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及翻转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6041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及翻转车,涉及转运机械领域。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触发阀门,触发阀门的入口用于和气源连接;换向机构以及气缸,换向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气口和气缸的后腔连通,第二出气口和气缸的前腔连通,换向机构分别和触发阀门以及气源连通;第一油缸、第二油缸以及油箱,第一油缸和气缸连接,气缸用于带动第一油缸伸长或者缩短,第一油缸的后腔上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第一进油口和油箱连通,第一出油口和第二油缸的后腔连通。这种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及翻转车可以实现不需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也不需要利用到PLC电气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Gas-Hydraulic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nd Turn-ove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及翻转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运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及翻转车。
技术介绍
翻转车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其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车架、万向小轮(车轮)、翻转机构、控制面板、直流电池组、直流电机泵组、油箱、阀块、液压阀、翻转油缸、行程开关、电控系统等组成。直流电池组向直流电机提供能源,驱动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泵输出的压力油进入阀块,通过由单向阀、换向阀和溢流阀组成的阀组,配合电气控制系统控制翻转油缸的动作。翻转角度由行程开关或接近开关控制。其控制原理图参见附图1所示。虽然现有的上述控制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翻转车的控制动作,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a、需要直流电池组,后期维护需要充电(采用直流蓄电池)或更换电池组(干电池组),维护成本高;b、需要PLC电气控制系统,对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有鉴于此,对于如何寻找到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维护要求低,适用各种工作环境的翻转车控制系统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其不需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控制系统简单易于维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车,其不需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控制系统简单易于维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触发阀门,所述触发阀门的入口用于和气源连接,所述触发阀门用于在预设的第一情况下打开以及在预设的第二情况下关闭,以控制气体的通过或者阻断;换向机构以及气缸,所述换向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气缸的后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气缸的前腔连通,所述换向机构分别和所述触发阀门以及所述气源连通,所述换向机构用于在所述触发阀门打开的状态下自动调节气体经过第一出气口进入到所述气缸的后腔或者经过第二出气口进入到所述气缸的前腔;第一油缸、第二油缸以及油箱,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油缸伸长或者缩短,所述第一油缸的后腔上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缸的后腔连通,所述第一油缸用于为所述第二油缸供油以使所述第二油缸伸长。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气控二位四通阀和气控二位五通阀,所述气控二位四通阀的入气口和所述触发阀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气控二位四通阀上具有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所述气控二位五通阀上具有第一气缸口和第二气缸口,所述第三出气口和所述第一气缸口连通,所述第四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气缸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设置于所述气控二位五通阀上,所述气控二位四通阀上具有第三气缸口,所述第三气缸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气缸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节流阀和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和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的通过方向相反。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控二位五通阀的入气口上连通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的入口用于连接气源,所述节流阀的出口和所述气控二位五通阀的入气口连通。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开关阀门,所述开关阀门的入气口用于和气源连通,所述开关阀门的出气口和所述触发阀门的入气口连通。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触发阀门设置为机械阀,所述开关阀门设置为手拉阀。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油缸,所述第三油缸的后腔具有第二进油口以及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和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缸的后腔连通,所述第三油缸用于为所述第二油缸供油以使所述第二油缸伸长。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阀,所述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以及所述第二油缸的后腔均和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控制阀分别和所述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以及所述第二油缸的后腔连通,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以及所述第二油缸的后腔与所述油箱之间的连通或者断开。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底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底面积。一种翻转车,包括上述的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利用触发阀门控制整个系统的开始和关闭,当触发阀门被触发之后,气源和气缸之间连通,通过换向系统,可以实现气源带动气缸往复伸缩,利用气缸驱动第一油缸伸缩,再利用第一油缸作为泵为第二油缸供油,从而实现不需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也不需要利用到PLC电气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车,利用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不需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也不需要利用到PLC电气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控制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标:100-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110-气源;111-开关阀门;112-触发阀门;113-节流阀;120-换向系统;130-气控二位五通阀;131-第一出气口;132-第二出气口;140-气控二位四通阀;141-第三出气口;142-第四出气口;151-第一单向节流阀;152-第二单向节流阀;160-气缸;170-第一油缸;171-第一出油口;172-第一进油口;180-控制阀门;190-第三油缸;191-第二进油口;192-第二出油口;200-第二油缸;210-油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阀门,所述触发阀门的入口用于和气源连接,所述触发阀门用于在预设的第一情况下打开以及在预设的第二情况下关闭,以控制气体的通过或者阻断;换向机构以及气缸,所述换向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气缸的后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气缸的前腔连通,所述换向机构分别和所述触发阀门以及所述气源连通,所述换向机构用于在所述触发阀门打开的状态下自动调节气体经过第一出气口进入到所述气缸的后腔或者经过第二出气口进入到所述气缸的前腔;第一油缸、第二油缸以及油箱,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油缸伸长或者缩短,所述第一油缸的后腔上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缸的后腔连通,所述第一油缸用于为所述第二油缸供油以使所述第二油缸伸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发阀门,所述触发阀门的入口用于和气源连接,所述触发阀门用于在预设的第一情况下打开以及在预设的第二情况下关闭,以控制气体的通过或者阻断;换向机构以及气缸,所述换向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气缸的后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气缸的前腔连通,所述换向机构分别和所述触发阀门以及所述气源连通,所述换向机构用于在所述触发阀门打开的状态下自动调节气体经过第一出气口进入到所述气缸的后腔或者经过第二出气口进入到所述气缸的前腔;第一油缸、第二油缸以及油箱,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油缸伸长或者缩短,所述第一油缸的后腔上具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缸的后腔连通,所述第一油缸用于为所述第二油缸供油以使所述第二油缸伸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气控二位四通阀和气控二位五通阀,所述气控二位四通阀的入气口和所述触发阀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气控二位四通阀上具有第三出气口和第四出气口,所述气控二位五通阀上具有第一气缸口和第二气缸口,所述第三出气口和所述第一气缸口连通,所述第四出气口和所述第二气缸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设置于所述气控二位五通阀上,所述气控二位四通阀上具有第三气缸口,所述第三气缸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车气液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口和所述第二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仁孙吉军陈欣江民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冠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