线通信模块的芯片制造商的产品规格,因而无法随心所欲地调整至最佳的使用需求,显见此等作法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其能在不变更无线通信模块的芯片及电路设计下,依照使用需求来调整其操控弹性或提升其传输信号的最大距离及有效覆盖范围。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其包含有:天线;功率合并单元,其电性耦接于该天线;射频循环单元;发射模块,其包含有功率放大器,该发射模块电性耦接于该功率合并单元和该射频循环单元之间;以及接收模块,其包含有低噪声放大器,该接收模块电性耦接于该功率合并单元和该射频循环单元之间。可选地,该发射模块包含有发射旁路路径和第一开关组,该发射旁路路径平行于该功率放大器,该第一开关组可切换地电性耦接于该功率放大器或该发射旁路路径。可选地,该接收模块包含有接收旁路路径和第二开关组,该接收旁路路径平行于该低噪声放大器,该第二开关组可切换地电性耦接于该低噪声放大器或该接收旁路路径。可选地,该发射模块包含有射频隔离单元,该射频隔离单元电性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组和该射频循环单元之间。可选地,该发射模块包含有射频隔离单元,该射频隔离单元电性耦接于该功率放大器和该射频循环单元之间。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含有前述的射频前端装置和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耦接于该射频前端装置。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包含有微控制单元,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组和该第二开关组。可选地,该微控制单元电性耦接于该功率放大器和该低噪声放大器。可选地,该无线通信模块采用Wi-Fi与蓝芽信号传输。可选地,该无线通信模块具有2.4GHz的电路和5GHz的电路,该射频前端装置电性耦接于该2.4GHz的电路。由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前述技术特征,得以在不变更原本无线通信模块的芯片及电路设计下,使用户得以依照实际需求来提升信号发射的输出功率及接收信号的灵敏度,进而增加操控的最大距离及有效覆盖范围。有关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步骤,将于后续的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附图说明以下,兹以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符号说明)【第1实施例】1无线通信系统10射频前端装置12天线14功率合并单元16射频循环单元20发射模块22功率放大器24发射旁路路径26第一开关组28射频隔离单元30接收模块32低噪声放大器34接收旁路路径36第二开关组40无线通信模块50微控制单元【第2实施例】1A无线通信系统10A射频前端装置12A天线14A功率合并单元16A射频循环单元20A发射模块22A功率放大器28A射频隔离单元30A接收模块32A低噪声放大器40A无线通信模块50A微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说明内容使用的用语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例示性描述用语,进而,如同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单数形式的“一”、“一个”以及“所述”等数量值都包括复数的涵义。因此,例如对“一元件”的说明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元件,而且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等同替换。在类似状况下所使用的所有连接词也应当理解为最宽广的意义,说明内容中所描述的特定形状以及结构特征或技术用语同样应被理解为包括特定结构或技术用语所能达成之功能的等同替换结构或技术用语。请先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该无线通信系统1可适用于远程操控与传输之用,例如,该无线通信系统1可装载于多轴无人飞行器上等,但实际应用并不以此为限。该无线通信系统1包含有射频前端装置10、无线通信模块40以及微控制单元50。该射频前端装置10包含有天线12、功率合并单元14、射频循环单元16、发射模块20以及接收模块30。该天线12用于信号的发射及接收。该功率合并单元14电性耦接于天线12、发射模块20以及接收模块30,该功率合并单元14可将来自发射模块20的信号传递至天线12,而且该功率合并单元14可将来自天线12的信号传递至接收模块30。该射频循环单元16电性耦接于无线通信模块40、发射模块20以及接收模块30。该射频循环单元16可将来自无线通信模块40的信号传递至发射模块20,且该射频循环单元16可将来自天线12并传经功率合并单元14与接收模块30的信号传递至无线通信模块40。该发射模块20电性耦接于功率合并单元14和射频循环单元16之间,该发射模块20包含有功率放大器22、发射旁路路径24、第一开关组26以及射频隔离单元28,该发射旁路路径24平行于功率放大器22。该微控制单元50电性耦接于射频前端装置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微控制单元50可选择地电性耦接于射频前端装置10的第一开关组26(图中未示),该微控制单元50可控制该第一开关组26,使该第一开关组26可切换地电性耦接于功率放大器22或发射旁路路径24。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微控制单元50也可选择地电性耦接于功率放大器22,由此控制该功率放大器22的起动或关闭,如此一来,该功率放大器22不用一直维持于工作状态,故能达到省电的效果。当该第一开关组26电性耦接于功率放大器22并起动该功率放大器22的工作时,致使来自无线通信模块40的信号会通过该功率放大器22而达到功率放大的效果,因而可达到更远的信号传输距离,而当该第一开关组26电性耦接于发射旁路路径24并关闭功率放大器22工作时,致使来自无线通信模块40的信号会通过该发射旁路路径24而维持原本的信号强度。该射频隔离单元28电性耦接于第一开关组26和射频循环单元16之间,该射频隔离单元28可有效避免信号自功率放大器22及发射旁路路径24,因阻抗匹配得不够完善而回传至射频循环单元16。该接收模块30电性耦接于功率合并单元14和射频循环单元16之间,该接收模块30包含有低噪声放大器32、接收旁路路径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天线;功率合并单元,其电性耦接于所述天线;射频循环单元;发射模块,其包含有功率放大器,所述发射模块电性耦接于所述功率合并单元和所述射频循环单元之间;以及接收模块,其包含有低噪声放大器,所述接收模块电性耦接于所述功率合并单元和所述射频循环单元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天线;功率合并单元,其电性耦接于所述天线;射频循环单元;发射模块,其包含有功率放大器,所述发射模块电性耦接于所述功率合并单元和所述射频循环单元之间;以及接收模块,其包含有低噪声放大器,所述接收模块电性耦接于所述功率合并单元和所述射频循环单元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前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块包含有发射旁路路径和第一开关组,所述发射旁路路径平行于所述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一开关组可切换地电性耦接于所述功率放大器或所述发射旁路路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前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包含有接收旁路路径和第二开关组,所述接收旁路路径平行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所述第二开关组可切换地电性耦接于所述低噪声放大器或所述接收旁路路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射频前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块包含有射频隔离单元,所述射频隔离单元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组和所述射频循环单元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前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块包含有射频隔离单元,所述射频隔离单元电性耦接于所述功率放大器和所述射频循环单元之间。6.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瑞坤
申请(专利权)人: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