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678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0:5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显示装置包括发光部件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所述发光部件对应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以使得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从所述第一透光区穿过所述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第一遮光区遮盖显示面板内侧的结构的同时,通过增加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能提升发光部件在显示面板外侧的显示亮度。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显示结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电路板,显示面板整体采用茶色面板,茶色面板使用较深色彩浓度较高的茶色来掩盖内侧的电路板等结构,外侧观察时不易察觉显示面板内侧的结构,以使得显示面板在无显示需求时能大致呈现整体感,但电路板上的指示灯的灯光透过茶色面板后的显示亮度很弱,显示亮度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显示亮度较好的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部件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罩设在所述发光部件上,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发光部件对应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以使得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从所述第一透光区穿过所述显示面板。进一步地,所述发光部件包括指示灯和/或数码屏;和/或,所述显示面板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朝向所述发光部件的一侧形成有磨砂层,所述磨砂层所在位置形成为所述第一遮光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对应于所述发光部件亮度高的位置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所述发光部件亮度低的位置处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厚度为1.0~2.5mm。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底座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的安装通孔,所述发光部件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中。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第二侧的表面的颜色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背离所述发光部件的一侧的表面颜色相同;和/或,所述发光部件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背景色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背离所述发光部件的一侧的表面颜色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边缘。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第三卡接部,所述发光部件形成为所述电路板的部分结构,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卡勾,两所述卡勾卡入所述连接孔内。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面贴,所述面贴夹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面贴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底色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表面的颜色相同;所述面贴包括第二透光区以及第二遮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位于所述发光部件和所述第一透光区之间,所述面贴上形成有第一图样,所述第一图样对应的位置为所述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图样相同,所述第二透光区周围为所述第二遮光区。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上形成有第二图样,所述第二图样形成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图样的形状相同;所述发光部件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接触。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任一种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壳体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第一遮光区遮盖显示面板内侧的结构的同时,通过增加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能提升发光部件在显示面板外侧的显示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电路板10;发光部件101;底座20;安装通孔201;显示面板30;面贴40;第二透光区401;第二遮光区402;第一卡接部31;第二卡接部21;第三卡接部22;卡勾221;连接孔11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部件101以及显示面板30;显示面板30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发光部件101对应于第一透光区以使得发光部件101的光线从第一透光区穿过显示面板30,也就是说,显示面板30的与发光部件101对应的位置处为第一透光区,发光部件101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第一透光区而被观察到,即第一透光区为显示区域,第一遮光区域为非显示区域,在显示区域可以清楚显示出图样信息,在非显示区域无漏光。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满足通过第一遮光区遮盖显示面板内侧的结构的同时,通过增加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能提升发光部件101在显示面板30外侧的显示亮度。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显示装置还包括底座20,底座2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底座20上形成有从底座20的第一侧延伸至底座20的第二侧的安装通孔201,发光部件101穿设于安装通孔201中;显示面板30设置于底座20的第二侧。如此,当发光部件的数量有多个时,安装通孔201能够避免一发光部件101发出的光线散发至相邻其他发光部件101处,从而避免相邻发光部件101之间的光线相互影响。显示面板30主要用于显示相关图样,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为一体式结构,如此可简化显示面板30的结构,且能增强显示面板30的整体感。发光部件101的朝向第二侧的端面的背景色与第一遮光区的背离发光部件101一侧的表面的颜色相同,在显示装置无显示需求时,显示面板30上无图样显示,同时显示面板30的背离发光部件101的一侧呈现出的颜色整体比较和谐,无较大的色差,如此,第一透光区可以采用透明度较高的材质,也不会影响显示面板30的整体视觉效果;在显示装置有显示需求时,在第一透光区能看到高清图样,同时由于第一透光区可以采用透明度较高的材质,因此对发光部件101的灯光颜色没有特殊要求,能够兼容各种颜色的灯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可以为零,即具有全遮光效果,光线无法穿过第一遮光区;第一遮光区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透光率,例如,当显示面板30采用透明塑料材质,且在显示面板30内侧的部分区域进行磨砂处理以形成第一遮光区时,第一遮光区无法做到全遮光,即有一定的透光率,此时,从显示面板30的外侧可能能够看到底座的相关结构,为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20的第二侧表面的颜色与第一遮光区的背离发光部件101一侧的表面的颜色相同,如此,从显示面板30外侧基本看不见底座30的结构,使得显示面板的外观整体一致。可以理解的是,图样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图形以及字母,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发光部件101的背景色指的是发光部件101在不发光的情况下呈现出来的颜色。上述的发光部件101包括但不限于指示灯和/或数码屏。发光部件101可以是单独的结构,也可以是集成在电路板上。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10,电路板10包括发光部件101,也就是说,发光部件101形成为电路板10的部分结构;电路板10设置于底座20的第一侧。当发光部件101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发光部件101之间可能会有亮度差,为了降低该亮度差造成的视觉上不协调,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的对应于发光部件101亮度高的位置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发光部件101亮度低的位置处的厚度。发光部件101发出来的光线经第一透光区后会产生部分衰减,第一透光区的厚度越大,光线的衰减程度越大,因此,将亮度高的光线经过厚度大的区域产生较大的衰减,将亮度低的光线经过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部件(101);显示面板(30),所述显示面板(30)罩设在所述发光部件(101)上,所述显示面板(30)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所述发光部件(101)对应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以使得所述发光部件(101)的光线从所述第一透光区穿过所述显示面板(30)。

【技术特征摘要】
1.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部件(101);显示面板(30),所述显示面板(30)罩设在所述发光部件(101)上,所述显示面板(30)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所述发光部件(101)对应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以使得所述发光部件(101)的光线从所述第一透光区穿过所述显示面板(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101)包括指示灯和/或数码屏;和/或,所述显示面板(30)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30)的朝向所述发光部件(101)的一侧形成有磨砂层,所述磨砂层所在位置形成为所述第一遮光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对应于所述发光部件(101)亮度高的位置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所述发光部件(101)亮度低的位置处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厚度为1.0~2.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底座(20),所述底座(2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底座(20)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的安装通孔(201),所述发光部件(101)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201)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第二侧的表面的颜色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背离所述发光部件(101)的一侧的表面颜色相同;和/或,所述发光部件(101)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30)的一侧的背景色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背离所述发光部件(101)的一侧的表面颜色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勇吴永强康瑞祥郭润明余日华崔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