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113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属于顶管技术领域,其包括内部为空腔通道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混凝土层和设置于混凝土层内侧的玻璃钢层,其技术要点是:所述管体沿其周向设有引进管,所述引进管包括设置于玻璃钢层背离混凝土层一侧的导管和贯穿玻璃钢层的多根预留管,所述混凝土层开设有多个与预留管相连通的出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通过设置预留管道使得在需要连接注浆装置时,通过导管与预留管道连接避免在引进管的安装中造成顶管破损。

A Composite Pipe Jacking with 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Lining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
本技术涉及顶管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
技术介绍
顶管施工作为一种非开挖地下管道施工方法,能很方便的穿越公路、铁路、房屋、河流等铺设地下管道,对交通影响小,开挖土方少,机械化程度高,被认为是一种现代化的地下管道铺设方法,越来越多的地下管道工程采用这一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植入地下的顶管根数越来越多,顶管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增大阻碍施工,为减小顶管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在施工过程中每三节管道需要增加安装有注浆装置的引进管,通过注浆泵将膨润土液体注入到顶管外壁与土层之间。随着建材的不断改变,人们开始采用设有玻璃钢内衬的混凝土复合管以代替传统钢管或混凝土管道,来增强顶管的耐腐蚀性和抗冲击等性能,引进管在钢管和混凝土管道中在需要的管道中打孔安装引进管即可,而复合顶管中由于设有玻璃钢内衬,在打孔安装引进管的过程中,很可能导致玻璃钢内衬与混凝土管内壁发生剥离现象,从而导致顶管受损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通过设置预留管道使得在需要连接注浆装置时,通过导管与预留管道连接避免在引进管的安装中造成顶管破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包括内部为空腔通道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混凝土层和设置于混凝土层内侧的玻璃钢层,所述管体沿其周向设有引进管,所述引进管包括设置于玻璃钢层背离混凝土层一侧的导管和贯穿玻璃钢层的多根预留管,所述混凝土层开设有多个与预留管相连通的出浆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玻璃钢层与混凝土层将玻璃钢材料的性能优点和混凝土材料的长处相结合形成新型管道材料为管材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新的性能优越的经济技术可行的管道材料;由于玻璃钢材料与混凝土材料是两种完全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工业材料,通过在管体生产制造过程中设置预留管,避免后期使用中开孔时造成玻璃钢层从混凝土层上剥离造成管体破损浪费,预留管与导管相连接形成引进管,根据需要将引进管与注浆装置连接后使得膨润土浆经引进管从出浆孔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留管与导管密封连接,所述预留管与导管之间设有螺套,所述螺套的两端分别与预留管和导管螺纹连接,所述螺套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顶管施工过程中每三节管道需要设置与注浆装置连接的引进管,通过设置预留管与导管可拆卸设置使得在不需要连接注浆装置时,预留管无需与导管相连通,节约导管的使用;同时在顶管安装完成后通过旋转螺套使得导管从预留管上拆卸从而避免导管的浪费,将导管拆卸下来可减小导管对顶管内水流的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和承插口,所述承插口的端部设有插槽,所述插接口的端部对应设有插部,所述插部与插槽插接,所述承插口的外侧周壁固定设有钢套,所述插接口的外侧周壁对应钢套设有楔形橡胶圈,所述楔形橡胶圈与钢套密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管体两端设置插接口和承插口使得相邻两根管体相互插接,插部插接到插槽内的使得相邻两根管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承插口端设置钢套对承插口与插接口的连接处进行保护;同时在插接口的外侧设置楔形橡胶圈并使得楔形橡胶圈与钢套抵触形成密封连接,避免管体内的液体从两根管体的插接处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留管呈L型,所述预留管的一端竖直贯穿玻璃钢层,所述预留管的另一端浇筑于混凝土层且朝向承插口,所述出浆孔朝向承插口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预留管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在管体上打孔,将预留管设置成L型并使得其一端浇筑于混凝土层使得预留管在管体中的安装更加稳定;为方便相邻两根管体的插接,在施工过程中插接口一端朝向施工推进的方向,预留管的一端朝向承插口并使得出浆孔朝向承插口的一端向外倾斜设置,减少管体在推进的过程中掉入出浆孔内的泥土,避免出浆孔堵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留管朝向玻璃钢层内侧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加固片,所述加固片与玻璃钢层内壁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玻璃钢层与混凝土层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在施工过程中管体受到挤压、碰撞或者顶进等外力时容易