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善胜专利>正文

U型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03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U型驱动器,包括内部呈中空的管圈,在所述管圈相对称的管体外径包覆用于对转子提供瞬时驱动力的电磁驱动装置,转子设置于所述管圈的内部并受驱动力沿管圈作周向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子在管圈做圆周运动,可以高效率循环利用,由于是内部做功直接驱动,比传统的往复式做功、间接驱动、抛物质驱动、效率提高很多倍,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驱动器转弯、前进、后退、悬停(静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安装在飞行器舱体外部或内部,其多个协作使用可以在任何轨迹及空间内都可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可作为背包式供人类飞行使用安装在智能机器人上,实现智能机器人自由位移。

U-dr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驱动器
本技术涉及驱动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U型驱动器。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化石燃料应用广泛,如汽车行驶需要消耗石油资源、火力发电消耗煤炭资源,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球上的化石燃料越来越少,并且化石燃料还产生大量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传统的驱动方式及资源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可清洁的能源来保证可持续发展,磁动力作为清洁能源已提上研究日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U型驱动器,其能产生巨大推进力,有效保证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U型驱动器,包括内部呈中空的管圈,在所述管圈相对称的管体外径包覆用于对转子提供瞬时驱动力的电磁驱动装置,转子设置于所述管圈的内部并受驱动力沿管圈作周向运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一对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对转子减小阻力的小功率电磁驱动装置及用于提供瞬时动力的大功率电磁驱动装置;所述转子为圆环形转子、环形转子、柱形转子及环型间隔式转子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环形间隔式转子由多个相邻布置的绝缘体及固定转子连接构成圆环形结构;管圈为椭圆形管圈、圆形管圈或叠式管圈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叠式管圈由半弧形管、直管及螺旋管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用于放置管圈的弧形开口,在所述支架的上下两端还通过连接杆配合管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通过转子在管圈做圆周运动,可以高效率循环利用,由于是内部做功直接驱动,比传统的往复式做功、间接驱动、抛物质驱动、效率提高很多倍,利用本技术可以实现驱动器转弯、前进、后退、悬停(静停),本技术可安装在飞行器舱体外部或内部,其多个协作使用可以在任何轨迹及空间内都可运动,本技术也可作为背包式供人类飞行使用安装在智能机器人上,实现智能机器人自由位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环形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球形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柱形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环形间隔式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叠式管圈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安装在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自由变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管圈;101、椭圆形管圈;102、圆形管圈;103、叠式管圈;1031、半弧形管;1032、直管;1033、螺旋管;2、电磁驱动装置;3、转子;301、圆环形转子;302、球形转子;303、柱形转子;304、固定转子;305、绝缘体;4、支架;5、连接杆;6、磁阻力感应线圈发电装置;7、环形支架;8、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U型驱动器包括内部呈中空的管圈1,在管圈1相对称的管体外径包覆用于对转子3提供瞬时驱动力的电磁驱动装置2,转子3设置于管圈1的内部并受驱动力沿管圈1作周向运动。如图1所示,上述一对电磁驱动装置2包括用于对转子3减小阻力的小功率电磁驱动装置及用于提供瞬时动力的大功率电磁驱动装置。其中小功率的电磁驱动装置2使转子3在撞击下产生反作用力使整个驱动器前行,而大功率的电磁驱动装置2使转子高速喷射并向火箭一样在管圈3内作抛物质运动,从而使驱动器前行。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上述转子3为圆环形转子301、环形转子302、柱形转子303及环型间隔式转子中的任意一种。如图2所示,在圆形管圈102中,上述大功率的电磁驱动装置2循环利用反作用力返物质驱动,为了让转子3通过小功率的电磁驱动装置2并到达大功率的电磁驱动装置2时,其电磁弹射阻力要小于转子3的惯性力。如图6所示,环形间隔式转子由多个相邻布置的绝缘体305及固定转子304连接构成圆环形结构。管圈1为椭圆形管圈101、圆形管圈102或叠式管圈103中的任意一种。如图7、图8叠式管圈103由半弧形管1031、直管1032及螺旋管1033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叠式管圈103对称布置避免单个管圈在运动过程中的扭动或不平衡,同理,除叠式管圈103对称布置之外,还可以将管圈1以上下平行布置也能避免上述运动过程中扭动或不平衡情况的出现。如图9所示,本技术还包括支架4,支架4上开设用于放置管圈1的弧形开口,在支架4的上下两端还通过连接杆5配合管圈1,支架4也可以连接杆5为转动中心作360°转动。如图10所示,还包括中空的环形支架7,环形支架7的外围对称设置延伸部8,管圈1通过连接杆5安装在环形支架7的中空处,该环形支架7以连接杆5为转动中心作360°转动。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电磁驱动装置2采用线圈结构包覆在管圈1的外周,转子3在管圈1内经过大功率的电磁驱动装置2时受电磁炮原理瞬时放电获得驱动力,转子3在获得作用力的时候使管圈1整体也受力,旋转的转子3依靠惯性力在管圈1内以高速运动,转子3以高速经过管圈1一侧的弧形圈(高速区),使管圈1和转子3同步受力,转子3每经过一次小功率的电磁驱动装置2实现切割磁力线运动,在经过小功率电磁驱动装置2的同时转子3减小阻力并进入管圈1另一侧的弧形端(低速区),在切割磁力线运动过程中线圈发电,一部分电力通过磁阻力感应线圈发电装置6转换成电能,该电能为设备提供照明或进行电力循环回用,另一部分电力给电磁驱动装置2提供电力,转子3在经过大功率电磁驱动装置2时又产生一次驱动力,从而使转子2在管圈1内无限循环作功,这样大大提高了效率。转子2在管圈1内形成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通过弧形力学变向,将反方向部分力转移至正方向,使正反方向形成巨大力差,强力减去弱力,得到剩余力方向的推动力,只要推力大于驱动器质量和前进阻力,便可驱动驱动器前行。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通过转子在管圈做圆周运动,可以高效率循环利用,由于是内部做功直接驱动,比传统的往复式做功、间接驱动、抛物质驱动、效率提高很多倍,利用本技术可以实现驱动器转弯、前进、后退、悬停(静停),本技术多个协作使用可以在任何轨迹及空间内都可运动,本技术也可缩小结构作为背包式供人类飞行使用。本技术可以在任何形状的舱体内部或外部使用。本技术还可以作为微型结构安装在纳米机器人上,可以进入人体内部,清理人体内部垃圾,疏通血管,点对点清除异物、重留、修复创伤面。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U型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呈中空的管圈(1),在所述管圈(1)相对称的管体外径包覆用于对转子(3)提供瞬时驱动力的电磁驱动装置(2),转子(3)设置于所述管圈(1)的内部并受驱动力沿管圈(1)作周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U型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呈中空的管圈(1),在所述管圈(1)相对称的管体外径包覆用于对转子(3)提供瞬时驱动力的电磁驱动装置(2),转子(3)设置于所述管圈(1)的内部并受驱动力沿管圈(1)作周向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电磁驱动装置(2)包括用于对转子(3)减小阻力的小功率电磁驱动装置及用于提供瞬时动力的大功率电磁驱动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U型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3)为圆环形转子(301)、球形转子(302)、柱形转子(303)及环型间隔式转子中的任意一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驱动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善胜
申请(专利权)人:夏善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