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29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包括壳体、送风机组以及控制柜,所述壳体前端开设有出风口,后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送风机组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内,所述控制柜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内,且与所述送风机组的出风端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机组和所述控制柜集成于所述壳体内,所有的电线电缆在出厂时均预安装在所述壳体,从而避免了现有的送风机组与控制柜分开设置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并且,所述控制柜与所述送风机组的出风端相对,实现通过所述送风机组对所述控制柜降温的效果,可使得所述控制柜的故障率减少。

An Integrated Purification Blowe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净化送风机组
本技术涉及送风机组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净化送风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的净化送风机组普遍采用送风机组与控制柜分开设置的方式,此种设置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机组安装时动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二次敷设,安装复杂、机房比较杂乱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集成净化送风机组,旨在解决现有的净化送风机组的送风机组与控制柜分开设置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包括:壳体,前端开设有出风口,后端开设有进风口;送风机组,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内;以及,控制柜,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内,且与所述送风机组的出风端相对。可选地,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控制柜和所述送风机组之间。可选地,所述壳体内朝前设有挡板,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前方,所述挡板上下间隔的开设有通风孔。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沿前后延伸的夹道,所述夹道用以容置所述送风机组和所述控制柜的电线电缆。可选地,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均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上侧壁,所述夹道位于所述送风机组和所述控制柜的下方。可选地,所述壳体内朝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送风机组和所述控制柜的下方,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控制柜的下侧壁之间形成了所述夹道。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控制柜的下侧壁之间设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和所述支撑板呈相对设置,以将所述夹道间隔成位于上方的走线通道和位于下方的冷凝水通道;所述送风机组包括设有表冷盘管的表冷段,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隔板对应所述表冷段贯设有过水孔,使得所述表冷段产生的冷凝水自所述过水孔流入所述冷凝水通道。可选地,所述冷凝水通道的内侧壁贯设有排水口,用以自所述排水口处对外排放冷凝水,所述过水孔的前方和/或后方设有所述排水口。可选地,所述走线通道内对应所述过水孔处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用以阻挡冷凝水自所述过水孔流入所述走线通道。可选地,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前方的第二进风口;所述送风机组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的新风段、设有初效过滤器的初效段、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的回风混合段、设有表冷盘管的表冷段、设有送风机的风机段、设有均流板的均流段、设有蒸汽盘管的蒸汽加热段、设有蒸汽加湿管的蒸汽加湿段、设有中效过滤器的中效段、以及与所述出风口对应的出风段。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机组和所述控制柜集成于所述壳体内,所有的电线电缆在出厂时均预安装在所述壳体,从而避免了现有的送风机组与控制柜分开设置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并且,所述控制柜与所述送风机组的出风端相对,实现通过所述送风机组对所述控制柜降温的效果,可使得所述控制柜的故障率减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净化送风机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集成净化送风机组17排水口1壳体18挡水板11出风口2送风机组12进风口20出风段12a第一进风口21新风段12b第二进风口22初效段13挡板23回风混合段131通风孔24表冷段14夹道25风机段141走线通道26均流段142冷凝水通道27蒸汽加热段143过水孔28蒸汽加湿段15支撑板29中效段16隔板3控制柜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目前的净化送风机组普遍采用送风机组与控制柜分开设置的方式,此种设置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机组安装时动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二次敷设,安装复杂、机房比较杂乱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净化送风机组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净化送风机组100包括壳体1、送风机组2以及控制柜3,所述壳体1前端开设有出风口11,后端开设有进风口12,所述送风机组2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后端内,所述控制柜3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内,且与所述送风机组2的出风端相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机组2和所述控制柜3集成于所述壳体1内,所有的电线电缆在出厂时均预安装在所述壳体1,从而避免了现有的送风机组与控制柜分开设置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并且,所述控制柜3与所述送风机组2的出风端相对,实现通过所述送风机组2对所述控制柜3降温的效果,可使得所述控制柜3的故障率减少。通过所述送风机组2不但可以送风,还实现对所述控制柜3进行降温,但对于所述送风机组2的具体样式可以不做特殊限定,具体地,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12包括第一进风口12a和设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2a的前方的第二进风口12b,所述送风机组2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2a对应的新风段21、设有初效过滤器的初效段22、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2b对应的回风混合段23、设有表冷盘管的表冷段24、设有送风机的风机段25、设有均流板的均流段26、设有蒸汽盘管的蒸汽加热段27、设有蒸汽加湿管的蒸汽加湿段28、设有中效过滤器的中效段29、以及与所述出风口11对应的出风段20,这样所述送风机组2的结构较为简单,净化送风效果较好。所述送风机组2的风自所述出风口11处排出到所述壳体1外,所述出风口11设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具体地,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11位于所述控制柜3和所述送风机组2之间,这样所述控制柜3对整机的对外排风影响相对较小。进一步,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朝前设有挡板13,且所述挡板13位于所述出风口11的前方,所述挡板13上下间隔的开设有通风孔131,通过所述挡板13的设置,可以避免在所述壳体1的前端内产生紊流的问题。为了方便在所述壳体1内对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前端开设有出风口,后端开设有进风口;送风机组,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内;以及,控制柜,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内,且与所述送风机组的出风端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前端开设有出风口,后端开设有进风口;送风机组,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内;以及,控制柜,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内,且与所述送风机组的出风端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控制柜和所述送风机组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朝前设有挡板,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前方,所述挡板上下间隔的开设有通风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沿前后延伸的夹道,所述夹道用以容置所述送风机组和所述控制柜的电线电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均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上侧壁,所述夹道位于所述送风机组和所述控制柜的下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朝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送风机组和所述控制柜的下方,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控制柜的下侧壁之间形成了所述夹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净化送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控制柜的下侧壁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敏申娟马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佳一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