造成玻璃钢层脱落,预留管的一端与混凝土层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加固片与玻璃钢层内壁抵触,从而使得预留管对玻璃钢层进行加固,同时通过设置加固片与玻璃钢层内壁抵触减少管体内液体生从预留管与玻璃钢层之间的缝隙渗透到玻璃钢层与混凝土层之间,造成玻璃钢层剥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连接有注浆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管的一端密封一端与注浆装置连接,在注浆泵的作用下导管内的膨润土浆受到的压强增大使得膨润土浆从预留管向管体外侧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部的端面固定有木板衬垫,所述插槽内侧壁嵌设有遇水膨胀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在主顶液压缸的作用下向前推进,顶管之间相互挤压,设置木板衬垫在顶管受到挤压时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在插槽内侧壁设置遇水膨胀圈当有液体渗透到插槽与插部之间时,遇水膨胀圈发生膨胀使得插槽与插部之间的间隙缩小阻止渗漏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留管背离混凝土层的一端设有启闭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预留管上设置启闭阀,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是否需要注入膨润土浆来控制启闭阀的开启或关闭,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启闭阀的启闭程度控制膨润土浆注入时的流量;在顶管使用过程中,通过关闭启闭阀使得顶管内的水不会从预留管流到管体外侧土层中。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预留管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在管体上打孔;通过设置插接口与承插口使得相邻两根管体之间相互插接固定避免管体内部的液体从两根管体的连接处漏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引进管与管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主要显示了承接口与插接口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是图2中B部放大图,主要显示了预留管与管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图5是图2中C部放大图,主要显示了预留管与导管之间的连接关系。图中,1、管体;11、混凝土层;111、出浆孔;12、玻璃钢层;2、引进管;21、预留管;211、启闭阀;212、加固片;22、导管;23、螺套;3、插接口;31、插部;32、木板衬垫;33、楔形橡胶圈;4、承插口;41、插槽;42、遇水膨胀圈;43、钢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包括内部为空腔通道的管体1,管体1包括混凝土层11和设置于混凝土层11内侧的玻璃钢层12。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为减少管体1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管体1沿其周向设有与注浆装置(图中未显示)连接的引进管2,注浆装置通过注浆泵将其内部的膨润土浆注入到引进管2内,混凝土层11开设有多个与引进管2相连通的出浆孔111,膨润土浆通过引进管2从出浆孔111流出,从而减小管体1与外层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参照图2和图3,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3和承插口4,承插口4和插接口3均与混凝土层11一体成型且承插口4的端部沿其周向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包括内部为空腔通道的管体(1),所述管体(1)包括混凝土层(11)和设置于混凝土层(11)内侧的玻璃钢层(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沿其周向设有引进管(2),所述引进管(2)包括设置于玻璃钢层(12)背离混凝土层(11)一侧的导管(22)和贯穿玻璃钢层(12)的多根预留管(21),所述混凝土层(11)开设有多个与预留管(21)相连通的出浆孔(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包括内部为空腔通道的管体(1),所述管体(1)包括混凝土层(11)和设置于混凝土层(11)内侧的玻璃钢层(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沿其周向设有引进管(2),所述引进管(2)包括设置于玻璃钢层(12)背离混凝土层(11)一侧的导管(22)和贯穿玻璃钢层(12)的多根预留管(21),所述混凝土层(11)开设有多个与预留管(21)相连通的出浆孔(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管(21)与导管(22)密封连接,所述预留管(21)与导管(22)之间设有螺套(23),所述螺套(23)的两端分别与预留管(21)和导管(22)螺纹连接,所述螺套(23)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内衬玻璃钢复合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插接口(3)和承插口(4),所述承插口(4)的端部设有插槽(41),所述插接口(3)的端部对应设有插部(31),所述插部(31)与插槽(41)插接,所述承插口(4)的外侧周壁固定设有钢套(43),所述插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林飞俞斌沈丽霞李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越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